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胜马财经
2025-11-17 10:55:54
(原标题:即时零售爆了,茅台30分钟到家,商家狂欢与谨慎并行)
重塑零售格局
作者 | 胜马财经 陆马
编辑 | 欧阳文
一瓶茅台酒30分钟送到家,一场零售业的变革正在悄然而至,而站在前沿的商家们既欣喜又忐忑。今年“双11”,美团闪购平台上的茅台交易额同比激增612%,五粮液和剑南春也分别实现了487%和556%的增长,这些惊人的数字是即时零售爆发式增长的一个缩影。
10月31日至11月11日,美团闪购平台有近400个品类销量翻倍。不仅是酒类,手机、运动鞋服、化妆品等高单价商品也迅速融入这一消费新趋势。在消费者狂欢于“30分钟万物到家”的极致便利时,商家们却表现出复杂的心态。联商网针对57家零售企业老总的调查显示,79%的受访者认为即时零售既是威胁也是机会。
即时零售爆发三大支柱
即时零售,顾名思义是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下单,线下实体店通过配送能力在30分钟至1小时内完成送达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在2025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其背后有着现实的消费习惯变迁、技术支撑与商业动力。
消费端,耐心阈值急剧下降的现代消费者提出了“想要就要,现在就要”的需求。从“晚上做饭发现没酱油”的应急需求,到“周末不想出门”的懒人经济,再到“突然想吃蛋糕”的即时享受型需求,即时零售满足了多种碎片化消费场景。
技术端,人工智能驱动超算平台每秒可处理亿级计算任务,协同百万级配送人员构建起分钟级履约网络。数据显示,2025年,配送路径算法的优化使平均履约时间缩短至28分钟,较2020年缩短45%。
供给端,线下实体拥抱数字化求生与增长。传统商超接入即时零售平台,可在不增加物理面积的情况下,将服务半径从1-3公里拓展到5-7公里。国内知名运动品牌安踏与美团闪购合作,预计今年内将有约5000家安踏门店入驻。
平台巨头市场争夺战
即时零售这片蓝海市场已引发美团、阿里和京东三大巨头的激烈角逐。2025年7月,三大互联网巨头投入超过1000亿元补贴,在即时零售领域展开“三国杀”。7月5日成为分水岭,美团单日订单突破1.2亿单,阿里达8000万单,京东2000-3000万单。
这场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补贴转向技术创新与服务较量。美团凭借其强大的骑手网络和用户基础,推出“美团闪购”,定位“24小时即时零售平台”;阿里将饿了么、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构建“电商+本地生活+供应链”生态闭环,其“淘宝闪购”在App首页设立一级入口,整合饿了么配送能力;京东则推出“京东秒送”服务,覆盖全国2300余县区市,最快9分钟送达,合作门店超50万家,覆盖从3C数码到鲜花的全品类商品。业内专家指出,补贴只是表象,生态才是未来。
平台补贴在刺激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市场扭曲。2025年夏季,各大平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补贴战,7月5日,淘宝闪购放出包括“满25减21”“满25减20”“满16减16”等多张无门槛的外卖券;美团则火速回敬“0元自取奶茶券”,大量用户涌入平台下单,致使美团在傍晚一度宕机,“美团崩了”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这种补贴策略也引发了监管关注,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多部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商家及骑手权益。
商家谨慎背后真实困境
尽管即时零售数据亮眼,但商家端仍保持谨慎态度,这种谨慎主要源于运营挑战、利润挤压和生态依赖三大困境。
运营挑战是首要障碍,根据调查显示,56%的企业存在线上运营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业务成熟,挑战重心从基础运营能力转向物流成本优化,已开展且运营成熟的企业更聚焦配送成本高(60.0%),线上运营能力不足降至40.0%。
利润挤压同样不可忽视,在即时零售平台的重金补贴下,商家虽然订单量增加,但利润率面临下行压力。北京嘉和一品刘先生在社交平台提醒:“7月5日订单暴增,但两亿单是从堂食硬抢来的!巨额补贴加剧内卷,线下零售遭到冲击。”
生态依赖则是长期隐忧,平台拥有巨大流量和数字化能力,是品牌商自身难以构建的,品牌商需要借助平台的基础设施,来应对消费世界的剧烈变化,接近消费者、读懂消费者、并即时满足消费者。
商家生存发展关键策略
面对即时零售的大潮,商家们正在探索一条平衡风险与机遇的发展路径。信任营销成为即时零售竞争下半场的核心竞争力,即时零售行业专家指出:“曝光不等于转化。传统零售时代,营销公式是:曝光=流量=销量。但在即时零售时代,这个公式已经彻底失效。”新的增长公式应该是:有效转化=(优质内容×深度信任)/顾客决策成本。
商品结构调整是实体零售应对即时零售的主要策略之一。联商网的调查显示,56%的企业正在调整商品结构,53%的企业在拓展线上渠道。如:为精准抓住这波流量,名创优品在即时赛道通过闪电仓形态的“24H超级店“销售专供商品”,通过差异化货盘策略满足即时消费需求。
全渠道战略能帮助商家平衡风险,线下提供体验和信任,线上提供便利和效率,二者共同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全新消费世界。在拥有庞大线下门店网络的品牌商看来,与平台合作是数字化转型的最优路径之一。“店仓合一”,降本增效,品牌商无需投入巨资自建独立的前置仓网络,其现有的线下门店就是天然的前置仓。
未来走向与行业展望
随着技术发展和消费习惯演变,即时零售将继续重塑零售格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而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专家预计,未来竞争将聚焦于零售生态闭环构建与用户体验升级,技术赋能与场景创新或成决胜关键。AI预测、无人配送等技术变量,叠加会员体系、流量入口与供应链上的生态融合能力,将共同构筑强大的行业壁垒。2025年,零售技术的下一阶段创新已初现端倪,具身智能与无人配送车的试点应用,使末端配送成本降低30%,同时人工智能在需求预测、个性化推荐领域的准确率突破90%。
对于未来的零售生态,业内专家认为将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即时零售满足即时需求,传统电商服务计划性消费,而线下商场则转型为社交体验场所。商场不会消失,但必须进化——从单纯的购物场所转变为融合娱乐、社交、体验的综合体。正如一位零售老总所言:“即时零售是威胁也是机会”,这句话折当下零售从业者的复杂心态——在汹涌的变革浪潮中,既不盲目追捧,也不固步自封。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证券之星网站
2025-11-17
伯虎财经
2025-11-17
天眼查
2025-11-17
天眼查
2025-11-17
天眼查
2025-11-17
观点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