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电气装备业务73亿元营收仅1.4亿元利润,国网英大靠投资利润增长超50%

来源:创业最前线

2025-11-09 19:14:35

(原标题:电气装备业务73亿元营收仅1.4亿元利润,国网英大靠投资利润增长超50%)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10月29日,聚焦电网设备与金融双主业的国网英大披露了三季报,在金融市场较为火热的情形下,国网英大归母净利润大增53%以上,其中第三季度利润更是同比增长100%以上。

有意思的是,虽然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增,但大幅增长的盈利并未给公司带来现金,相反由于购买金融资产的增加,公司经营性现金大额流出。

此外,除却金融业务,国网英大与电力装备相关的业务依旧乏善可陈。近一年子公司更换董事长,部分股权也被划转给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内部管理及股权变动,又将为国网英大带来什么变化?

1、投资股票基金赚翻,净利润增长超50%

公开资料显示,国网英大前身为置信电气,2003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电力装备业务,包括配电设备、高电压技术与服务等,是国家电网的电工电气装备制造供应商。

由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滑,2020年在国家电网主导下,将国家电网旗下的英大信托、英大证券注入置信电气,公司也摇身一变成为电气设备+金融双轮驱动的产业金融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变为国家电网。

在注入金融资产后,国网英大业绩迅速改善,2019年国网英大扣非后亏损6697万元,2020年公司扣非后盈利达12.56亿元。

在国家电网支持下,国网英大无论是电气设备业务还是金融业务都在发展壮大。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及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12.9亿元、15.46亿元,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和扣非后净利润则分别为80.92亿元、12.56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国网英大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国网英大扣非后净利润达22.06亿元,同比大增53.62%。仅第三季度,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便多达10.77亿元,同比增长103.98%。

对于公司业绩大增,国网英大给出的解释是,主要系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金融产品处置收益和市值变化所致。

而这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投资收益上。2025年前三季度国网英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投资收益分别为11.99亿元、6.52亿元,2024年同期则为4.73亿元、1.1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仅此两项便为国网英大多带来12.6亿元收益。

而公司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由子公司英大信托及英大证券投资取得。截至2025年6月30日,英大信托及英大证券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117.80亿元、40.23亿元。

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包含债券、股票、基金等。2025年前三季度,由于资本市场火热,英大信托及英大证券持有的股票、基金等可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大涨,公司也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有意思的是,虽然公司利润大增,但现金流却为负。2025年前三季度,国网英大经营性现金流出19.41亿元。

而公司赚取的利润主要用于加大金融资产的投资,截至2025年9月30日,国网英大持有的可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02.9亿元,较2024年底的168.7亿元增长超34亿元。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国网英大了解,2025年公司仍在加大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请问具体投向的是何品种?鉴于股票、基金等证券产品波动率较大,若持续加大该方面投资,公司该如何控制风险?截至发稿,未获得国网英大回应。

2、73亿元营收仅1.4亿元利润,电气装备业务盈利能力弱

得益于资本市场火热,国网英大金融业务表现极其亮眼,但公司实体业务电气装备业务表现依旧不佳。

据悉,国网英大电气装备业务主要由旗下子公司置信电气负责经营,该业务也是国网英大营收主要来源,2024年该子公司电气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3.51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65.12%。

虽然营收较为庞大,但产生的净利润不到1.5亿元,占2024年国网英大归母净利润比例不到10%。

该业务利润占比过低,与其薄弱的盈利能力有很大关系。数据显示,2024年国网英大电子装备制造业务毛利率仅为11.31%,而公司金融业务毛利率则高达65.49%。

据悉,国网英大电气装备业务主要包含节能变压器、直流电容器、复合绝缘子及电力监测装置等产品,主要用于高压电力输送及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过去几年,由于风电、光伏发电等新型发电崛起,市场对于特高压输电需求大增,直流电容器、节能变压器等高等电气装备在新型电力设备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加之背靠国家电网,国网英大节能变压器、直流电容器等产品出货量持续上升,公司电气装备业务收入也在持续提升。

2020年,国网英大电气装备业务收入为49.81亿元,2024年上升至73.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48%。

但受限于行业低毛利率特征,虽然营收庞大,但实际带来的利润增量较为有限。公司利润主要还是来源于金融业务。

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几大核心子公司合计实现利润超20亿元,其中英大信托、英大证券净利润分别为17.76亿元、1.76亿元。

