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11-04 06:56:08
(原标题:推动投融资均衡发展 资本市场“十五五”聚力支持科技创新)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
《建议》勾勒了资本市场中长期发展方向,明确了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基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科技创新,投融资协调发展,以创新激励机制和社会财富管理机制为核心,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生态链。
聚焦科技创新 制度包容性再提升
“十五五”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发展时期,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将蓬勃发展。要更好支持创新资本形成和创新动能培育,《建议》明确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近几年,资本市场通过制度革新持续促进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中,新上市企业中超过九成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截至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市值之和。市值前50家公司中,科技企业数量为24家。
“以科技型企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往往需要更大规模的耐心资本投入和更灵活、更包容的融资环境。”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任务在于提升制度包容性,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突破现有制度对经营主体的限制,更适应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纵深推进板块改革,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在科创板改革效应加快显现的同时,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的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和底座。
田轩建议,需要深化注册制改革,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企业提供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等方面便利,创新科技企业估值与定价体系,优化国有创业投资的考核机制,提升其投资耐心和定力;推动转板机制常态化,推动形成“新三板—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的递进式培育链条。
聚焦投融资 市场功能更完备
推动投融资均衡发展,是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建议》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资本市场生态正在从融资主导转向投融资均衡,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田轩表示,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与科技创新相适配、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相衔接的现代资本市场体系,不仅强调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更需要注重投融资两端的利益平衡与长期稳定。
业内人士指出,投融资协调发展要实现量的总体平衡,质的持续提升,和权责的有效制衡。在融资端,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成长提供更适配、更精准的支持;在投资端,引导中长期资金“长钱长投”,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提升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截至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明显增强,过去五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达10.6万亿元,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如何进一步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闯认为,要建设多层次投资者队伍体系。政策层面,构建资本市场战略性储备力量和稳市机制,确保在发生重大冲击的时候市场能够保持平稳。投资者层面,进一步加大社保、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规模,壮大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队伍,倡导各类投资机构“长钱长投”;推动上市公司进一步树立“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完善公司治理,规范大股东的减持行为,提高分红比例,持续为投资者创造投资回报,增强投资者的投资获得感。
聚焦工具创新 服务实体经济更有效
要健全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需要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提升金融市场完备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管理能力。《建议》要求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
包括期货在内的衍生品作为现代金融市场中重要的金融工具,具有发现价格、管理分担风险等功能。截至目前,国内已上市期货及期权品种达157个,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由于衍生品种类各异、相对复杂、普通投资者了解少,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仍显滞后。”业内人士表示,需要推动建设更加完备、包容、高效的衍生品市场,允许保险机构、银行、理财机构等更多适格主体获取衍生品资质,结合各自业务实需,应用衍生品主动管理风险,促进参与主体和交易场景多元化,同时,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完善衍生品交易报告、集中清算、保证金等管理手段,增强透明度,提升监管效能,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衍生品定价估值和风控能力的金融机构。
田轩表示,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资产证券化大有可为,建议从标准体系、金融产品、政策引导等全方位加强创新,支持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资源能源、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行业盘活存量资产,健全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和安全。
“需要持续推动科创债、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型融资工具发展。”袁闯表示,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为各类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加灵活与丰富的融资解决方案。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