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数一帜
2025-11-21 13:27:04
(原标题:中国公募基金的最大外资买家在买什么?)
在中国,投世界
文|《财经》记者 黄慧玲
编辑|郭楠 陆玲
当国内投资者还在热议市场短期波动时,境外机构投资者正在通过中国公募基金布局全球。
2025年11月,华夏与易方达两只巴西ETF发行。在几乎没有宣传的情况下,两只基金均触发了按比例配售,上市首日溢价涨停。值得注意的是,两只基金的第一大持有人均为巴克莱银行。这家来自英国的金融机构一次性投入了14亿元,成为助推两只基金超募的重要力量。
巴克莱的积极动作并非个例。2025年以来,多家国际机构相继表达了对中国资产及本土金融工具的看好,并计划加大配置。Wind(万得)数据统计显示,外资正持续涌入中国公募产品,例如,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持有中国ETF的数量已在一年内从57只大幅提升至141只。
在此背景下,巴克莱银行这位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最大的外资机构买家,其持仓已覆盖超200只产品,构建了一个横跨四大洲、涵盖股债商品的庞大投资组合。从这个角度来说,巴克莱的持仓图谱不仅是一份投资记录,也成为观察全球资本如何借助中国工具配置资产的重要窗口。
此外,巴克莱对中国本土金融工具的运用,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公募基金工具箱的丰富度与实用性正在持续提升。
此次巴西ETF的发行,系境内基金公司首次发行布局南美洲资本市场的ETF。近年来公募基金跨境ETF版图不断延伸,除了美国地区,目前亚太地区已有日经指数、中韩半导体指数、亚太低碳精选、印度、沙特阿拉伯、泛东南亚科技、新兴亚洲等相关产品,欧洲市场则覆盖了德国、法国等国家。
不只重仓巴西ETF
近期,两只跟踪巴西市场的ETF——华夏巴西ETF、易方达巴西ETF正式登陆A股市场。两只基金上线即引发市场关注,触发按比例配售,配售比例均在11%左右,最终以单只基金3亿元的规模成立。
作为中国公募基金市场首次推出的拉美市场跨境产品,两只基金填补了配置工具空白,也吸引了包括巴克莱银行、瑞银集团等在内的外资布局。其中,巴克莱银行更是成为两大巴西ETF的第一大持有人。
公告书显示,巴克莱银行在此次首发中合计投入约14亿元申购资金,最终持有华夏巴西ETF约9175万份,占基金总份额超30%;同时持有易方达巴西ETF约7035万份,占比近25%。
综合业内人士观点,巴西ETF受到追捧由多方面因素构成。一方面,由于QDII额度有限,上市首日溢价卖出的概率较大,吸引了部分套利者参与。
也有投资者看重新兴市场的投资价值。公开信息显示,两只基金跟踪的巴西IBOVESPA指数是巴西圣保罗证券交易所的主要股票指数,反映巴西股市整体表现,主要覆盖大型蓝筹股,指数权重股集中于铁矿石、大豆、石油、银行等板块,近10年年化收益率超12%,当前市盈率10.37倍(近10年43%分位),股息率5.54%。
不过,也有投资者认为,巴西国内的资源禀赋依赖中国需求,同时受到国内政治波动和汇率波动的影响,可能出现赚了指数还亏钱的情况,只能作为卫星配置。
对此次巴西ETF的最大买家巴克莱来说,巴西ETF也仅仅是其全球化配置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纵观其近年来的操作,一个通过中国公募产品投资全球的多元化策略清晰可见。
在港股这一核心阵地,巴克莱展现出长期且深入的布局。
从2021年开始,巴克莱持续增持并重仓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目前该基金为其第一大持仓。在华宝中证港股通信息技术综合ETF、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等基金认购期间,巴克莱也频繁以第一大持有人现身。
港股之外,巴克莱的视野也扩展至更广阔的新兴市场。2025年1月,招商利安新兴亚洲精选ETF成立,业绩对标新交所新兴亚洲精选50指数,投向印度、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四个国家的上市公司代表性指数。上市时巴克莱即持有该基金3402万份,并在后续持续增持,截至半年报时持有2亿份,占该基金总规模的比例高达44%。
同时,巴克莱也通过美股ETF巩固其在成熟市场的配置,确保其全球组合的均衡性。仅仅纳斯达克100指数,就配置了包括易方达、华夏在内的11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最新规模合计33亿元。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巴克莱正娴熟地运用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日益丰富的产品线,构建一个覆盖“欧美+亚太+拉美”的全球资产配置网络。
