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汇

美联储降息不需要数据?共识背后的惊人真相

来源:汇通网

2025-10-29 20:53:00

(原标题:美联储降息不需要数据?共识背后的惊人真相)

汇通财经APP讯——在通胀上行压力渐退但就业增长放缓的复杂背景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站在又一次利率调整的十字路口。

市场普遍聚焦周四凌晨的美联储利率决议,10月美联储调查显示,92%的受访者(含38位经济学家、策略师及基金经理)预计美联储将在此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且84%认为12月将再次降息,54%预测明年1月会进行第三次降息,受访者普遍预期今明两年累计降息100个基点,到2026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降至3.2%。

经济数据作为降息依据明明缺失严重,为何依然多数人认为美联储将打开降息通道?



降息预期:劳动力市场压力主导判断


此次降息预期的形成,与美联储对双重使命的权衡密切相关。尽管9月通胀数据仍显韧性——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较8月的2.9%小幅上升,且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涨幅达3.0%,均高于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但劳动力市场的降温信号更受关注。

荷兰国际集团(ING)首席国际经济学家詹姆斯·奈特利指出,企业裁员风险正逐步显现,亚马逊近期已确认计划削减约1.4万个企业岗位,劳动力市场正成为美联储更紧迫的关切。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石油等行业均在裁员,裁员的本质是行业投入人力的边际收益降低,甚至无法覆盖边际成本,也代表行业景气在收缩,如果行业头部公司都开始裁员,则意味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在下滑,这并不需要太多的数据支撑,看一下头部公司就能明白。

这一判断与牛津经济研究院的观点不谋而合,其报告指出,分析师普遍认为劳动力市场降温带来的风险比持续的物价压力更为紧迫,因此即便通胀未达目标,仍应推进25个基点的降息。事实上,美联储在9月已开启降息周期,将短期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至4.25%的区间,为后续政策调整奠定了基调。

从政策传导逻辑看,环联公司(TransUnion)副总裁米歇尔·拉内里解释,降息通过降低借贷成本,既能为借款人减轻债务负担,也能刺激信贷活动,目前已有早期迹象显示信贷活动有所增加,这对经济复苏具有潜在支撑作用。

决策困境:数据断供与政治干预


然而,此次降息决策面临的挑战远超常规。截至10月24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进入第24天,创下历史第二长停摆纪录,直接导致9月就业报告推迟发布,美国劳工统计局大部分数据收集工作暂停,甚至可能影响11月通胀数据的正常发布。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坦言,当前政策路径"不存在无风险的选择",由于官方数据缺失,美联储被迫转向州级失业救济申请报告、ADP《全国就业报告》等替代数据——该报告显示9月美国私营部门雇主减少3.2万个岗位,但这些数据的有效性远不及官方"黄金标准",正如詹尼·蒙哥马利·斯科特公司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师盖伊·勒巴斯所言:"蒙着眼睛在暴风雪中飞行,还没有备用仪表,这样的状态绝不适合制定货币政策"。

数据缺失进一步放大了政策分歧。调查显示,尽管多数人预计会降息,但仅有6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降息",38%明确反对。

反对者以理查德·伯恩斯坦顾问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伯恩斯坦为代表,他直言当前金融环境接近历史宽松水平,GDP增速维持在3.5%至4%区间,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通胀仍远高于目标,"在正常时期,美联储绝不可能选择降息",暗示政治因素或干扰决策独立性。

而支持者中,决策经济学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艾伦·西奈则呼吁更大力度降息,认为"劳动力市场疲软和政府停摆正加剧衰退风险,有必要提前采取幅度更大的降息措施"。

对政策风险的判断也呈现两极分化:42%的受访者担忧美联储降息过度,40%则担心降息不足。斯蒂费尔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林赛·皮格扎警告,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仓促降息,若后续通胀和就业形势不支持,可能进一步加剧政策失误,"美联储官员目前无法对任何事情得出明确结论,按理说应该暂停政策调整,等待更多信息"。

市场与经济:机遇与隐忧并存


若降息落地,其影响将逐步渗透至经济各层面。对普通民众而言,里姆斯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迪米特里·席尔瓦指出,利率变动的传导周期通常需要6个月至1年,届时信用卡、汽车贷款和抵押贷款的利息支出将有所减少,债务管理压力有望缓解。

小企业作为创造就业的核心引擎,也将受益于借贷成本下降,缓解此前高利率带来的经营压力。不过WalletHub的调查显示,尽管再一次降息总计可能为消费者节省超过10亿美元,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25个基点的降息不会对生活产生实质影响。

但是如果25bp没有感觉,那持续降息呢?对于企业账本上,如果利息分项数据大幅变小,报表将会变得好看很多,企业主也会更积极的评估自己的公司和制定今后的计划。

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呈现"短期谨慎、长期乐观"的特征。调查显示,经济增长预期已连续五次上调(自4月宣布对等关税以来),受访者预测今年美国GDP增速为1.9%,2026年升至2.2%,2027年达2.3%;失业率预计明年升至4.5%左右,通胀率将逐步回落,今年年底约为3%,2027年降至2.6%。关税虽被视为经济扩张的首要风险,但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其对通胀的影响目前低于预期,不过多数人认为这是"影响尚未全面显现"且"企业未足额转嫁成本"所致,长期风险仍需警惕。

股市繁荣是把双刃剑需要降息呵护


股市方面,近80%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相关股票存在估值过高问题,平均估值溢价超20%,因此预计股市今年年底将维持当前水平,明年仅小幅上涨5%,股指累计的风险也可能成为美联储选择预防性降息的原因之一,如果过大的累计涨幅遇见紧缩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出现资金踩踏,导致2008年的危机重演。

由于美国401K计划,股市的好坏直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倾向,而在股市狂暴之际,降息很可能并不会使指数加速,反而可能促使利好兑现的恐高资金离场,同时保持宽松的客观货币环境,使得股市可以在高位健康调整等待公司盈利改善。

总结:



数据缺失会影响美联储的利率决策,但市场经济学家们依然众多押注美联储降息,背后的考量肯定不只是经济数据,而是各种角度的合力。

同时如果降息发生,美元指数或打开向下空间,同时也将向全球投放流动性,使得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得到喘息空间。

但未来尽管市场对降息路径有清晰预期,但美联储内部的政策考量仍充满变数。鲍威尔强调,停摆前的数据显示经济"可能正走在比预期更为稳健的轨道上",这与部分官员对经济韧性的判断形成呼应。

从9月会议纪要来看,美联储内部已存在显著分歧,当时12名票委中有11人支持降息50个基点,但多位与会者在讨论中对大幅降息提出异议,认为应采取25个基点的渐进式调整。

结合当前经济信号,多数分析认为后续降息将回归常规幅度。

对于美联储而言,在数据缺失与多重风险的夹击下,每一次利率调整都如同在平衡木上行走。鲍威尔所言的"无风险路径不存在",既是对当前政策困境的坦诚,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美联储将在密切追踪经济数据、倾听市场声音与坚守政策初心之间,继续寻找最适合的前行方向。

而对市场与民众而言,这场降息进程中的等待与博弈,仍将持续影响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