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财

热门股突然回调!投机为啥让人欲罢不能?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来源:券商中国

媒体

2025-10-26 07:46:11

(原标题:热门股突然回调!投机为啥让人欲罢不能?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如果不是翻开历史,投资者很难想象:在短短几个月内,一种炙手可热的商品价格会从每株3万美元到跳水到十几美元甚至最后归零,让大量卷入其中的参与者沦为乞丐。

人类的本性都存在慕强,普通投资者容易被流行风向所吸引,但如果不问利润来自何方,那么直冲云霄的价格和令人艳羡的利润可能都会成为致命“绞索”。投资大师们不是因为天性保守,而是因为有意识地搜集足够多的反面案例,明白跟风投资背后的重大风险,才提出“不懂不做”,坚持不被流行的风向吸引,从而避免不可逆的伤害。

有人会说,为何不去利用一场泡沫?追逐泡沫所带来的财富看似很轻松,实则是天下最危险的事。这是因为泡沫的破裂往往是迅速而决绝,几乎无人可以全身而退。投资者须谨记巴菲特所说的:“搞金融和挤在剧院里不一样,你不能离开座位直接向出口跑去,你必须找到能够顶替你的位置的人才行,必须有人来跟你做交易才行。”

尽管整体的金融泡沫非常少见,但局部性的金融泡沫时有发生。然而,如果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几乎所有的反面金融案例都显示:一场泡沫无论能吹多大,最终避免不了趋于归零的结局,而其中绝大多数参与者绝不仅会丧失纸面利润,而且会丧失自己的本金,那些通过借贷来参与泡沫的投资者更是陷入负债深渊。

在金融投资中,流动性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刻消失。如果发生重大损失,这将改变你的人生,轻率的投资容易做出,但其带来的后果却会成为你不能承受之重。投资需要三思而后行,在考虑赚钱之前需要优先考虑损失的可能性。

泡沫之下潜藏“绞索”

人性的疯狂超出想象,一株本来没什么价值的郁金香球茎到1636年时价格相当于现在2.5万至3万美元,相当于“一驾新马车、两匹灰色骏马和一套完整马具”。

“不论贵族还是平民,或是农民、工匠、水手、男仆、女仆,甚至是烟囱清扫工和老裁缝女工,都在买郁金香。从上至下的各个阶级都把财产变现再投进郁金香市场中。房屋和土地被贱卖以获取现金,或者直接作为支付工具在郁金香市场上被低价出售。外国人很快也陷入这一疯狂的漩涡,于是钱从四面八方涌入荷兰。”查尔斯·麦凯在《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描述道。

毫无疑问,价格的每轮高涨都会吸引更多的投机者加入。与此同时,这也仿佛证明了价格的合理性,为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打开空间。

1637年,这场泡沫走向尾声,已经醒悟的人和焦虑不安的人开始脱身,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一些人看到他们脱手,也着急出售,由此引发了恐慌,价格迎来断崖式的跌落。要知道那些投机者中的一大部分还是用抵押财产的贷款购买郁金香的,他们要面临突如其来的财产剥夺甚至破产。

麦凯说,大量的商人几乎沦为乞丐,很多贵族失去家产,陷入万劫不复境界,这场灾难之后,人们极端痛苦,互相指责,到处寻找替罪羊,但这场灾难的真正原因是大众狂热和对金融规律的无知。

  所有的金融泡沫都暗含了归零风险

对金融历史的轻视导致了泡沫一次又一次上演,人类不断重温教训。投资大师们对“不为清单”的重视程度贯彻投资始终,他们绝不去参与自己不明白的投资。

在“南海泡沫”中,牛顿损失了2.5万镑,这笔钱大概相当于今天的300万美元,由此留下了牛顿的那句名言,时常被人说起,用以提醒股市的风险——“我能算出天体的运行规律,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

人们很难在金融泡沫中致富,这是因为人性难改,所有的人都不想错过发财的机会,想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撤离市场,然而此时已经来不及了。

追逐泡沫是踏上财富的不归路,巴菲特对此有清醒的分析。“他们明明知道,在舞会逗留的时间越久,南瓜马车和老鼠现出原形的概率就越高,但他们还是不舍得错过这场盛大舞会的每一分钟。这些轻佻疯狂的参与者都打算在午夜来临的前一秒离场。问题来了:舞会现场的时钟没有指针!”

