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11-19 02:43:57
(原标题:决胜“十四五” 擘画“十五五”·地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之深圳篇: 解码资本培育深圳实践:从“单点突破”迈向“集群共进”)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既是新业态培育、产业孵化的创新高地,也是联通海内外的贸易枢纽,更是稳居中国资本市场“第一梯队”的核心重镇。“十四五”期间,深圳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4000亿元,科技类上市公司占比全国领先,企业整体研发强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累计分红规模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回顾“十四五”发展经验与成果,深圳持续推动资本市场各项改革落地见效,多举措筑牢风险防控底线,多维度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深圳实践”;展望“十五五”,深圳将以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为核心目标,力争构建形成适配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质创新资本集聚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深化服务实体经济
历经三十余年改革发展,深圳资本市场功能日渐齐备、生态日趋优化,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新创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深圳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广度和赋能深度持续推进,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共进”升级,筑牢全球竞争力产业根基。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深圳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4000亿元,助力一批先进制造项目落地;创业板与科创板上市公司占辖区上市企业总数的50.24%,“含科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同时,深圳的整体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全球领先水平。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2103.35亿元,较2020年增长91.35%。其中,比亚迪更是以541.6亿元位居A股公司研发投入之首。
另外,深圳证券公司保荐科创板、创业板企业项目近300家,承销科创债超5000亿元,公募基金发行科技主题基金超800亿元,科技主题基金存续规模超5000亿元,资本市场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明显增强。
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也在日益增强。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2万亿元、净利润4577.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6%和3.98%,营收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证券公司业绩位居全国第一,公募与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位居全国前三。
内生式发展稳步向前的同时,自“并购六条”以来,深圳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497家次,涉及金额超900亿元,立讯精密收购德国莱尼集团控制权、华润三九收购天士力28%股份等典型案例,补链强链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业集中度,丰富辖区并购重组实践。
深圳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业务全球化持续领跑全国。2025年上半年,深圳六成以上上市公司涉及海外业务,对应收入合计5801.4亿元,收入规模仅次于北京,同比增长18.11%,显著高于全国增长水平,其中汽车、电子等高端制造行业出口强劲,并积极借力国际国内市场资源。最新统计显示,深圳的境外上市公司169家,包括A+H股上市公司17家,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公司4家,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有效拓宽,促进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强化投资者回馈与保护
“十四五”期间,深圳资本市场积极响应“强本强基”的监管导向。一方面,上市公司运用分红、回购、股东增持等方式切实提升投资价值,投资者获得感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保持“零容忍”执法震慑,努力构筑风清气正的资本市场生态,持续增强投资者信心。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深圳辖区上市公司1486家次实施现金分红,总额近9900亿元,累计分红金额远超同期股权融资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龙头企业连续分红超10年以上,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不断增强。此外,598家次公司实施股份回购近460亿元。
自2024年“9·24”新政发布后,深圳市积极研究部署再贷款政策具体落实举措,40家次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先后获批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规模达57.71亿元,助力上市公司提振投资者信心。另外,行业机构持续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9家基金公司发行首批主动权益类浮动费率基金,4家证券公司推出7只“零管理费、零退出费、仅收取业绩报酬”集合资管产品。
作为市场“压舱石”,深圳耐心资本不断培育壮大。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项目超2万个,在投本金超万亿元,一批“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项目落地生根;另外,4只险资基金落地深圳规模合计近200亿元,推动7只AIC试点基金落地,总规模达221.6亿元。聚焦人工智能等战略赛道,构建多层次基金群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对接的生态体系。
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核心,央地联动式监管在深圳走深走实,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落实监管“长牙带刺”要求,构建起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十四五”期间,深圳证监局共承办案件131件,作出行政处罚88件,罚没金额超5亿元,重点打击财务造假、规避退市等严重危害市场稳定与投资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资本市场秩序与投资者合法权益。
聚焦打造全球产业金融中心
2025年10月24日,证监会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十五五”资本市场工作方向,提出“五个着力”,包括着力增强韧性抗风险、着力提高制度包容适应性、着力提升监管执法震慑力、着力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和队伍建设。
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深入实施银行、证券、保险、风投创投、融资租赁、并购重组等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优化完善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推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有机统一,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围绕证监会“十五五”资本市场工作方向和深圳市全球产业金融中心的目标,下一步,深圳资本市场将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聚焦四大重点发力方向。
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耐心资本优势,引导资金向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集聚,推动技术突破、要素创新配置、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完善深圳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为建设深圳特色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前海、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深化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加强跨境监管合作,统筹开放安全,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做精专业、提升治理透明度和治理规范性,更好发挥引领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经济“压舱石”作用;引导行业机构完善定位和治理,强化功能性发挥,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丰富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
强化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全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落实“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求,强化风险处置的央地合力机制;深化跨部门证券执法司法协作,依法从严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拓宽投资者救济保护渠道,打造立体有机的投资者保护体系。
如无特别说明,本版文字及图表“上市公司”指“境内上市公司”。
证券时报
2025-11-19
证券时报
2025-11-19
证券时报
2025-11-19
证券时报
2025-11-19
证券时报
2025-11-19
国际金融报
2025-11-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