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2025-11-05 14:00:00
(原标题:遇见小面翻台率下降:平均消费额也承压,单一化困境与高负债之困)
《港湾商业观察》萧秀妮
10月15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递表港交所,保荐机构为招银机构,这是公司今年4月递表失效后再度冲刺。
这家起源于广州体育东横街的中式面馆品牌,由宋奇、苏旭翔、罗燕灵三位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共同创立,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长为中国川渝风味面馆的代表性企业。不过,在业绩增长与门店扩张的亮眼表现下,其招股书也暴露了客单价连续下滑、同店增长乏力、区域布局集中等多重经营隐忧,为其资本化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
“以价换量”客单价下滑,翻台率也下降
据天眼查显示,遇见小面成立于2014年。公司是一家以重庆小面为主打的中式餐饮连锁品牌,其特色招牌产品包括红碗豌杂面、金碗酸辣粉、老麻抄手、小锅冒菜系列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13.48亿元计算,遇见小面位列中国中式面馆市场第四位,占市场份额0.5%。
遇见小面采用“直营+特许经营”双模式运营。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1—6月(报告期内),遇见小面营业收入分别4.18亿元、8亿元、11.54亿元和7.03亿元,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76%;净利润则从2022年的-3597万元扭亏为盈,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实现4591.4万元、6070万元和4183.4万元,盈利能力逐步恢复,但利润率依旧维持在5%左右。
从业务结构看,直营餐厅是营收主力,其经营收入分别为3.37亿元、6.72亿元、10.01亿元、6.26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重均超80%;特许经营管理收入分别为8051.1万元、1.28亿元、1.53亿元、7666.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从2022年的19.3%降至2024年的13.2%。
门店扩张方面,遇见小面展现出惊人的速度。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餐厅网络包括中国内地22个城市的440家餐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1家餐厅。自往绩记录期间期初2025年上半年,遇见小面的餐厅数量已由133家增长239.1%至451家。另有101家新餐厅处于开业筹备阶段,计划2026年至2028年分别在中国及海外开设约150家至180家、170家至200家、200家至230家门店,持续扩大商业版图。
尽管整体营收与门店数量双增,但遇见小面的单店盈利能力正持续承压,核心原因或在于其采取的“以价换量”策略。
遇见小面于招股书中坦言,为刺激订单量增长,公司主动降低菜品价格,主食单价范围介乎约12元至34元之间。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主食平均价格为约21元,中国内地顾客的人均消费约为27元。
尽管单价下调,客流量却未如预期般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翻座率分别为3.1次/天、3.8次/天、3.7次/天、3.3次/天,直营餐厅的翻座率分别为3.1次/天、3.9次/天、3.8次/天、3.4次/天,特许经营餐厅的翻座率分别为3次/天、3.6次/天、3.6次/天、3.1次/天。
“以价换量”策略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订单平均消费额的下降。报告期内,直营餐厅的订单平均消费额从36.2元降至31.8元,特许经营餐厅的订单平均消费额从36元降至30.9元。
单店盈利能力下滑进一步体现在单店日均销售额上。遇见小面于报告期内的直营餐厅的单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1188.1万元、1399.7万元、1241万元、1180.5万元;特许经营餐厅的单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1167.2万元、1355.4万元、1237.6万元、1149.3万元,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在店面扩张进程中,遇见小面似难以突破其“舒适区”。遇见小面于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公司餐厅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及南部地区,其中逾半数餐厅位于广东省。截至2025年上半年,遇见小面在广东省内的门店数量达298家,占门店总数的67.73%。其中,广州有141家门店,深圳有95家门店,佛山有37家门店。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指出,遇见小面自品牌创立并进入市场以来,凭借其在性价比与质价比方面的突出表现,曾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然而,从当前发展阶段来看,该品牌正面临显著的“单一化”困境。
他表示:“首先是区域布局单一,门店高度集中于广东省,省外市场拓展不足,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区域布局网络;其次是品类结构单一,以重庆小面为核心品类,品类边界较窄,缺乏多品类协同支撑,抗风险能力较弱;再加上运营模式单一,未形成多元化的运营模式体系,在模式复制与市场适配性上存在局限,制约了跨区域扩张的效率。‘单一化’困境已使遇见小面面临较大的市场挑战与经营风险。未来若计划推进IPO,如何突破上述瓶颈,实现区域、品类、模式的多维升级,将成为其需要优先解决的核心课题与关键难题。”
核心成本占比近九成,负债高企叠加流动性压力
遇见小面在增加门店数量、实现规模化效益的同时,成本结构也亟待优化。
报告期内,遇见小面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分别为1.6亿元、2.9亿元、3.96亿元、2.21亿元,占收入比例分别约38.3%、36.3%、34.3%、31.4%;员工成本分别为1.09亿元、1.75亿元、2.65亿元、1.59亿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26.1%、21.9%、23.0%、22.6%;使用权资产折旧分别为9462万元、1.25亿元、1.89亿元、1.1亿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22.6%、15.7%、16.4%、15.6%。
