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周刊
媒体
2025-11-05 18:52:56
(原标题:我梭哈了,你随意?且慢!先把“做多”和“做空”搞明白)
最近的股市行情,吸引了不少原本驻足观望的“新人”跃跃欲试。不过,每每想在股海里一试身手,却常常被一堆专业术语迎面击中,例如“做多”和“做空”。这两个听起来简单却暗藏玄密的词汇,似乎能出现在每一位分析师的视频或推文里,成为获取收益的秘籍。
所以,做多和做空到底是什么意思?做多、做空的意义又分别是什么?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做多做空来获得更多收益吗?今天,就让我们剥开专业外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聊聊这两个股市中最基本却又重要的操作手法。
什么是“做多”?
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定义做多,那就是“先买入,等上涨后卖出”。
就像有些人购买Labubu,他们判断Labubu未来一定会涨价,于是多囤上几只,等价格上涨后再转手卖出。这个“先买后卖、低买高卖”的过程,就是做多思维。因此直白点来说,做多,实际上就是我们最常接触的也是最传统的投资模式:买涨——当我们看好某只股票的未来时,就会先用当前市价买入并耐心持有,待到价格上涨后卖出并从差价中获利。
所以,作为一种交易策略,做多的核心盈利模式,就是在相对低估时买入好公司、好股票,然后等待价值回归与上涨。
“做空”又是什么?
如果说做多很好理解,也很符合我们日常的投资逻辑,那么做空就是一种需要“脑回路转弯”的“反其道而行”。做空的核心逻辑是“高卖低买”,即当你觉得某只股票会跌,于是先借入股票卖出,等到股价下跌后再买入归还,赚取中间的差价。
这个过程看上去很绕又很不好理解,我们再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得到消息,Labubu开始批量生产,预计一个月后会大量上市导致价格下跌。于是你向一位“有门路”的朋友借了5只Labubu,并以当前100元/只的价格卖出。一个月后,果不其然,Labubu的价格跌至50元/只,此时你花250元买回5只Labubu还给那位“门路”朋友,净赚250元的差价。这就是做空的本质。
在股票市场也是一样:假设你认为某只股价为100元的股票会在未来下跌,于是1. 你向券商借入1股,并马上卖出,拿到100元;2. 几天后,这只股票的价格跌至85元;3. 你用85元的市价买回1股并归还给券商;4. 你赚到了15元的差价(为方便举例,这里不考虑交易费用)。这便是做空“先借入并卖出,后买回并归还,赚取中间差价”的逻辑。
普通投资者需要刻意做多做空吗?
做多非常简单,开立证券账户后即可买入股票开始做多,这一策略不需要频繁操作,风险也相对可控:理论上来说,做多的最大损失就是本金清空,不可能无限亏损。由于股价是可能不断上涨的,因此做多的收益空间理论上是无上限的,这也是为什么在A股市场,做多仍然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的首选。
然而,做多虽然简单直观,但同样需要策略和纪律。最重要的是避免在任何价位都盲目做多,尤其是在市场狂热、估值高企时需要保持理性,避免成为“永恒的乐观主义者”。
而做空就要复杂得多。可以看到,一般的投资,包括做多,都是长期或在一段时期内持有优质资产,分享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红利;而做空则是利用信息差,发掘企业的财务、商业模式造假/漏洞或估值明显过高等途径来获利,这对投资者本身对于市场、行业的钻研程度要求极高。
此外,你或许已经发现了,做空是需要通过“第三者”来实现的:由于做空的流程是“借入→卖出→等待→买入→归还”,因此做空的第一步,必须在证券公司处开通“融券”(投资者向具有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证券并卖出的行为)业务。然而,融资融券权限的开通并不容易,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对投资者本身资产与投资经验有极大要求:
1. 资产要求:前20个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包括现金、股票、基金等);
2. 交易经验:从事证券交易时间满6个月以上;
3. 风险测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为积极型或进取型,且测评结果在有效期内。
但是,从去年开始,监管部门禁止“转融通”,导致能借到的证券非常少,做空也变得越来越难,即便有了资格,也很难借到股票做空。一组数据能更好地说明这一点:目前市场上融资(借钱炒股,做多)规模达2万多亿元,融券(借券卖股,做空)的规模只有100多亿元。
更重要的一点是,与做多不同,做空最多只能赚100%(股价跌至0),但它的损失却可能是无限的:由于做空的盈利与亏损,取决于我们最终买回股票时的价格,因此,如果股价长期不断上涨,那么亏损就将持续扩大,一旦心理上无法承受,实际损失可能将难以估量。
不过,通常来说,券商并不会让我们无限亏损下去:当我们因股价上涨而亏损,导致账户净值低于最低保证金的要求时,券商会要求我们追加保证金,而一旦我们无法及时补足,为控制风险,券商会强制买回股票平仓(平仓:通过反向操作,结束原有持仓的交易行为)。这一行为会让我们的损失不至于变成“无底洞”,但本金还是会因此耗尽,甚至不排除背上债务的可能。
然而,既然券商会“出手干预”,这也就意味着除了上述风险外,做空还有时机上的风险。即使你的“看跌”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但如果股价在下跌前你就因保证金不足而被强制平仓,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那也会因时机错误而血本无归。正如巴菲特的“幕后智囊”查理·芒格所说:“做空意味着你借来股票卖掉,承担‘收益有限、亏损无限’的数学结构;时间对你不利,资金成本对你不利,情绪也对你不利。”
所以,通过长期持有优秀企业来积累财富,才是更适合大多数人的“康庄大道”,毕竟若将时间的尺度拉长,任何曾经令人眩目的高点,在未来都可能成为地平线下的洼地。那些看似惊心动魄的日内波动,在十年复利的宏伟曲线中,恐怕连一丝“毛刺”都算不上。真正侵蚀本金的,往往并非市场起伏,而是频繁交易中叠加的成本与误判风险。
券商中国
2025-11-05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券商中国
2025-11-05
券商中国
2025-11-05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