由于电气装备盈利能力较差,市场对于国网英大是否会剥离电气装备业务,聚焦做大、做强金融业务抱有较大期待。

此前,公司第二大股东同为国家电网旗下的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将其持有国网英大股权无偿划转给其全资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图 / 百度百科)

作为国家电网旗下企业,南瑞集团业务主要集中在智能电网领域,与国网英大的电气装备业务有较强产业链互补效应。股权被成功划转,后续是否会涉及相关业务整合、合并也引起外界关注。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国网英大了解,2025年6月,公司部分股权被划转至南瑞集团,鉴于国家电网内部正在推进专业化整合,且公司电气装备业务与南瑞集团智能电网有一定互补性,该业务在公司体系内盈利能力较差,后续是否会考虑剥离?截至发稿,未获得国网英大回应。

3、证券子公司行业排名靠后,更换董事长引期待

拆分来看,国网英大金融业务除信托较为强势,其证券业务并不出色。

2025年上半年,公司信托子公司实现净利润17.76亿元,而证券业务净利润仅为1.76亿元。因此,能否壮大证券业务,备受业内关注。

此前,英大证券迎来新任董事长,让外界对于国网英大壮大其证券业务抱有期待。8月27日,国网英大原董事段光明辞职。同日,公司提名马晓燕为公司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9月15日,该项提名获得股东大会通过。9月17日,马晓燕又正式接任国网英大子公司英大证券董事长一职。

有意思的是,2020年在国网英大刚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时,马晓燕便担任国网英大总经理。2024年,因为工作调动马晓燕辞去公司总经理一职,此后改任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马晓燕履历来看,其工作经历都在国家电网金融体系。其先后担任过国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财务资产处处长、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

此次回归国网英大,并担任英大证券董事长,也被业内人士认为能更好促进英大证券在国家电网内部金融资源的衔接。

而相对于公司信托业务,证券业务一直是国网英大的短板。据悉,公司证券业务主要由旗下子公司英大证券负责。

公开资料显示,英大证券前身为1996年成立的蔚深证券,2006年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成为国家电网控股公司。2020年,又被整体注入国网英大。

虽然背靠国家电网,但英大证券发展的并不理想。2025年上半年,英大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8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7亿元。作为对比,同期42家上市券商营收排名最低的太平洋证券仍高达6.15亿元,远高于英大证券。

英大证券各项业务在行业内几乎均处在中下游,在A股成交量大爆发的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其经纪业务收入收入仅1亿元出头,投资业务及资管业务收入仅数百万元。

若非靠自有资金投资基金、证券等金融产品带来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为公司贡献超1.3亿元收入,仅靠基础业务英大证券收入及利润或许更加惨淡。

相较于公司业务,英大证券最为大家熟知的还是公司原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作为“网红经济学家”,李大霄因成功判断2015年牛市的起点及顶点而被大家熟知。此后,因为其独特的发言风格,被投资者频繁讨论。

因为李大霄,英大证券获得一定的关注度。2024年,因为年龄问题李大霄从英大证券退休,随着李大霄的退休,英大证券在业内关注度有所下降。

但不管李大霄在任还是离休,依旧未能改变英大证券在券商行业各样实力偏弱,排名靠后的尴尬处境。

此次英大证券迎来新任董事长,借助新任董事长在国家电网金融体系丰富的从业经验,能否让英大证券获得国家电网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是未来英大证券能否壮大的关键所在。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国网英大了解,近期子公司英大证券迎来新任董事长,其在国家电网金融体系拥有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随着新任董事长的到来,英大证券能否得到国家电网更多的资源支持?除此之外,公司计划如何提升公司证券业务收入?截至发稿,未获得国网英大回应。

对于国网英大而言,得益于资本市场的火热,公司金融业务收入大幅上升。拆分来看,公司除信托业务较为强势外,原有的电气装备业务由于毛利率较低,盈利能力并不强。受限于子公司英大证券实力偏弱,公司证券业务收入也不理想。借助强大的股东背景,国网英大能否进一步做大证券业务,「创业最前线」将持续保持关注。

*注:文中题图来自国网英大官网;其余未署名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证星董秘互动

2025-11-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