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为中国企业买一份超值“保单”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9-03-18 15:30:44

148

    中国企业正在迎来一个窗口期么——他们将拿出更多的利润,筹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它们的集体努力,加上政府和高校的持续发力,将使得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在整体研发经费中的占比不再徘徊于5%。我们期待,这一数字若干年后能够达到10%-15%——这是典型创新国家的基本水平。

这一个问题价值千亿。在2016年,中国5%的基础研究投入是822.9亿元人民币——同期美国的基础研究经费是863.2亿美元。今年两会期间,这是不少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而且,这5%基本上是中央财政投的,地方财政和企业投得很少。

2016年,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过26.1亿元,在企业研发中的占比只有0.2%。大约十年前,时任微软高管的张亚勤曾经说,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是一种奢侈消费,“基础研究是后天的事,赚后天的钱。”因而,基础研究是为公司购买的一份超值“保险”。现实中,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没有这样的“保险”意识。它们盯着眼前的事。近年来中国企业研发经费占全部科研经费投入的八成左右,但97%的经费用在了试验发展上——这顶多是明天的“保险”。

这种选择有历史合理性。中国企业是从模仿和跟随起步的,靠低成本优势做大规模,靠延续式创新实现产品领先,这样的模式在很多行业都被成功复制——这不仅是中国制造的经验之谈。最近几年,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庞大的中国市场规模对接,成就了一批中国互联网公司。

情势正在改变。特别是对那些身处行业第一阵营的企业来说,继续低成本规模扩张几无可能。如果不能以科技为支撑实现产品领先,就可能陷入同质竞争的泥潭。如果企业突进“无人区”,茫茫大海之上,更没有指路的航标。若不为后天买一份“保险”,甚至不能想象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还应该看到,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有能力购买这份奢侈的 “保险”。去年末,欧盟发布“2018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以2500万欧元为门槛,对世界上研发投入最大的2500家工业企业进行排名,中国有438家企业上榜,位居美国、欧盟之后,日本之前。华为数年前就已提出“公司要从工程师创新走向科学家与工程师一同创新”。2017年成立的阿里巴巴达摩院,也将目标锁定于基础科学和创新性技术研究。

中国企业不是直接对着技术、不是直接对着产品设计,而是从源头上来探索相关领域的方法、原理,以及在理论上寻求突破,在实践中寻求创新。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称之为“好的势头”。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企业处在大规模投入基础研究的临界点上?

不管怎样,为基础研究投资的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多。政策制定者正当因势利导,为企业基础研究提供更多支持。比如更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各类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乃至打通官办科研体系和企业系统的壁垒等等。对企业来说,自主创新不意味着闭门造车。保持开放的心态,尽可能地让世界的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在市场上实现价值创造才是可取之道。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4-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