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2 23:00:51
(原标题:一座新航站楼亮相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迈向“十五五”新图景)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实习生苏磊 广州报道
“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魅力新广州”。随着十五运会即将开幕,这句朗朗上口的口号频频刷屏。
广州也在敞开“新大门”拥抱十五运会——一座新航站楼正式启用。
10月30日,历经八年精心规划与建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投运。
当天下午,旅客李敏(化名)搭乘东方航空MU6308航班,作为T3航站楼首批启程旅客之一,飞往北京。
随着T3航站楼与第五跑道同时启用,白云机场近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380万吨,其终端承载容量将可提升至覆盖旅客1.4亿人次、货邮600万吨。
与2024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完成的7636.48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和238.19万吨货邮吞吐量相比,这一跃无疑是跨越式的。
机场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全球旅客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也是观察一座城市“流量”的关键窗口。T3航站楼投运、第五跑道启用背后,承载的是粤港澳三地对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信心。
南方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粤港澳三地辖内已建设有11个民用运输机场,其中7个位于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这些机场合计承载旅客超2.2794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935.73万吨。同年,粤港澳大湾区11城的GDP总量就达14.79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1%,常住人口突破8700万人。
“21世纪是航空的世纪,我们在机场创造城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对时效性要求不断提升,机场凭借其超大时效半径,对全球经济要素集聚发挥关键作用,“T3的启用将强化广州白云机场作为世界一流枢纽机场的地位,并将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的全球影响力。”
展望未来五年,“十五五”规划建议对粤港澳大湾区提出明确要求:巩固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面对全球科技竞速下产业经济高速迭代,粤港澳三地如何不久的未来承接更大规模的要素流动?T3航站楼是大湾区给出的一个新答案。
家住广州的关山(化名)觉得,白云机场像一个能够缩短时空距离的“任意门”。北京、厦门、日本、伦敦……多年来,他通过这扇“门” 抵达世界各地,有时为旅游,有时为工作。
“有一次我从厦门出差回来,晚上10点多的飞机,凌晨抵达白云机场,回家睡一觉,第二天还能准时上班打卡。”关山笑着告诉南方财经记者。他记忆中,凌晨时分的到达大厅依然熙熙攘攘,24小时营业的肯德基售罄了上校鸡块,网约车停车楼的电梯里挤满了拿着行李的旅客。
“还有很多老外。最近正值广交会,南航客舱广播不断提醒:参加广交会的海内外采购商可以到机场指定柜台办理参展证件。”关山补充说。
这是一位普遍旅客对机场的直观感知。在关山的描述中,无论是游客、学子,还是客商,南来北往的人们都通过这扇“门”,走进广州、走向世界。
第138届广交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截至10月27日,境外采购商累计线下到会近24万人,来自全球223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届同期增长6.8%,再创新高。
这些年来,全球客商通过白云机场走进广州,认识广东,畅游大湾区。数据显示,自2004年启用以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累计运送旅客超9.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2800万吨。
如今,这扇“门”再次升级:10月30日,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同步投运。
南方财经记者从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东机场集团)获悉,此次启用的T3航站楼由主楼、东、西、北指廊及登机桥组成,并配套建设T3综合交通中心,按照空陆换乘一体化设计理念,打造“空”“路”“铁”联运零距离换乘交通综合体,轨道总规模达到6台14线,可高效实现空铁联运。
“T3实现了高铁网络和航空网络的垂直换乘,相比于部分机场建立的水平换乘模式,垂直换乘路程更短、效率更高,也更人性化。”王国文指出。
南方财经记者获悉,目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首批已入驻东航系(东航、上航、联航)、吉祥航以及奥凯航的国内航班。预计2026年1月底,还将有国航、深航、昆明航、山东航、海航、首都航、西部航、天津航、祥鹏航、乌鲁木齐航、春秋航以及原驻T1的外航等入驻。
T3航站楼启用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近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380万吨,终端容量更将跃升至旅客1.4亿人次、货邮600万吨。
从7000万到1.4亿,白云机场为何要推进如此大规模的扩建?
