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28 22:41:11
(原标题:北京涉老民事案多领域扩散 网络消费纠纷逐年上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孟荇 见习记者 章驰
10月2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涉老民事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自2024年至2025年8月,北京法院共受理各类涉老民事案件41389件,妥善审结38287件,收案、结案数量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北京高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靳学军介绍,当前涉老案件呈现出类型多样,权益保护范围持续扩大的特点。涉老纠纷数量较多的依次为合同类纠纷、婚姻家事类纠纷、侵权类纠纷以及特别程序类案件,其中合同类纠纷占比不断攀升。从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来看,已经从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领域,逐步扩展至养老服务、网络消费、投资理财、劳动就业等多个领域。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增强,特别是在新就业形态、数字消费、网络服务等新兴场景中,涉老权益保护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
互联网技术发展成为部分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涉老年人网络消费案件量持续攀升。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仪军介绍,2018年9月至2025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涉60岁以上老年人网络消费纠纷案件1009件,案件量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
此类案件呈现出个方面特征:一是老年人网络消费需求丰富多样,正逐步以生产型消费者的身份融入数字经济生态。二是网络购物成为涉老网消费纠纷多发领域,呈现类型化案件“量多面广”与“高风险个案”并存的特征。三是老年人网络消费纠纷维权面临较大困难,表现在举证能力较弱、对平台规则和技术不熟悉等方面。
仪军表示,涉老年人网络消费类案件反映出数字鸿沟下用网能力与用网需求间存在断层的问题。老年人留证意识和取证能力不足造成维权困难;网络支付风险意识不高易脱离监管;在线应诉能力不够无法体验便捷诉讼等。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北京法院坚持以“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办好每一起民生案,在法律规范的裁量空间内,努力寻找最佳处理方案,实现最佳裁判效果。
朝阳法院打造涉老审判专业化法庭,由亚运村法庭集中审理辖区内各类涉老民事案件,使涉老案件逐步实现专业化审判模式,该院涉赡养类纠纷平均审理时间缩短了35天,涉老年人行为能力认定及指定监护人类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了19天。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毕芳芳介绍,门头沟法院研发“数智枫景”法治地图云平台,设置“家事和谐”场景,通过人工智能生成涉老继承纠纷热力图,动态追踪各镇街矛盾,实现对多发易发案件的精准定位、矛盾源头化解的精准导航、风险隐患问题的精准预警。
智通财经
2025-10-2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智通财经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