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3260亿“北京现金王”,荣耀加冕“增长王”

来源: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0-29 21:58:08

(原标题:3260亿“北京现金王”,荣耀加冕“增长王”)

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被网友戏称为“北京现金王”的小米创始人雷军,近日又斩获了一个极具分量的新称号——财富“增长王”。

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胡润百富榜》。在这份备受瞩目的榜单中,雷军凭借3260亿元的身家,时隔十年再度强势闯入榜单前五,成为全场焦点。

与去年同期的1300亿元相比,雷军今年的财富规模犹如坐上了火箭,一举狂飙1960亿元,涨幅高达151%。如此惊人的增长规模,让他毫无悬念地成为今年财富增长最多的企业家,也因此荣膺“增长王”这一称号。

雷军财富的这一轮“爆发式”增长,小米汽车功不可没。上半年,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宛如一匹黑马,为小米贡献了高达398亿元的收入,同比大幅飙升超5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9月,小米汽车更是迎来高光时刻,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大关。

除了汽车业务的出色表现,小米在智能生态领域的布局同样可圈可点,为雷军的财富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上半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表现亮眼,为小米贡献了711亿元的营收,同比增幅超过五成。

通过手机、AIoT、汽车三大产品板块的协同发展,小米成功构建起了“人车家全生态”的宏伟版图,实现了多领域、全方位的布局。

然而,在小米看似一片的表象之下,雷军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尽管汽车业务增长迅猛,但当前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车企纷纷加大投入,推出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遭遇的召回风波以及此前发生的几起交通事故,给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为其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作为小米起家的手机业务,如今也面临着增长乏力的困境。在市场饱和、技术创新难度加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手机业务如何突破瓶颈,实现新的增长,成为雷军亟待解决的难题。

财富暴涨近2000亿,雷军荣耀加冕“增长王”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去年公布的《2024胡润百富榜》中,雷军财富的增长势头就已初露锋芒。

彼时55岁的雷军,财富较2023年增长360亿元,达到1300亿元。胡润指出,这一数字是十年前的三倍,年度增幅达四成,并称拥有数千万粉丝的雷军为“最具流量的企业家”。

到了今年揭晓的《2025胡润百富榜》,雷军的财富更是“爆发式”增长,财富增长速度甚至可以用“疯狂”一词来形容。

榜单显示,今年雷军的财富达3260亿元,比上年增加约1960亿元,涨幅更是高达151%。

在财富增长的细分榜单中,雷军从去年的第三位直接登顶,成为今年财富增长最多的企业家,力压“瓶装水大王”钟睒睒、泡泡玛特掌舵者王宁、腾讯“一把手”马化腾等众多商界大佬和财富新秀。

在总榜排名中,雷军的跃升同样十分明显,其从2024年的第19名大幅前进14个位次,升至2025年的第5名,而这也是他时隔十年第二次闯进前五。

天眼查显示,雷军是小米的实际控制人。对于雷军财富的飞速增长,胡润认为,主要得益于小米汽车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和手机高端化突破带来的盈利跃升。

胡润还评论称,“当消费电子与汽车行业深度融合的机器人时代来临,小米的雷军将成为中国首富的有力竞争者”。

今年上半年,小米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财报显示,上半年,小米集团实现营收2272.49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期内利润达227.66亿元,同比暴增146.31%。

进一步拆解,汽车业务成为小米最强劲的增长引擎。上半年,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为小米集团贡献收入398亿元,同比大涨超5倍。其中,智能电动汽车贡献收入387亿元,其他相关业务实现收入11亿元。

上半年,小米共计交付新车157171辆。进入第三季度,小米汽车的增长势头依然十分强劲。9月,小米汽车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大关,达到41948辆。

在8月的业绩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公司有信心完成全年35万辆小米汽车的交付目标。

更令人瞩目的是,小米集团汽车业务的毛利率表现颇为亮眼。上半年,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的毛利率达到24.9%,较上年同期的15.4%提升近10个百分点,还大幅领先智能手机业务同期12%的毛利率。

此外,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的亏损收窄,成为另一个关键信号。今年第二季度,该板块的经营亏损仅3亿元。而去年第二季度,小米包括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为18亿元。

今年6月,雷军更是在小米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小米汽车业务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事实上,小米汽车收入与交付量的双重增长,主要得益于单车平均售价(ASP)的提升和产能的扩张。

由于产能提升,小米汽车的交付量由2024年上半年的27367辆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157171辆。

而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的平均售价,则由2024年上半年的每辆228815元上升7.6%至2025年上半年的每辆246247元。

这一提升主要归功于Xiaomi SU7 Ultra车型,该车型起售价较高,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小米汽车的产品矩阵,还进一步提升了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的ASP。

