(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电子行业周报:国产芯片新机遇,小米业绩亮眼迎新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电子板块观点:英伟达近日宣布H20芯片停产,DeepSeek发布V3.1并表示UE8M0FP8是下一代国产芯片,本土AI芯片将逐步实现对外购产品的替代。小米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表现突出,总收入与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手机xAIoT与电动汽车两大业务协同发展,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当前电子行业需求处于温和复苏阶段,建议关注AI服务器产业链、AIOT、设备材料、汽车电子国产化。
算力需求激增,国产芯片崛起。DeepSeek-V3.1的发布推高了市场对AI芯片的关注热度与英伟达H20芯片宣布停产形成鲜明对比,国内芯片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和国产化进程加速,中国自研芯片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8月21日,深度求索近期发布DeepSeek-V3.1,并表示UE8M0FP8是即将推出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该芯片采用FP8精度格式,相比FP16可节省一半的算力、显存容量及通信带宽,有助于提升计算效率并降低部署成本。目前寒武纪思元590、华为昇腾芯片Ascend910D等产品均已适配该类模型。此外,英伟达宣布停止H20芯片的生产,原因包括中国企业在安全风险未解决前暂停采购,以及本土厂商已能提供性能相当甚至更优的替代产品。以ChatGPT、DeepSeek等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在训练和推理阶段均依赖强大的算力支持。随着模型结构日益复杂,算力需求持续攀升,智能芯片市场预计将迎来显著增长。2025年,全球AI芯片销售收入有望达到920亿美元,同比增长29.58%;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在2024年预计达到1412亿元,约占全球的28%。据TrendForce预测,中国AI服务器市场中英伟达、AMD等外购芯片的占比将从2024年的63%下降至2025年的42%。同时,在国产AI芯片政策支持下,智能芯片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华为海思、寒武纪等本土芯片供应商的市场份额预计在2025年提升至40%。
小米二季度业绩亮眼,手机×AIoT、汽车业务创新高。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实现总收入人民币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达108亿元。分业务来看,手机×AIoT业务贡献收入947亿元,同比增长14.8%,占总收入的92.80%。据Canalys数据,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连续20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本季度全球市场份额达14.7%。在中国市场,小米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比提升至27.6%,同比增加5.5个百分点。其中,4000—5000元价位段市场份额达24.7%,保持国内第一;5000—6000元价位段取得突破,市场份额升至15.4%,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达213亿元,季度交付新车81,302辆。该业务经营亏损大幅收窄至3亿元,并预计于下半年实现盈利。此外,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44.7%;智能大家电业务表现突出,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6.2%,实现量价齐升;互联网服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0.1%。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研发开支增至78亿元,同比增长41.2%。截至2025年6月30日,研发团队规模达22,641人。公司近期多项技术成果落地,5月正式发布开源多模态大模型Xiaomi MiMo-VL-7B,6月推出第一代小米AI智能眼镜,市场反响热烈,销量超出预期。
电子行业本周跑赢大盘。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4.18%,申万电子指数上涨8.95%,行业整体跑赢沪深300指数4.77个百分点,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2位,PE(TTM)66.66倍。截止8月22日,申万电子二级子板块涨跌:半导体(+12.26%)、电子元器件(+1.68%)、光学光电子(+7.13%)、消费电子(+8.26%)、电子化学品(+5.29%)、其他电子(+6.61%)。海外方面,台湾电子指数下跌3.55%,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0.03%。
投资建议:行业需求在缓慢复苏,价格有所回暖;海外压力下自主可控力度依然在不断加大,可逢低缓慢布局。建议关注:(1)受益海内外需求强劲AIOT领域的乐鑫科技、恒玄科技、瑞芯微、中科蓝讯、炬芯科技、全志科技。(2)AI创新驱动板块,算力芯片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龙芯中科、澜起科技,光器件关注源杰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天孚通信。(3)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预期的半导体设备、零组件、材料产业,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盛美上海、富创精密、新莱应材、中船特气、华特气体、安集科技、鼎龙股份、晶瑞电材。(4)汽车电子受益于新能源车高增长与国产化机遇的板块。关注功率板块的新洁能、扬杰科技、斯达半导、宏微科技;MCU市场的国芯科技、兆易创新等;CIS的韦尔股份、思特威、格科微;存储的北京君正、江波龙、佰维存储;模拟芯片的圣邦股份、思瑞浦、纳芯微等。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2)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风险;(3)地缘政治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