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逆周期,平安银行实现稳健发展的三个支撑点

来源:市值观察SZGC

2025-11-17 12:41:26

(原标题:逆周期,平安银行实现稳健发展的三个支撑点)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国内也仍处于转型调整的阵痛中。在这个大背景下,银行业面临着优质资产稀缺、盈利能力下降等挑战。

平安银行主动作为,坚定推进“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的战略方针,扎实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保持平稳,呈现较强韧性。$平安银行(SZ000001)$

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06.68亿元,净利润383.39亿元,整体相对平稳。与此同时,该行资产质量逆势优化,不良贷款率相比去年末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逆周期下,平安银行稳健经营的密码是什么?

【三季度筑底企稳:不良率逆势下降】

对于转型中的平安银行,2025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8月25日,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部分指标已经出现积极趋势,会努力在今年实现业绩的筑底企稳。

目前,这一目标已基本落实。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大背景下,2025年1-9月,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06.68亿元,净利润383.39亿元,发展总体保持稳健。与此同时,平安银行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升。9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52%、11.06%、13.48%,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40、0.37、0.37个百分点。

资产端、负债端的运营水平,是银行经营能力的根本所在。

从资产端看,平安银行资产结构整体优化。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5.1%,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贷款实现较好增长;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基本持平,抵押类贷款占个人贷款的比例为63.6%,优质客户占比提升。

从负债端看,平安银行通过不断加强吸收低成本存款、敏捷调控存款和同业负债的吸收节奏,推动负债成本降低。1-9月,该行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1.73%,较去年同期下降47个基点;吸收存款平均付息率1.70%,较去年同期下降43个基点,付息率显著优化。

通过精细化运营及结构调整,平安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向好。

2025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0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9.60%,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平安银行收回不良资产260.20亿元,其中收回已核销不良资产本金144.72亿元。收回不良资产与核销规模的比值为79.10%,较上半年进一步回升。另外,三季度报披露,该行不良资产收回额中,现金收回比例达到97.9%,为近年来最高值。

盈利平稳、不良下调、资本充足率回升,平安银行稳健运行,其业务韧性背后有三大支撑力量。

【支撑一:零售转型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优化】

今年前三季度,平安银坚持零售战略定位不动摇,顺应市场环境变化,推进零售业务转型,为中长期业务健康发展筑牢基本盘。

数据显示,该行零售贷款结构持续优化。9月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7291.92亿元。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523.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住房按揭等基石类业务占比提升;汽车金融贷款余额30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1-9月,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516.73亿元,同比增长23.1%。

与此同时,平安银行重点加强零售存款期限结构管控,深化数字化经营,推动活期存款沉淀,个人存款规模保持平稳。1-9月,该行个人存款日均余额13075.7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个人存款平均付息率1.87%,较去年同期下降37个基点。

近年来,随着息差收窄,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目前,平安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稳中向好。9月末,财富客户149.1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4%,其中私行客户10.3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7%;私行客户AUM余额19746.59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39.79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代理个人保险收入12.37亿元,同比增长48.7%;代理个人理财收入9.87亿元,同比增长12.8%。

另一方面,平安银行零售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截至9月末,该行零售业务不良率1.24%,环比下降3BP。其中,该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延续2024年以来的下降趋势,9月末降至2.25%;消费贷不良率环比下降21BP至1.16%。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平安银行零售贷款余额止跌回稳,实现环比增长0.2%,单季度新增32亿元,压降趋势发生逆转。其中,按揭贷款规模持续增长、信用卡贷款和消费贷余额亦企稳。

【支撑二:对公聚焦做精,打造新兴行业经营组合】

长期以来,银行对公业务普遍存在同质化、粗放化等问题,导致陷入低层次价格战,缺乏穿越周期的能力。

平安的破局之道是——“精”。

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持续推进对公改革,聚焦“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做精产品”,实现对公客群特色化经营,构建业务壁垒,强化对公经营韧性,进而实现“对公补位,均衡发展”。

“做精行业”的第一步,是守正。今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稳住基础行业基本盘,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等基础行业新发放3551.81亿元,同比增长11.8%,房地产板块业务风险敞口进一步压缩。

守正的基础上,平安银行打造新兴行业经营组合,近年来拓展了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兴行业的新场景、新模式,贷款投放力度持续加大。

数据显示,2024年,平安银行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2159.88亿元,同比增长41.9%;2025年1-9月,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1851.83亿元,同比增长17.4%,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从客户角度分析,平安银行通过建立战略客户、区域重点客户、小微客户的客户分层经营和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客户做精。9月末,该行对公客户数93.5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7%。其中,该行总行级战略客户贷款余额3675.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7%;总行级战略客户存款余额4937.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

【支撑三:数字金融显效,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

智能化,是平安银行的发展锚点之一。

平安银行持续筑牢数字金融能力底座,全面推进AI能力建设与应用,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降本增效,增强经营韧性。2025年前三季度,在数字金融的支撑下,该行业务及管理费276.49亿元,同比下降9.6%。

今年以来,平安银行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

具体路径来看,截止9月末,平安银行应用上容器云比例超83%;AI辅助开发覆盖率达100%;累计落地大模型应用场景超360个;通过完善统一算力平台实现多种算力资源的集中调度和高效管理,图形处理器(GPU)平均利用率较上年末提升约12个百分点。

数字金融的持续进阶,强化业务创新赋能、促使管理效率提升。

前三季度,平安银行持续推进零售数字化工程,加强人工智能驱动的内容营销,在社交媒体应用中实现多样化的用户互动;同时,该行深化“AI+T+Offline”服务模式,扩大远程银行服务覆盖范围、提升运营流程效率。

对公业务方面,平安银行建立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数据驱动的客户分层经营体系。通过深入探索大模型技术应用场景,平安银行在客户商机挖掘、尽职调查报告生成等重点领域上线智能助手,赋能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同时,升级“数字财资+”平台,提升跨银行资金管理及票据管理能力。2025年1-9月,该行跨境结算量同比增长近20%。

【尾声】

变中求稳,稳中求进。

平安银行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落实战略转型,推进策略进阶,历经近两年的改革调整后,展现出强大的战略韧性及逆周期适应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是十分可贵的。

天眼查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