食材、人工、房租三项加起来几乎占了近九成的收入。招股书表示,遇见小面正在通过标准化管理,以减少对门店管理经验人员的依赖。同时,将门店从城市中心向周边区域拓展,租金成本下降。但从数据而言,固定成本高企使得盈利对规模扩张存在强依赖。
遇见小面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财务风险如影随形。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遇见小面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分别为3013.7万元、5487.9万元、8046.8万元和1.14亿元,呈逐年增长趋势。
该科目主要包含应收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及外卖平台款项、应收特许经营商的特许权使用费及食材销售款项,以及可收回进项增值税、租金按金等。应收款项的持续增长,一方面与公司业务规模扩张导致交易规模上升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出部分款项回收周期拉长,若后续出现客户付款延迟或违约情况,或对公司现金流造成压力。
从负债结构来看,遇见小面的负债规模随业务扩张同步增长,且长期维持高位。报告期内,遇见小面的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2.51亿元、3.43亿元、4.9亿元和5.5亿元,非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3.36亿元、4.45亿元、5.53亿元、5.62亿元。2025年上半年,负债合计超1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遇见小面非流动负债中,租赁负债分别为3301.57万元、4352.34万元、5401.96万元、5479.16万元,其利息水涨船高,分别为1660万元、1907.4万元、2708.3万元、1432.9万元,这意味着,随着直营餐厅网络拓展,租赁物业的租金成本将不断上升。
高负债直接推高资产负债率,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5.77%、93.62%、89.86%、87.83%。虽呈缓慢下降趋势,但仍远高于餐饮行业平均水平50%-70%。同期,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0.4、0.5、0.5、0.5。
负债扩张形成对比的是,公司流动资产增长相对缓慢。遇见小面期内流动资产总值1.03亿元、1.57亿元、2.48亿元及2.45亿元,主要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银行存款以及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非流动资产总值分别为5.11亿元、6.86亿元、9.13亿元、9.64亿元,主要为使用权资产及物业、厂房设备增加。
报告期内,遇见小面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651.9万元、2676.4万元、4219万元、5003.2万元,规模始终偏低。2023年甚至较2022年下降26.7%,难以覆盖同期流动负债。
从现金流及现金储备来看,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虽为正且呈增长趋势,分别为1.05亿元、2.45亿元、3.14亿元、2.02亿元,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分别为-3600.1万元、-7800.7万元、-1.43亿元、760.1万元。
早期遇见小面得以迅速扩张,离不开资本的加持。遇见小面先后获得九毛九、弘毅投资、碧桂园创投、喜家德水饺创始人高德福等累计超3亿元注资,经过八轮融资,目前,遇见小面的估值已达30亿元。
从股权结构来看,淮安创韬是遇见小面的第一大股东及核心持股平台,由遇见小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宋奇与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苏旭翔于2016年4月共同成立。其中,宋奇作为普通合伙人持有66.67%合伙权益,苏旭翔作为有限合伙人持有33.33%合伙权益,二人通过该平台间接控制公司股权。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淮安创韬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9.04%。
淮安遇见好人为公司员工激励平台,宋奇担任普通合伙人并有权行使该平台所持股份的投票权。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该平台持有公司4.24%股份,股份权益主要归属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员工及前任管理团队成员,且均为已归属于承授人的权益。宋奇、苏旭翔通过二者共同构成公司的“一组控股股东”,合计控制公司超53%的投票权。
奇昕为百福控股有限公司(01488.HK)持有公司15.44%股份为第二大股东;汇碧一号与汇碧二号均为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控制的股权投资基金,汇碧一号持有3.97%股份,汇碧二号持有5.08%股份,合计持股9.05%,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品芯悦谷为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9922.HK)间接全资子公司,持有公司6.50%股份,属于产业协同型股东;青骢资本持有公司3.26%股份,为早期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遇见小面在盈利后迅速向股东派发股息,2023年派息1950万元,2025年3月继续派息1470万元,累计派息超3400万元,相当于同期净利润总和的48.6%。
2024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遇见小面门店存在“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违反《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并被要求责令整改。
同年11月,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再次指出其东直门分公司未保持食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给予警告处罚。(港湾财经出品)
格隆汇
2025-11-05
格隆汇
2025-11-05
格隆汇
2025-11-05
格隆汇
2025-11-05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11-05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