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晶科能源三季报:核心指标大幅改善,技术突破加速全球化布局

来源:财闻

2025-11-03 11:15:15

(原标题:晶科能源三季报:核心指标大幅改善,技术突破加速全球化布局)

纵观光伏市场走势,近年来行业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持续高速发展,但供需错配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当国内光伏企业深陷价格战漩涡,晶科能源(688223.SH)早已在海外市场布下一盘大棋。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出货比重超过60%,这一优势在第三季度得到延续,成为其毛利率改善的稳定器。

此外,晶科能源持续推进N型TOPCon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持续创新,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已具备高功率产能超20GW。其中,新一代Tiger Neo 3.0组件贡献显著增量,该产品搭载27%效率TOPCon电池,实现670W功率与24.8%组件效率,目前该系列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已达200GW。

根据晶科能源10月30日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2025年1-9月,晶科能源实现营收479.86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61.5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12亿元,环比减亏5.08亿元。2025年1-9月,公司实现光伏产品总出货量67.08G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61.78GW。

毛利率方面,晶科能源自今年行业调整以来首次转正,环比提升4.7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环比提升。

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更注重品牌、质量与长期可靠性。晶科能源凭借其全球品牌影响力,在海外市场获得了显著的产品溢价。按地区划分,晶科能源不仅在日本光伏组件市场多年保持出货冠军,同时在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多个光伏市场实现市占率领跑。其中,公司在巴基斯坦的组件出货量表现尤为亮眼——2025年前6个月出货量已达到2024年全年水平,显示出海外市场拓展加速的强劲势头。在沙特,晶科能源正积极推进“中国技术+中东资金”的出海新模式,预计2026年下半年10GW电池及组件项目即将投产。

技术优势筑起行业护城河

技术实力是晶科能源能够在海外市场获得溢价的根本原因。晶科能源自主研发的N型TOPCon光伏组件,最高转化效率达到25.58%,经第三方权威机构TÜV南德测试认证,刷新了全球同类组件效率新纪录。更令人瞩目的是,其182N型高效单晶硅电池(TOPCon)全面积转换效率达到27.02%,创造了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电池转换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在研项目方面,晶科能源同样展现出强大竞争力:全背极钝化接触电池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已达27.2%;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更是达到惊人的34.22%,为下一代量产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公司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根据公司此前发布的半年度报告,2025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总数187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6.6%,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2%,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2.78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万元。

研发支出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研发投入合计达到6.74亿元。晶科能源方面早前曾表示,自2024年行业进入调整周期,公司从预算角度在运营费用控制、降本增效方面持续发力。在研发部分,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方面晶科能源仍持续保持较高投入,量产研究层面重点主要围绕TOPCon升级,中长期来看,叠层电池也是公司研发的重点。资本开支方面,2025年主要围绕TOPCon3.0先进产能升级路线,相关支出同比有所缩减。

N型技术量产突破与第二增长曲线崛起

技术突破的最终价值体现在量产能力和财务改善上。晶科能源当前正积极推进现有产能的升级改造。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已具备高功率产能超20GW,这一优势在三季度转化为业绩,受益于高功率、高效率组件产品的快速放量,公司组件交付均价环比有所提升。2025年1-9月,公司实现光伏产品总出货量67.08G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61.78GW。

晶科能源方面表示,基于N型TOPCon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现有产能升级,投入相对可控,且可以在不涉及新增产能的同时,为客户带来更好发电收益,预计单瓦溢价可达到0.5-1美分。

在夯实光伏主业的同时,晶科能源正积极培育储能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储能产品发货量快速增长,全年6GWh发货目标稳步推进。近期业务进展显著:9月,公司与日本知名工业企业达成合作,计划交付21套SunGiga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10月,公司完成为雅典国际机场定制、标称容量为123.8MWh的储能系统的全部交付工作。光储协同正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业务属性上,光伏与储能具有天然的协同效应,一方面双方的客户群体高度重合,另一方面在技术研发路径上二者也有一定共通之处。更重要的是,储能系统可以帮助解决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提升电网友好性,从而进一步推动光伏装机需求。

晶科能源的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正在成为其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根据公司披露,储能业务年内订单落地较快,现阶段在欧洲、亚太、拉美地区已有可观规模化订单。2025全年有望完成6GWh发货目标,且2026年继续保持规模化的持续增长。

数字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晶科能源正通过数智融合推动管理升级,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间接助力企业利润改善。以山西基地为例,其在行业中率先建立了从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实现一体化贯通生产时间由22天降至7天,满产后运营成本可降低25%,这对于当前仍面临价格战压力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此外,晶科能源还搭建了AI团队,并在企业内部署主流大模型。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AI转型规划整体设计,并通过强化全球资源配置、打造敏捷一体化交付能力、升级内部管理效能三大主线,驱动企业向智能化、全球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这些降本增效的措施显现成效,第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环比大幅改善,达到24.71亿元。

在行业低谷期,晶科能源凭借全球布局与技术优势,正在悄然完成一场从规模领先到质量领先的转型。尽管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仍为亏损,但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0.12亿元,环比显著减亏5.08亿元。当下一轮行业上升周期来临,这家已完成全方位战略布局的光伏巨头,有望展现出更强的盈利修复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