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2025-11-27 14:04:18
(原标题:创想三维收入向好利润欠佳:营销费用大增,递表前狂分红8000万)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近期,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想三维)递表港交所,拟港股主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
最新消息,10月29日,创新三维收到证监会下发的关于本次境外上市的备案反馈意见,要求补充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领域;历史沿革中是否存在股权代持,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是否合法合规;股权激励计划是否存在纠纷;本次拟参与“全流通”的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或其他权利瑕疵的情形。
收入持续向好,净利润不佳
创想三维是一家消费级3D打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3D打印机、3D打印耗材以及创想云(专注于3D打印内容的全球在线社区)上提供的各类服务。凭借品牌及技术专长,创想三维扩展了产品线,涵盖3D扫描仪、激光雕刻机及配件。此外,公司近期推出Nexbie,一个专注于3D创意项目的海外电商平台。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全球消费级3D打印行业在人工智能的进步及3D打印机性能提升的推动下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于2024年达到41亿美元。此外,人们对网上购物的日益青睐,加上电商平台及配套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加速了在线3D打印产品的全球销售。
按2020年至2024年消费级3D打印机的累计出货量计,创想三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3D打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为27.9%。
创想三维的产品及服务包括:3D打印机、3D打印耗材、3D扫描仪、激光雕刻机,配件及其他,3D打印成品及服务。
从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1-3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内),3D打印机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各期实现收入分别为10.1亿元、14.04亿元、14.16亿元和4.34亿元,占当期收入的81.7%、74.6%、61.9%和61.3%。
3D打印耗材、3D扫描仪的收入及实现较快提升,期内3D打印耗材收入分别为4036.1万元、1.36亿元、2.62亿元和8472.9万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3.0%、7.2%、11.4%和12.0%;3D扫描仪的收入分别为5323.0万元、4153.0万元、2.08亿元和8635.2万元,占收入的4.0%、2.2%、9.1%和12.2%。
与上述同一时间内,配件及其他的收入分别为1.41亿元、1.88亿元、2.36亿元和5669.7万元,占当期收入的10.4%、10.0%、10.3%和8.0%。
据介绍,创想三维的3D打印机可分为FFF打印机及光固化打印机。代表性FFF打印机整机系列价格在499美元至1499美元,DIY系列价格在199美元至599美元;光固化打印机消费级系列价格在549美元至649美元;专业级系列在3400美元至4250美元。
更详细来看量价方面的指标,报告期内,3D打印机的销售量分别为84.19万件、87.07万件、72.06万件和16.19万件,平均售价分别为1305.9元、1612.3元、1965.1元和2681.5万元。
2024年,3D打印机的销量同比有所减少,公司方面表示,主要系专注于推广相对高端的产品系列,从而导致更具针对性的销量及更高的平均售价。
另外,报告期内,3D扫描仪的销售量分别为1.94万件、2.4万件、7.21万件和2.84万件,平均售价分别为2744.8元、1731.7元、2878.8元和3042.7元。2023年,3D扫描仪的均价下滑,主要系该年大多数3D扫描仪通过经销商按经销价售出。
整体业绩层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13.46亿元、18.83亿元、22.88亿元和7.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1.29亿元、8866.0万元和8156.4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8.8%、31.8%、30.9%和35.2%,净利率分别为7.7%、6.8%、3.9%和11.5%。
2024年,创想三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31.01%,与此同时,2022年-2024年,公司净利率还在期内出现二连跳。明显的波动趋势无不指向公司自身盈利能力已受到明显制约。
销售费用大幅提升,现金流由正转负
有关创想三维盈利能力冲击最为明显的原因是,期内公司愈发走高的各项费用支出。
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创想三维不得不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8749.4万元、9627.1万元、1.49亿元和4646.9万元,占当期收入的6.5%、5.1%、6.5%和6.6%。
但外界还注意到,创想三维的销售投入要明显高于同一时期的研发开支。期内,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1.09亿元、3.02亿元、3.83亿元和1.04亿元,占当期收入的8.1%、16.0%、16.7%和14.6%;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6977.1万元、8254.7万元、1.06亿元和2832.2万元,占当期收入的5.2%、4.4%、4.6%和4.0%。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对创想三维而言,在净利润承压时销售费用过高时,会让外界质疑其“烧钱”换来的增长是否健康、稳定。同时,一旦企业习惯了高投入的营销来驱动增长,若此时削减销售费用,营收可能会出现大幅下滑,导致业绩变脸。