巴克莱的公募工具箱
过去数年里,巴克莱银行通过中国公募基金构建了一套辐射全球的资产配置体系。
数据显示,2020年中巴克莱仅持有3只基金,总规模9亿元,其中八成以上是货币基金。到了2025年中,巴克莱持有的中国公募基金增长至200只,总持有市值增至192.5亿元。ETF是其核心配置工具,符合国际资管机构对低成本、高透明、高流动性工具的偏好。
根据2025年半年报数据,巴克莱的资产配置体系可划分为五个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港股为代表的中国资产。
数据显示,巴克莱在港股基金上的配置规模约87亿元,在其整体组合中占比约45%,成为其配置中国资产的最主要渠道。其中,对恒生科技、券商、消费、创新药等细分赛道的集中投资,显示出其对香港市场成长板块的看好。此外,巴克莱还通过中概互联ETF等产品持有约17亿元中国资产,该部分占比不到9%。
相比之下,其在A股市场的配置显得极其谨慎,52只基金持仓规模合计仅有3.6亿元,占比不到2%,银行、红利指数基金等成为其A股配置中的主要权重。
第二部分为美股。巴克莱通过中国公募基金渠道持有美股ETF规模约52亿元,占其组合的27%。该部分配置以纳斯达克100指数、标普500指数产品为主。在行业配置方面,持有标普生物科技精选行业、标普石油天然气勘探及生产精选行业等。
第三部分为非美海外市场的投资,规模约14.5亿元,占总组合的7%左右。这些投资主要通过投资日本、德国、法国、沙特、中韩半导体等相关ETF实现。其中对日本市场的配置最为集中。通过易方达、华夏、工银、华安旗下四只日经225指数ETF,合计持有5亿元,目前四只日经225ETF场内全部溢价。
欧洲市场方面,巴克莱对华安、嘉实旗下德国ETF合计持有2.2亿元,对华安法国CAC40ETF持有2.54亿元。其他地区包括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持有0.53亿元,华泰柏瑞中证韩交所中韩半导体ETF持有0.36亿元等。
第四部分为债券资产。债券基金在组合中占比不到4%,配置集中于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等长期利率债品种,为组合提供稳定收益。
第五部分为商品配置,主要通过黄金ETF实现,占比约6%,利用其与传统资产的低相关性特征,起到风险分散作用。
整体来看,巴克莱通过中国公募基金建立了一个由45%港股、9%中概股、2%A股、27%美股、7%非美股海外资产、4%债券和6%商品构成的投资框架。这一结构既反映了其对中国资产的长期看好,也展现了其多元化配置的成熟策略。
能力圈与挑战
2022年恒生指数下行期间,巴克莱逆势增持了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和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等核心品种。随后市场的反弹和基金净值的回升也为巴克莱带来了可观的估值修复收益。
巴克莱对港股券商的波段操作也能体现其投资思路。数据显示,巴克莱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持有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并逐步增持,从初始的0.66亿份一路增持至2024年下半年最高至近14亿份。2025年半年报显示,巴克莱已兑现大量浮盈,大幅减持至仅有2.2亿份。该指数自2024年9月至2025年年中涨幅超100%,至8月达到最高位后震荡下跌。
尽管巴克莱在投资布局中以分散化方式降低风险,但在个股基本面研判上仍存缺陷。2024年一季度,巴克莱集中“踩雷”两只后续被实施 ST 的股票,分别为特发信息(000070.SZ)与富通信息(000836.SZ)。其中,特发信息因子公司 2015年-2019年通过跨期调节成本、虚构业务等方式虚增利润,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被证监会罚款800万元,股票简称变更为 “ST特信”;富通信息因 2023年内控审计被出具否定意见,2024年5月被实施ST处理,随后股价连续跌停,年初至8月退市前区间跌幅约九成,最终因连续20 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及面值退市指标而摘牌。
由此可见,外资机构在中国的投资,高度依赖于其能否将自身成熟的配置方法论与中国本土金融工具相结合。即便是积淀深厚的外资机构,在面对A股个股的复杂性和新兴市场产品的特定风险时,也需要持续的适应和学习过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财闻
2025-11-21
观点
2025-1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