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4 20:14:20
(原标题:专访彭华岗:让ESG成为企业供应链内生动力丨首席气候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 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距离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还有5年,绿色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十五五”期间,推动中国ESG发展重点方向有哪些?怎样评价我国企业供应链绿色转型、ESG的发展情况?
在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期间,围绕上述问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彭华岗亲历并推动多轮国企改革政策的落地与传播,见证了国有企业在落实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关键作用。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ESG的底层逻辑是,企业不仅要盈利,还要在经营中综合考虑对政府、社区、员工、合作方、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中央企业、大企业、产业龙头企业不仅要自身做得好ESG工作,还要带动产业链、生态圈共同践行ESG,落实国家战略,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
《21世纪》:在“十五五”期间,推动中国ESG发展重点方向有哪些?
彭华岗:美丽中国建设、“双碳”目标、新发展理念等,都是ESG的核心议题。企业推动ESG,首先要学透中央精神,全面准确完整地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把中央要求逐条拆解:中央对某一领域的要求是什么?企业如何落实?比如“双碳”目标,高耗能企业要明确减排路径,新能源企业要思考如何扩大绿色产能。其次要建强内部体系,把ESG纳入企业战略层面,完善技术体系、制度和管理流程,让ESG成为持续动力,要把ESG融入生产、采购、运营的每个环节,形成长效机制。
最后要压实全员责任。ESG是“一把手”工程,也是全体职工工程。只有全员参与,ESG才能真正落地。
《21世纪》:与其他企业相比,央企的ESG实践具有哪些独特性和意义?
彭华岗:央企、国企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托。对所有企业来说,党和国家的宏观要求都需要积极学习、落实,但对中央企业而言,这是头等大事、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的决议,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等,都是ESG的重要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践行ESG不仅是国资委的要求,更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必须在这方面起表率作用。
另外,中央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天然的带动表率作用。国有企业、中央企业的股东是国家,而国家代表全国人民,对利益相关方负责、对政府和社区负责,是中央企业的天然责任。中央企业的战略、使命,都会把国家战略、“国之大者”放在前面,这决定了中央企业必然要在ESG实践中发挥带动作用。
本次年会提出“全链创新”。我们认为,中央企业、大企业、产业龙头企业不仅要自身做得好ESG工作,还要带动产业链、生态圈共同践行ESG,落实国家战略,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中国ESG标准如何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ESG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
彭华岗:近年来,各类企业在ESG上的认识、认知和实践都有很大提升。ESG不是西方语言,是国际语言。ESG是联合国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我们强调ESG,是因为它更注重标准化、通用性、体系化和评级评价。资本要推动商业向善,不可能每家企业都研究透彻,需要中介机构用统一标准研究企业、评价实践,让公众直观了解ESG成果。
ESG的底层逻辑是,企业不仅要盈利,还要在经营中综合考虑对政府、社区、员工、合作方、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基于此,我们一方面要研究透国际标准和共识,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国实际,逐步建立自己的标准。
国际标准多从信息披露入手,比如“披露什么就多做什么”,并且同一家企业在不同评级机构的评价结果会有差异。比如明晟(MSCI)更看重 “财务重要性”,即ESG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晨星(Sustainalytics)更关注 “风险重要性”,聚焦ESG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冲击;而我们更强调 “影响重要性”,也就是企业行为对外部的影响,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我们要做的是降低负外部性、扩大正外部性。
这些视角差异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企业不能只盯着利润,还要考虑经营过程中对政府、社区、员工、供应商等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影响,这才是ESG的本质。
基于这个逻辑,中国ESG与国际接轨的路径其实很清晰:
第一步是 “吃透两头”。既要深入研究国际标准,比如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准则,理解其核心共识,也要摸透中国的本土需求,知道哪些议题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第二步是构建本土标准体系。在2024年底,财政部联合九部委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准则为基础,但不完全照搬,更强调 “双重重要性”(财务重要性 + 影响重要性)。我们在更新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时,大幅提升了供应链ESG管理的比重,这就是“影响重要性”的体现。
第三步是动态优化评价体系。比如今年我们更新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布的评价指标时,大幅提升了 “供应链ESG管理” 的比重,就是因为供应链的环境与社会责任影响越来越大,这既是国际趋势,也是中国企业的现实需求。
最后我想强调,做ESG不能“走偏”,它不是企业粉饰形象的工具,也不是融资的 “敲门砖”,而是通过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只有守住这个初心,中国ESG才能真正与国际接轨,也才能在全球规则制定中获得话语权。
《21世纪》:怎样评价我国企业供应链绿色转型、ESG的发展情况?若“链主”企业想要带动全链ESG评级提升,该怎样开展工作?
彭华岗:“全链”的核心是希望企业不仅自身做好 ESG,还要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推动ESG实践。现在很多企业的采购系统正从反腐、客观公正角度优化流程,但对ESG的融入还比较浅,我们希望他们能真正把ESG纳入供应商管理。
国内已有不少好案例,比如联想每年开供应商大会,推动供应商践行ESG;中国移动也在通过供应商大会向供应商传递ESG理念。具体来说,企业首先要建立内部ESG管理体系,领导要传递ESG理念,在供应商管理体系中,除了价格、质量、交货期、信用等传统指标,明确加入ESG要求。只要有这个意识,把ESG融入内部运行体系,企业就能在“全链创新”中有所作为。
《21世纪》:你曾表示在ESG实践中,“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问卷,小企业有小企业的题目”。在当前经济环境下,ESG对中小企业还重要吗?ESG能为它们带来实质好处吗?
彭华岗:非常重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小微企业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量大面广;二是未来产业链、供应链会对ESG有更多约束,比如欧洲的《可持续尽职调查指引(CSDDD)》,要求企业做可持续性评估,虽然我国没有强制要求,但大企业的ESG管理会逐步延伸到中小微供应商,现在不引起重视,未来可能面临合作门槛。
不过中小微企业确实有困难。它们的经营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ESG 资源相对匮乏,若要花大量精力研究 ESG,成本太高。所以我们的思路是“链主赋能+平台支持”,让链主企业通过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带动中小微供应商参与ESG。
平台会降低ESG门槛,企业只需支付很低的成本,虽然答题需要精力,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ESG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小微企业的ESG实践就是“微光”,哪怕是随手关灯、节能减排,都是ESG的一部分,无数“微光”汇聚,就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斑马消费
2025-11-0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观点
2025-11-04
智通财经
2025-11-04
观点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