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24 18:27:03
(原标题:58家寿险公司上半年盈利1763亿元 国寿、平安、太保领跑)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实习生 徐若萱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保险课题组在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二十届21世纪金融年会”上发布《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以各公司主要经营保险业务分类,分为寿险公司、财险公司、养老险公司、健康险公司四类公司,并在不同组别以相同的大类维度和不同业务独有的小类维度进行分组别研究分析。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寿险业在“报行合一”深化、预定利率动态调整等政策推动下,呈现出显著的“强者恒强”格局。参与竞争力排名的58家寿险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合计盈利1763.08亿元,其中前十名寿险公司净利润占比高达94.6%,行业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
新华保险、泰康人寿紧随前三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寿险市场头部效应持续强化,五家头部寿险公司以卓越的业绩表现领跑行业。
根据《报告》,寿险行业前五名——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与泰康人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均突破百亿元,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具体来看,上述五家寿险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25万亿元,占据行业重要份额。
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国人寿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5250.88亿元的保费收入和403.30亿元的净利润,其庞大的业务规模和稳健的经营策略继续巩固着市场龙头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二的平安人寿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06.02亿元,在寿险公司中排名第一。
2025年上半年,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和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均在千亿级。
2025年上半年,太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1680.10亿元,净利润206.58亿元,在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之间取得良好平衡。泰康人寿和新华保险分别实现1309.73亿元和1212.62亿元的保费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59.98亿元和143.34亿元,共同构筑了千亿级保费规模的头部阵营。
从细分指标来看,上述五家寿险公司在保持业务规模优势的同时,偿付能力也保持充足。
截至2025年6月末,泰康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4.3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321.20%,在上述五家寿险公司中排名第一;新华保险和平安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超200%,分别为256.01%和229.43%;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分别保持190.94%和215.00%的稳健水平。
投资表现方面,2025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以2.23%的投资收益率在五家寿险公司中表现最优,中国人寿2.11%次之,平安人寿1.90%、太保寿险和泰康人寿均为1.80%,整体投资收益维持在稳健区间。
友邦保险子公司友邦人寿、参股公司中邮人寿均进前十
在寿险业竞争格局中,银行系、合资及外资公司凭借各自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榜单数据显示,这些机构在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
银行系险企依托股东资源发展稳健。中邮人寿作为银行系险企代表排名第八,2025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8.07亿元,净利润5.18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28.57%,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4.59%,投资收益率1.53%。建信人寿排名第三十三,保险业务收入338.03亿元,净利润5.66亿元,展现出银行系公司稳定的业务基础。
外资险企友邦人寿排名第九。2025年上半年友邦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97.08亿元,净利润57.51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87.82%,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410.03%,投资收益率2.09%。
值得注意的是,友邦人寿母公司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邦保险”)不仅全资控股排名第九的友邦人寿,还是排名第八中邮人寿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4.99%。
合资公司在细分领域表现出色。中英人寿排名第十五,2025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42.68亿元,净利润68.13亿元,投资收益率2.27%。长生人寿排名第二十九,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10.81亿元,投资收益率2.52%。
部分公司如工银安盛、招商信诺等兼具银行系与合资公司双重特性。招商信诺排名第27位,保险业务收入256.50亿元,净利润2.86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43.7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14.81%,投资收益率2.04%。
中小险企分化加剧
与头部险企的稳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险企分化严重,生存压力陡增。
参与排名的58家寿险公司中,共有18家在2025年上半年出现亏损。其中,横琴人寿亏损8.39亿元,中银三星人寿与爱心人寿分别亏损5.43亿元与3.8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公司因业务收缩导致偿付能力指标“虚高”。例如,华汇人寿截至2025年6月末,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993.67%,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高达2006.08%,但其保险业务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仅为42.67万元,净利润也亏损2190.85万元。
《报告》指出,应将华汇人寿视为一个拥有雄厚资本“外壳”但业务“引擎”亟待重启的特殊案例。其排名靠前揭示了其潜在的安全价值或并购价值,但并不能等同于其具备当前的市场盈利能力。
“拼规模”到“重价值”
2024年以来,监管政策密集落地,推动寿险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深化转型。
2023年8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首次将“报行合一”引入人身险领域,并于2024年逐步扩大至经代及个险渠道。2025年1月,《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实施。至此,中国寿险业正式建立了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报告》指出,综合中国寿险公司竞争力排行榜(2025)及行业趋势分析,2025年的中国寿险业正处在“旧模式”出清与“新生态”建立的交汇点,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深化转型。
榜单中表现优异的机构,如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泰康人寿等,正是那些在“负债端”严控成本、优化结构,在“资产端”努力穿越周期、平衡风险的行业标杆。它们的数据表明,阵痛之中已孕育着“新生”——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更重价值的寿险业新格局正在形成。
(本文为《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25)》系列解读稿的首篇,更多细分市场分析与行业排名见《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25)。用户可登录《21世纪经济报道》APP,点击进入“智库”栏目进行查阅)
财闻
2025-11-24
财闻
2025-11-24
财闻
2025-11-24
财闻
2025-11-24
财闻
2025-11-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