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29 16:01:14
(原标题: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周报)
时政要闻
住建部等九部门: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运行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
《行动方案》明确,探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城市治理数字底座,筑牢城市安全新防线,创新城市民生服务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助力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到2027年年底前,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行动方案》细化了各部门落实举措,梳理9大类、32项具体任务。主要内容为:
一是推动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包括编制并实施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计划、探索设施信息动态更新机制、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升重点领域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二是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包括推进车路协同设施建设、提高物流配送及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持续推进智慧停车。
三是发展智慧住区,包括推进住区智慧化建设、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住区安全隐患防治、支持城市商业智慧化转型。
四是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包括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推动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案和隐患消除机制、统筹建设城市房屋建筑综合管理平台。
五是开展数字家庭建设,包括加强住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家庭工程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家庭产品平台互联互通。
六是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包括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深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动建筑部品部件智能化生产与升级改造、推进智慧工地建设。
七是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包括构建汇聚融合的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深化“CIM+”多领域应用。
八是搭建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包括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网统管”、推进国家、省、城市三级平台建设、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工作机制、开展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常态化综合评价。
九是完善保障措施,包括推动科技赋能和人才培养、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强平台数据共享和安全保障、加强经验总结并推广。
国家知识产权局:严格审核申请执业备案的专利代理师的资质条件、劳动关系,确保不存在“挂证”行为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专利代理机构分支机构和专利代理师执业备案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根据专利代理条例、专利代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细化明确了省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专利代理机构分支机构和专利代理师执业备案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审核要点和监管要求。
《通知》提出,要严格审核专利代理机构和分支机构相关资格条件,坚持“企业登记信息必查、负责人及代理师信息必核、主机构经营状况必看”,确保材料齐全、真实、有效;要严格审核申请执业备案的专利代理师的资质条件和劳动关系,确保不存在“挂证”行为;要强化协同监管和智慧监管,扎实做好分支机构和执业专利代理师日常监督管理,在日常检查、联合办案、信用评价等方面加强工作衔接和联动;要加快制定出台专利代理实习评价管理办法,强化对实习评价材料的审核和实习过程的监督,进一步规范实习活动,加快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水平。
国家能源局: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在行政审批、证明事项、信用修复等领域推行信用承诺制
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能源行业信用法规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更加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量显著提升,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高效运行,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行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普遍增强,信用成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健全各类主体的行业信用体系方面,《方案》提出加强经营主体信用建设,以从事能源生产、供应等相关活动的经营主体为重点,从基本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和其他能够反映相关主体信用状况的信息等方面建立完善信用记录,实现信用精准画像;统筹推进社会组织和政务信用建设,推动能源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加强诚信建设。
在依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方面,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在开展行政审批、准入注册等公共服务工作中,对守信主体提供便利和优惠;依法依规对违法失信行为实施惩戒,涉及设定对相关主体减损权利或增加义务的惩戒措施,必须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
在加强行业信用监管和治理方面,《方案》要求在行政审批、证明事项、信用修复等领域推行信用承诺制;对能源行业经营主体开展公共信用评价,推送相关部门、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等应用;巩固提升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公共信用评价结果,积极探索电力安全、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消费等相关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治理,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高频次、反复失信行为等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加大治理力度。
此外,《方案》还在夯实信用信息数据基础、创新探索经营主体信用建设、深化拓展信用市场化社会化应用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地方行动
四川:多举措做好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医疗健康服务
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做好新就业群体医疗健康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推动医疗普惠性政策向新就业群体延伸,深化医院场所“友好场景”建设,通过五大重点举措,回应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的医疗健康需求。
《通知》提到,各地各医疗机构需聚焦新就业群体“休息难、饮水难、停车难、进门难、就诊难”等核心诉求,打造多元化“友好服务”场景。比如,鼓励医疗机构探索规划快递车辆临时停车区域、网约车临时停靠点,优化外卖员进出快速登记放行等;探索设立休息驿站,提供饮水、充电、应急药品、临时休息等服务,破解新就业群体“想歇没地方去”的困境。
《通知》明确,心理支持方面,各地可围绕“路怒情绪管理”“配送压力应对”“夜间驾驶疲劳调节”等主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巡讲,依托“12356”心理援助热线提供心理科普和心理疏导服务等,帮助化解高流动性、高强度工作环境下产生的心理压力;健康科普方面,各地将组织专家,主动深入快递网点、司机之家、外卖骑手驿站等地,围绕颈椎病、腰椎病、胃病、静脉曲张、中暑急救等新就业群体高发疾病问题开展面对面讲座;义诊服务方面,如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节点,各地将提供免费体检、颈椎腰椎检查、疾病筛查等服务,鼓励医疗机构与新就业群体党组织结对共建长期服务机制。另外,线上服务方面,在互联网医院开设“新就业群体健康专区”,提供健康科普视频、图文、直播等。
福建:出台综合性知识产权法规,为全链条保护创新提供法治保障
近日,福建省首部综合性知识产权法规《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共7章55条,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社会共治、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为全方位赋能发展、全流程规范管理、全链条保护创新提供法治保障,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激励创新创造方面,《条例》指出,引导地方政府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人才等措施,激励创新主体积极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性技术,促进形成更多高价值知识产权;明确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通过建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等措施,激发创新积极性;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立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共同加强核心技术科研攻关。同时,鼓励对具备市场前景的专利实施开放许可,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一是围绕市场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清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建设,完善服务业监管机制,助力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开展快速预审、快速维权等工作,并可接受委托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条例》明确,要加强知识产权法庭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技术调查官专家库。有关部门可以选择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对案件的技术事实与专业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技术调查意见,为创新主体保驾护航;三是围绕国际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和维权援助机制,为处理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专家、信息、法律等方面的支持,助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同时,鼓励和支持重点产业的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应对协作机制,提高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
典型案例
浙江湖州:整合信息推出“企业信用身份证”,方便企业在政务办事、融资授信、商业合作等快速“亮码”
近日,由湖州市信用办牵头打造的“企业信用身份证”应用正式发布,标志着湖州市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长期以来,企业信用作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无形资本”,存在查询难、验证繁、信息分散等痛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湖州市信用办在归集全市6亿多条公共信用数据的基础上,整合形成“企业信用身份证”,实现“一证查信、一码识信、一屏用信”,为企业提供便捷、透明、权威的信用展示渠道。
据了解,企业可通过“信用湖州”微信公众号登录该应用。其首页集中展示六大功能模块,涵盖企业基本信息、信用评价、涉企检查正负面清单、行政检查记录、信用三色码及“我的应用”服务。其中,“公共+行业”双维度信用评价体系全面反映企业信用状况,公共信用评价分五档显示,行业信用评价则汇聚43个主管部门的评级结果,助力企业多维洞察自身信用水平。
该应用的一大亮点是“企业信用三色码”设计,以绿、黄、灰三色直观标识企业信用状况。绿码代表信用优良、纳入监管正面清单;灰码为信用风险较高、纳入负面清单;黄码则为未列入清单企业。这一“一企一码”机制,方便企业在政务办事、融资授信、商业合作等场景中快速“亮码”,扫码即可查看信用档案,极大提升合作效率与信任基础。
在涉企监管方面,该应用与“综合查一次”改革深度融合,实施正负面清单管理。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享受“无事不扰”的待遇;信用差、风险高的企业则被重点监管,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格局。此外,“我的应用”板块还提供信用报告下载、失信修复提醒等功能,实现“一报告替代多证明”,切实为企业减负。
观点
2025-10-30
观点
2025-10-30
智通财经
2025-10-29
观点
2025-10-29
观点
2025-10-29
观点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