回溯历史:2018年,T2航站楼启用,设计容量为年旅客量4500万人次,使白云机场承载旅客吞吐量达到8000万人次。而仅仅一年后的2019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突破7300万人次,迅速逼近当时设计总容量的80%。区域发展对航空运量的需求正以极快的速度增长。
王国文表示,从GDP体量、人口总量、创新产业发展等指标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对航空运量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航空能力的提升也将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
“从设计和规划来看,T3航站楼在客货处理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其运营效率的提升,将对区域物流、商务、旅游等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推动整体发展迈上新台阶。”王国文表示,此次T3航站楼的启用将强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作为世界一流枢纽机场的地位,同时也将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的全球影响力。
机场是城市“流量”的镜像,也是区域发展潜力的映射。T3航站楼与第五跑道投运,是粤港澳三地对下一个五年经济发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南方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粤港澳三地已建设有11个民用运输机场,其中7个位于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这些机场共承载旅客超2.2794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935.73万吨。同年,粤港澳大湾区11城的GDP总量达14.79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1%,常住人口突破8700万人。
其中,广州白云、深圳宝安以及香港机场作为区域航空网络的核心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
2024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636.9万人次,同比增长20.89%,创历史新高。同期,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新增、恢复或加密国际客运航线超60条,引入8家国际客运承运人,新增布达佩斯、塔什干等10多个客运通航点。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6147.7万人次,成为中国内地第四个突破“6000万量级”的机场。在航线布局方面,其国内航点达139个,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通航点超过45个,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的31个国家和地区。
香港机场样表现强劲,2024年客运量达到5310万人次、飞机起降量超过36.3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34.3%和31.6%,货运总量为490万吨,按年增长14%。截至2024年末,约有120家航司在香港营运航班,覆盖全球约220个航点。
借助大湾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全球旅客可以便捷出行。记者发现,在广交会上,南方航空、国泰航空、DHL等公司把柜台“搬到”展馆。而国泰航空联合香港国际机场设立的专属服务柜台,提供涵盖“现场值机、免费行李递送与多式联运”的一站式服务,并引入京东物流智慧物流技术,优化行李递送流程,客商在参展期间即可办理值机。
广交会上的航空货运服务/南方财经记者 林曦 拍摄
“不同城市的机场定位既有共性,也各具特色。相同点是都服务于一定半径内的人口出行和物流需求,不同点则与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相关。”王国文表示,从大湾区机场群布局来看,香港机场国际化程度最高,全球覆盖广,客货流量大;澳门机场航线与葡语国家联系更紧密;深圳机场则侧重服务高科技产业,布局东南亚航线;广州白云机场定位为面向全国的世界级枢纽,其洲际航线的密度相对更高。
在7座民用运输机场串联之下,粤港澳大湾区已实现“4小时覆盖东南亚,12小时通达全球”的通行目标。
然而,王国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航空运力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目前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已进入双机场时代。尽管粤港澳大湾区辖内已建有多个机场,但从未来经济规模与人口增长空间看,随着区域产业升级、人口聚集、经济体量持续提升,大湾区未来航空需求潜力仍然巨大。”
今年初,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将加快建成广州白云机场三期。如今,这项工程已经完成,而更多的建设规划也在加紧推进中。
比如,广州新机场已获批立项,阳江机场选址获批,加快建成深圳机场三跑道等项目,并开工建设广州新机场和平远至武平、湛江至南宁、化州至北流等出省高速公路。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下一个五年,要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跨区域统筹布局、跨方式一体衔接,强化薄弱地区覆盖和通达保障。同时,健全多元化、韧性强的国际运输通道体系。
下一个五年,粤港澳三地交通网络建设应如何布局?
王国文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基础设施连接度和便利性,增强交通网络韧性,补齐短板,“提高基础设施连接度,实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一方面是发展效率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韧性建设的需要。‘十五五’期间,大湾区应进一步加强交通网络化建设,提高所有设施之间的连接度,构建多重连接通道,以降低交通系统的脆弱性。”
与此同时,南方财经记者注意到,部分航司正借由粤港澳大湾区航空网络拓展更大市场。10月27日起,国泰航空广州往返香港的航班增至每日三班,强化大湾区内的联运衔接。11月4日,国泰将开通香港—长沙直航,使其内地航点增至24个,进一步增强内地、香港与全球的互联互通。
新一个五年到来,直面全球经济变革,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正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智通财经
2025-11-03
观点
2025-11-03
智通财经
2025-11-0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