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复星医药拟分拆旗下疫苗平台赴港上市

来源:国际金融报

媒体

2025-10-29 21:47:08

(原标题:复星医药拟分拆旗下疫苗平台赴港上市)

复星医药曾多次尝试分拆子公司上市,擅长以此获得融资。

10月28日,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公布202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93.93亿元,同比下降4.91%;归母净利润25.23亿元,同比增长25.5%;创新药收入超67亿元,同比增长18.0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3.82亿元。

同日,复星医药宣布,拟筹划分拆控股子公司复星安特金(系本集团疫苗业务平台企业)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创新药收入稳健增长

资料显示,复星医药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业务覆盖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及医药商业全产业链。其创新产品聚焦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

复星医药的创新药业务进展迅速。2025年9月,自主研发的地舒单抗注射液(项目代号:HLX14)60mg/mL、120mg/1.7mL两项规格均先后在美国和欧盟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在海外获批的国产地舒单抗,并覆盖相关区域原研已获批的所有适应症,为包括骨质疏松症在内的骨质流失相关的多个治疗领域提供更多选择。在血液瘤领域,复星凯瑞的第二款CAR-T产品布瑞基奥仑赛注射液(项目代号:FKC889)的药品注册申请于2025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申报适应症为复发或难治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成人患者。

不过,第三季度复星医药营收为98.79亿元,同比下降5.46%;净利润为8.21亿元,同比增长4.52%;扣非净利6.12亿元,同比增长5.2%。

复星医药表示,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主要受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续标及部分地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展的影响,但同期创新药品收入稳健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及归母净利润、基本及稀释每股收益同比增加,主要系出售和睦家剩余权益以及其他非核心资产的收益贡献。

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于2024年第四季度由合营企业转为全资子公司的复星凯瑞尚处于投入期,对其持股比例的增加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亏损相应增加。

研发投入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共计39.98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研发费用27.3亿元。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10.13亿元,同比增长28.81%,主要投入于包括核药、细胞治疗在内的创新平台及HLX22(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注射用HLX43(靶向PD-L1抗体偶联药物)等高价值管线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

欲分拆多家子公司上市融资

在公布三季报的同时,复星医药还发布公告称,为了让控股子公司企业管治水平持续提升和稳健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公司拟筹划分拆控股子公司复星安特金(成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资料显示,复星安特金成立于2012年7月,注册地为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及销售人用疫苗,已搭建细菌性疫苗和病毒性疫苗的技术平台。其自主研发的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三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等产品已分别于中国境内获批上市;自主研发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于中国境内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目前,复星安特金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复星安特金约70.08%的股权,其他17方股东合计持有其约29.92%的股权。

根据复星安特金的管理层报表(合并口径、未经审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复星安特金的总资产为39.7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22.35亿元、负债总额为17.37亿元;2025年1至6月,复星安特金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净利润-5845万元。2024年,复星安特金实现营业收入9742万元、净利润-1.23亿元。

复星医药历史上曾多次尝试分拆子公司上市,非常擅长以此获得融资。比如,主营业务是生物类似药的复宏汉霖于2019年分拆在港股上市,募资31.3亿港元;复星安特金疫苗业务平台分拆上市是2025年的重要筹划;而在2024年,有消息称,复星医药拟筹划将主营业务为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复星健康也进行分拆上市,该项目于去年5月启动上市前期筹划,拟通过分拆提升管治水平,但目前仍处于可行性论证阶段。

今年10月,复星医药公告称,拟参与子公司复星凯瑞(前身“复星凯特”)的A轮融资,拟分期出资共计6亿元认缴新增注册资本。同时,该子公司包括董事在内的14名核心管理层,也通过跟投平台增资。本次融资的投前估值,为22亿元。

债务压力大

复星医药一边忙着分拆上市,一边还在处置部分资产。

记者注意到,复星医药在2025年进行了多项资产处置,主要目的是优化资产结构、补充现金流,并聚焦核心创新药业务。比如,9月26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筹划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交易对价不超过12.56亿元。

此外,复星医药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在6月进行了大面积“换血”。

业内人士表示,复星医药今年以来,频繁更换管理层,且资本操作不断,主要还是债务压力较大。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短期借款高达178.6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7.84亿元,短期债务合计226.46亿元,远超货币资金129.59亿元,短期偿债缺口达96.87亿元,需依赖再融资或资产处置弥补。

从债务结构来看,上半年,复星医药的有息负债为369.9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78.6亿元,且一年内到期非流动性负债为47.8亿元。长期债务近四成,其中,长期借款110.95亿元。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