同时,YU7车型的推出,同样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响应。6月26日发布后,小米YU7上市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小时大定更是突破28.9万辆,远超小米SU7此前的大定纪录。

今年7月,雷军在直播时透露,YU7锁单用户中女性占比达30%,苹果用户占比达52.4%,分别比SU7同期高出4.5和4.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小米汽车正在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此外,截至8月底,小米汽车已在全国105个城市开设370家门店,189家服务网点覆盖112个城市。

多业务高效协同推进,构建“人车家全生态”大业

目前,小米在智能生态领域的布局已构筑起显著竞争优势。今年上半年,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表现强劲,实现营收711亿元,同比增幅超过五成。

从设备连接规模来看,截至上半年末,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增长至9.89亿,同比增长20.3%。

而在用户生态方面,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用户数达到2050万,同比增长26.8%。

在小米搭建的智能生态系统中,小爱同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支持语音控制、智能家居管理等多种功能。今年6月,小爱同学的月活跃用户数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6.4%,达到1.53亿。

在战略推进层面,小米持续深化“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布局,其手机、AIoT、汽车三大业务板块正逐步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手机作为核心入口连接AIoT设备和汽车,AI技术为各业务提供智能化支持,汽车业务则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以YU7为例,据小米介绍,其可支持千款米家设备自动联网。

在研发投入上,小米展现出坚定的决心与强大的实力。据雷军透露,2025年,小米的研发预算将超过300亿元,其中投在AI及相关业务的预算约占四分之一。

在人才培养方面,雷军7月在微博表示,小米人工智能物联网开发平台已和350多所院校合作,未来5年预计培养50000多名学生,将持续推动中国物联网行业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据36氪报道,小米汽车近期宣布了一项组织架构调整。本轮调整设立了一个全新的一级部门——架构部,该部门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下一代技术架构的思考定调。新部门直接向雷军汇报,成员包括部分研发部门负责人与核心骨干。

有声音认为,小米此次新设一级部门架构部,并由雷军亲自挂帅,足见小米对前瞻性工作的投入力度,以及对公司技术定位的重视程度。

小米直面多重危机,雷军并非“高枕无忧”

得益于业绩的强势上扬,小米集团年内市值一度冲破万亿港元大关。作为小米集团的创始人与掌舵人,雷军的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

然而,尽管财富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雷军当下却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截至10月29日收盘,小米集团港股股价报44.92港元/股,较9月的高点跌去约四分之一。这期间的股价波动,或与小米近期卷入的各类风波有关。

9月,小米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一度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据悉,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而在今年年初,小米汽车就曾召回30931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因软件策略问题,可能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增加剐蹭或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还未等召回风波完全平息,一起交通事故又将小米汽车再次推向舆论焦点。据澎湃新闻报道,10月13日凌晨3点多,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涉及小米汽车的交通事故。

随后,成都警方发布通报,经初步调查,当事人邓某某驾驶小型轿车,沿天府大道由北向南行驶。车辆在通过天府五街路口进入天府大道南段后,与前方同向由李某驾驶的小型轿车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起火燃烧。

通报还提到,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涉事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经检测,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本次事故并非小米汽车年内首次出现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时间回拨至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造成3人身亡。

事故发生后,针对车门是否能够打开的疑问,小米回应称,由于尚未接触事故车辆,无法分析事故时车门是否可以打开。目前,就事故时车门是否能够打开,没有准确的结论。

除了自身卷入的各种风波,小米汽车还面临新能源赛道的激烈竞争。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零跑、鸿蒙智行等竞争对手持续发力,均与小米汽车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此外,与汽车业务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手机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却逐渐凸显,成为小米的一大隐忧。

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板块的收入由2024年同期的465亿元减少2.1%至455亿元;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则从每部1103.5元下降2.7%至1073.2元。

上半年,小米智能手机板块的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13.5%下降至12%,这主要是由于境外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较低的产品收入占比增加所致。

9月,雷军在年度演讲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从全球看,手机市场是竞争特别激烈的市场,竞争难度甚至超过汽车,其全球对手苹果、三星、华为都是科技巨头,竞争难度特别高。

雷军还表示,“中国市场是我见过最离谱的市场,六个主要玩家平均都在15%—16%的市场份额,各领风骚两三个月,今天第一,过两三个月可能第六。我的五家同行都是很了不起的公司,我从内心深处很钦佩他们的能力。在这么强大的同行压力下,我们早就放弃了速胜的可能性。两年前我提的目标是每年坚定增长1%的市场份额,五年时间做到20%,慢慢来”。

光环与争议相伴的雷军,未来还能否续写自己的财富传奇?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社区牛人计划# $小米集团-W(HK|01810)$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