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11-05 12:47:03
(原标题:592颗星,1.1万亿活水:科创板激活中国创新伟力)
【导读】592颗星,1.1万亿活水:科创板激活中国创新伟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新亮
七年前,一颗改革的种子在黄浦江畔破土而出;七年后,一片“硬科技”的森林已在此枝繁叶茂,成为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2018年11月5日那一声宣告起步,科创板以其前所未有的制度包容性与资本活力,重塑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生态,不仅为一批“卡脖子”技术攻坚者雪中送炭,更在全球科技竞争的版图上,刻下了鲜明的中国坐标。
截至2025年10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592家,IPO募集资金9346亿元,再融资2088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7年间,这里以每小时诞生近3项发明专利的速度,在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必争领域插上中国旗帜。
592家星火:制度包容性铺就硬科技通途
科创板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时代使命。
面对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的特点,科创板以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打破常规,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治理结构的科创企业打开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
在这里,“无盈利也能上市”从理念变为现实。7年来,57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在此找到了答案,其中,22家已成功扭亏为盈,摘掉了特殊标识“U”。
泽璟制药作为科创板首家未盈利上市企业,从零收入起步,到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93亿元,同比增长54.49%,完成了从“研发投入期”向“商业化兑现期”的华丽转身。
更具突破性的是,第五套上市标准为生物医药企业开辟了“希望之门”。
22家采用该标准的企业中,21家自研的48款药品/疫苗已获批上市,1家产品上市申请获受理。这些企业推出的1类新药数量约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成为中国医药创新的中坚力量。
1680亿投入:高强度研发定义创新底色
沿着科创板的轨迹,可以看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清晰足迹。在这里,研发投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3倍以上。2025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再攀新高至1133.45亿元,同比增长9.01%;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44%,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持续的投入结出硕果。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3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30项。更重要的是,这些专利正在转化为突破性的产品和技术:禾元生物推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1类创新药;国盾量子实现四通道超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量产,关键指标刷新世界纪录;联影医疗成为中国首家实现光子计数CT商业化的企业。
在细分领域,科创板企业展现出惊人的竞争力:35家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公司排名全国第一,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63家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共同构筑起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坚实底座。
121家成链:产业链条铸就发展新格局
7年的精心培育,让科创板在重点领域形成了显著的集群效应。集成电路产业尤为亮眼,上市公司总数达121家,占A股同类企业的“半壁江山”,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全产业链环节。
中芯国际创纪录的532亿元IPO募资,不仅支撑其自身技术攻坚,更牵引带动了一批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等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与此同时,一批科创板公司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围绕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积极布局。
生物医药领域同样成果丰硕,115家上市公司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科创板已成为美股、港股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2025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创新药企推动9款1类新药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完成16单出海BD交易,潜在交易总额超130亿美元,商业化进程显著加快。
增长阵营正迅速扩容。2025年前三季度,科创板集成电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928.05亿元、净利润173.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83%。AI产业加速渗透,寒武纪营收增长24倍,海光信息营收增长55%。储能环节实现同比环比双增,相关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43%。
3300亿元,紧跟科创投资蔚然成风
科创板不仅是融资平台,更是“科技-产业-资本-人才”四链融合的生态系统。在人才建设方面,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这种深度融合极大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资本市场的“活水”正在精准“滴灌”。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形成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良好风气。二级市场上,科创板已形成由宽基、主题、策略等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指数总数达33条。截至2025年9月底,科创板已上市ETF突破100只,跟踪产品规模合计超3300亿元。
制度创新持续深化。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来,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24年“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陆续制定或修订发布20项制度规则,着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包容性与适配性。
“1+6”进击:政策升级锚定未来赛道
站在7周年的新起点,科创板改革的步伐更加坚定。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
“1”是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更加精准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6”是推出六项配套改革措施,包括为第五套标准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
这一系列新政,标志着科创板从“试验田”迈向“示范田”,为更多硬科技企业打开成长通道。随着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获得支持,科创板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再度升级。
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产车间的产业化应用,从科学家创业到产业集群崛起,科创板正在书写一个时代的创新史诗。星河滚烫,创新正好。展望未来,随着“1+6”新政的落地,科创板必将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编辑:黄梅
校对:纪元
制作:鹿米
审核:陈墨
注:本文封面图由AI生成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