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看不懂”的跨国报销单:中企出海差旅费控如何破局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1-04 12:34:34

(原标题:“看不懂”的跨国报销单:中企出海差旅费控如何破局)

“实在看不懂。”11月3日,负责海外业务财务管理的国内大型家居用品企业财务总监刘颖向记者感慨道。

去年底,这家家居用品企业计划在东盟地区设立新生产基地后,她每个月都会收到一沓格式各异、使用东盟国家当地语言书写的出租车、酒店住宿、餐饮等跨境差旅报销票据。

然而,她看不懂这些国家当地语言,也不熟悉这些票据格式,导致她难以核查票据背后的真实差旅背景,时常还会算错报销额度。

这个困扰,同样发生在其他出海企业身上。

截至去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5.2万家。其中,中资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9万家。

面对不同国家格式不一、使用当地语言书写的各类跨境差旅报销票据,如何有效实现控费与减轻业务出海财务负担,成为众多出海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多位出海企业财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对跨境差旅报销票据“来者不拒”,前期市场考察及商务磋商费用在企业出海业务整体运营成本的占比一度超过20%,明显超过企业预估值,令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业务出海的投入产出比,着手采取跨境差旅费控管理举措以挤出更多利润。

合思创始人兼CEO马春荃向记者透露,当前出海企业对跨境差旅管理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效遏制浪费、低效、虚构、不合理的跨境差旅报销费用;二是在跨境差旅报销费用相对可控的情况下,实现海外业务拓展目标;三是通过跨境差旅费控管理推动管理转型,令海外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看不懂”的差旅报销票据

去年底,当企业计划在东盟国家和地区考察建厂后,刘颖骤然发现跨境差旅报销票据的识别审核难度骤增。

“实在看不懂。”她多次重复这句话。此前,多位企业员工前往泰国、老挝等国家考察当地营商环境与当地产业链协同效应,带回来一沓由当地服务人员使用泰语与老挝语手写、格式千奇百怪的当地酒店住宿、出租车、餐饮等报销票据。但是,没人熟悉泰语与老挝语,也就难以识别审核这些报销票据背后的差旅信息。

于是,财务团队一面对东盟地区跨境差旅报销票据“来者不拒”,一面电话联系相关员工了解这些票据具体内容及报销金额,直接纳入财务报销流程,导致东盟地区跨境差旅报销金额激增。这种异常现象很快引起高层关注,她被企业领导多次叫去谈话,要求快速压降低效、不合理、虚构、浪费的差旅报销款。

由于提议招聘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的财务人员“被否”,刘颖只能让所有出差东盟地区的员工在递交当地差旅票据时,写上自己名字、差旅报销内容与具体金额。一旦企业在第三方财务审计过程中发现票据“造假”,将对相关涉事员工追责。

她私下坦言,这种“事后监督”做法未必见效——当企业通过第三方审计发现某些跨境差旅报销票据“造假”时,相关涉事员工或已离职。

为了压降跨境差旅开支,不少中资企业主要采取两项举措,一是让“信得过”的海外国家当地员工负责财务管理,因为他们熟悉当地语言与差旅报销票据格式,可以识别其中的虚假及不合理“成分”;二是给海外业务部门一个固定的年度跨境差旅报销额度上限,只要实际报销金额不超过这个额度,企业对报销票据实际用途“睁一眼闭一眼”。

但是,这两种办法的实际效果均差强人意。首先,部分海外国家当地财务管理人员即便拿了高薪,也会“监守自盗”,伙同当地其他外籍员工虚构差旅报销票据套取大量报销款,然后离职走人;其次,面对报销额度上限管理,业务部门对跨境差旅报销往往“先松后紧”,导致年度跨境差旅报销额度很快耗尽,影响后续出海业务的拓展。

 

财务合规性管理挑战

马春荃告诉记者,由语言不熟悉所带来的跨境差旅报销票据识别核实难,仅仅是出海企业优化财务管理的“冰山一角”。真正的考验,是出海企业能否在落实海外当地财务合规性管理同时,实现有效控费。

当前各国地区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法规政策都在持续细化更新,涵盖会计准则、税务法规、可持续发展、跨境支付结算、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等多个领域。这些法规及合规要求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令出海企业财务部门需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解读当地法规及合规性做法,确保差旅报销费控管理等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合法合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资出海企业由于理解偏差或未必及时关注当地法规变动,往往遭遇财务管理合规性风险。”马春荃指出。