若要详细分析创想三维的销售费用,与公司自身近几年海外扩张密不可分。
创想三维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上门店直销以及线下经销商分销。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拥有74家自营在线门店及2163家经销商,覆盖全球约140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公司也在通过开设DTC网店、与国际电商平台合作开设更多网店以及与更多海外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来拓展海外市场。
创想三维的线上销售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通过自营网店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直接销售,而余下收入则来自通过在阿里巴巴上经营的网店对企业客户的销售。国内网店在天猫、京东及淘宝等电商平台上运营。海外网店则是在不同国家直接对顾客销售的网店(DTC网店),或亚马逊及eBay等电商平台运营的网店。
为拓展海外市场,创想三维的海外网店数量由2022年的6家增加至2025年3月末的58家,与此同时,公司国内电商平台上的自营网店数量由2022年的13家增加至2025年3月末的16家,国内增长较小。截至2025年3月末,创想三维共计有74家网店。
报告期内,创想三维来自中国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72亿元、5.8亿元、6.67亿元和1.74亿元,占比49.9%、30.8%、29.1%和24.6%,国内销售额明显减少。
各期,创想三维来自北美地区的收入分别为2.24亿元、5.61亿元、6.15亿元和2.36亿元,占当期收入的16.6%、29.8%、26.9%和33.3%;来自欧洲地区的收入分别为2.38亿元、4.4亿元、5.53亿元和1.82亿元,占当期收入的17.7%、23.4%、24.2%和25.8%。
在海外地区尤其是海外线上渠道逐步的提升下,创想三维产生了不小的销售费用。在日常业务过程中,公司也面临与应收客户或关联方的贸易、票据及其他应收款项的延迟及违约相关的信贷风险,以及存货持续走高带来的大额减值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创想三维的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2.23亿元、1.77亿元、2.25亿元和2.44亿元,平均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52.5天、38.8天、32.1天及29.9天。
创想三维的存货主要包括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工物料及合约履行成本。各期,公司的存货分别为1.84亿元、3.56亿元、4.38亿元和5.16亿元,存货拨备分别为950万元、1400万元、1930万元和360万元,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86.5天、81.4天、98.2天及100.8天。
由于存货、贸易应收款项等数据的不断增长,创想三维的现金流也在2025年前三个月出现了由正转负的情况。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62亿元、1.61亿元、1.73亿元和-8032.5万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15亿元、3.02亿元、4.63亿元和4.56亿元。
连年数千万分红后,递表前再分8000万
股权结构上,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根据一致行动安排,陈春、敖丹军、刘辉林及唐京科连同彼等各自控制的实体(即创想创为、创想辉达、龙格尔投资、创想实业、创想创投及创想长盛)共同拥有并控制3.23亿股股分,占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及投票权约81.98%。
2021年,公司宣派现金股息1.95亿元。2021年-2023年,分别向股东派付现金股息8800万元、3600万元和7100万元,并悉数结付于2021年宣派的股息。2025年5月,向若干股东宣派8140万元的股息,该等股息已于2025年7月悉数结付。在2025年前三个月现金流流出的前提下,公司的分红狂欢无疑引起外界对于IPO募资必要性的质疑。
柏文喜指出:现金分红会直接减少公司的货币资金,在经营性现金流无法补充的情况下,会加剧公司的流动性压力,可能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结合公司2025年前三个月现金流为负,在IPO前的多次分红可能为带来较多争议,引发外界对公司利润可持续性的深入探究。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创想三维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分别为3.53亿元、4.92亿元、5.74亿元和5.06亿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分别为1.33亿元、1.14亿元、1.3亿元和1.2亿元,借款分别为4789.6万元、9520.6万元、1.16亿元和2.36亿元。
截至同一时期,创想三维的负债总值分别为13.94亿元、9.58亿元、11.7亿元和12.16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5、1.5、1.4和1.5,短期偿债能力仍存在一定风险。
此次IPO,创想三维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投资研发;海外用户营运;全球品牌推广及销售渠道开发;寻求业务互补并符合公司战略的战略性合作关系、投资或收购、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港湾财经出品)
证星董秘互动
2025-11-27
证星董秘互动
2025-11-27
证星董秘互动
2025-11-27
证星董秘互动
2025-11-27
证星董秘互动
2025-11-27
证星董秘互动
2025-11-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