某国内大型消费电子产品企业海外事业部负责人薛子祥对此深有体会。

在将产品销往东盟国家地区同时,他所在的企业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地区构建本地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但他很快发现,部分东盟国家对企业及员工的税务申报要求相当严格,导致当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隔三岔五”向总部了解当地产品销售数据与员工工资发放进展,作为税务申报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内部重新调整部分财务流程,以配合海外业务机构的税务申报工作。

“最让我难受的,是东盟某些国家缺乏员工自行垫付差旅费用的习惯。”薛子祥直言。这导致企业不得不向海外业务部门预支一大笔资金用于差旅,直接影响整体资金管理安排。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刘颖也向不少出海企业财务人员请教解决方案。但她发现,出海企业的财务合规性管理,一直是“问题比办法多”。

为了进一步压降跨境差旅报销费用,10月起刘颖所在的企业决定将财务部门业绩奖金与跨境差旅报销费控效果挂钩,即财务部门在四季度将跨境差旅实际报销金额控制在预算内,每压降1元报销款,财务部门将得到0.2元奖金。

“过去一个月,这导致财务部门与员工的矛盾激化。”她指出。一是财务部门以财务合规性管理为由,向员工退还大量东盟地区使用当地语言书写、格式怪异的出租车、餐饮等报销票据,要求后者让当地服务人员出具英文书写、格式清晰的发票,否则将搁置相关票据报销流程;但员工表示自己早已联系不上当地服务人员,认为财务部门在刻意刁难自己;二是财务部门为了减少低效、不合理或浪费的报销金额,对大额跨境差旅报销票据拉长审核报销操作时间,引发员工不满,因为他们已自行垫付这些差旅费用,需尽早拿到报销款偿还房贷车贷。

德勤亚太审计与鉴证数字化赋能和AI主管合伙人金科告诉记者,若出海企业通过有效费控举措,压降低效、不合理、浪费、虚构的跨境差旅报销支出,整体跨境差旅费用开支有望减少10%—20%。但这需要在员工与企业利益之间做好平衡。

 

传统财务理念“重构”

为了落实跨境差旅费控及财务合规性管理,年初薛子祥引入了西方知名财务管理软件公司的差旅管理SaaS解决方案。

他主要看重这款差旅管理SaaS解决方案的两大特点,一是它熟悉各国的财税政策及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举措,在流程管理环节能帮助中资出海企业降低合规操作风险,二是它接入了众多国家的本地商旅管理平台,可以让中资出海企业找到更具性价比的差旅酒店与出行方式,达到费控效果。

薛子祥很快发现,西方国家差旅管理SaaS解决方案的操作模式比较重,员工反映操作费时费力,体验不够好,此外它的收费较高,导致企业发现投入产出比偏低。

“企业高层希望差旅管理SaaS解决方案能实现至少1:3的投入产出比,即企业在差旅管理SaaS软件每投入1元,实现至少3元的跨境差旅费用压降,但西方国家的差旅管理SaaS解决方案的投入产出比最多在约1:2。”薛子祥透露。

马春荃告诉记者,这让境内差旅费控管理SaaS解决方案看到“后来居上”的机会,其落脚点放在通过人工智能(AI)赋能提升用户体验。以当前出海企业颇感“头疼”的跨境差旅票据识别核实为例,AI结合OCR与真伪自动验证技术,可以精准识别众多国家格式不一、使用本地语言书写的出租车、餐饮、酒店等差旅票据,让财务人员无需熟练掌握当地语言与票据格式,就能快速了解这些票据的差旅信息与具体金额,大幅提升票据识别核实与财务合规性管理的工作效率。

此外,中资企业在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地区之际,对多币种支付、多账户管理的需求与日俱增。境内差旅费控管理SaaS解决方案能否与银行加强合作,解决出海企业多币种支付与多账户管理的操作瓶颈,也是打开局面的另一把钥匙。

马春荃表示,出海企业在跨境差旅费控及财务合规性管理方面能否取得良好成效,还取决于他们能否借助AI赋能与数智化思维,对传统财务理念进行系统性重构。

“以往,传统财务理念秉承经验优先,高度依赖财务人员的个体判断与历史数据线性分析,而AI赋能与数智化思维强调数据优先,通过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建模,帮助出海企业实现对海外市场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洞察,及时优化跨境差旅费控等财务管理策略;此外,传统财务理念聚焦事后核算,将工作重心放在交易完成后的账务处理,AI赋能与数智化思维追求实时管理,通过智能系统实现费用报销的自动化审批与预算动态调整,从而落实业财融合,助力出海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取得更大成效。”他分析说。

 

 

经济观察报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