投机看似天下最为容易的事,实则是最危险的事。总有一根针在等待着每个泡沫,当二者相遇的时候,新一波投资者会再次重温老教训。

任何金融泡沫都暗含了资金归零的风险,即使这次侥幸逃脱,下次参与金融泡沫的结果可能依然为零,再大的基数乘以零依然是零。

这就是重阳投资创始人裘国根曾说过的,运用在投资中,如果一种策略不具有“遍历性”,那么就意味着爆仓或出局的可能,投资就变成了危险的“俄罗斯轮盘赌”。

在任何一项投资中,只要存在完全亏损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概率有多小,如果无视这种可能继续投资,资金归零的可能性就会不断攀升,早晚有一天,风险无限扩大,再巨大的资金也可能化为泡影,没有人能够逃得了这一切。

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是要避免重大的不可逆的亏损,这也是投资大师们在过去几十年中从来不会被热点诱惑,从来不背离自己投资原则的原因。他们不是对新事物反应迟钝,而是深谙金融的历史,他们不想将自己的人生代入那些在泡沫破裂中悲惨的人生。

当股市热门概念股炒作之风逐渐消退之际,后知后觉的资金成为高位站岗者,不仅纸面浮盈随风而逝,本金或许会一同“消失”。

然而,在下一次概念股升起之时,仍有投资者会满怀希望地去参与,来回“坐过山车”却让人欲罢不能。要知道大部分伟大的投机者,不是在贫穷中结束他们的日子,就是一次或多次接近这种状况。即使投机天才——“股票作手”利弗莫尔一生也破产了4次,最终在纽约饭店的衣帽间自杀。

他们为何不能及早收手,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心理秘密?

为啥让人欲罢不能?

在1929年美股大崩盘期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29年初,有一名投机者拥有75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大笔钱,都是他在前三年赚的。他的聪明之处在于:用150万美元来买债券并交给他的妻子,他郑重其事地说:“亲爱的,这些债券现在是你的了,这足够我们后半辈子的开销。我会继续投机赚钱,但无论什么场合下我向你要这些债券,都千万不要给我,因为我肯定已经疯了。”

6个月后,为了捞回他确信只是暂时损失的600万美元,他需要一笔保证金。他去找他的妻子要钱但被拒绝了。最终,他还是说服了她并要到了债券,但同样一去不回。

投机为何如此让人欲罢不能?我们需要了解投机心理。如果你不够了解自己,市场会帮助你用昂贵的代价做到。

从心理层面上来说,普通人中很少有人能凭借自己的服务或才能一星期赚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或许有特殊才能的人可以,但这种人太少了。而在概念股或者其他投机品种上升途中,投资者一星期赚百分之三五十,三个月赚一倍都是常事。这个金钱游戏实在太刺激太好玩。

巴菲特曾推荐过《金钱游戏》这本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投资者众生相的书,尽管那个年代和今天投资的主题不同,但人性不变,投机的心理完全一样。

该书记录了一位名叫哈利的投资者,他在最初只有几千美元,后来幸运地搭上了电脑股的热潮,他买入的公司从10美元飙涨到260美元,哈利因此赚了25万美元。哈利把股票质押给银行,用借来的钱买入更多的股票。哈利誓死要赚到改变人生命运的100万美元。

“如果你抵押100美元的股票借30美元,当股票下跌30%时,你把钱还清还会剩下一些筹码,但是你拿到30美元买更多的股票,然后再拿这些股票借钱,而当这些股票上涨时,你再用他们借贷更多的钱。那一旦股价下跌,因为你没有任何资金储备,甚至连你的本金也会荡然无存。”哈利深谙这一点,但他依据生命的长度,以及想在生命中完成的目标来衡量风险,他绝不要平庸地活着。

哈利有很多拥趸,投机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们期望股票上涨足够改变他们的生活,做任何以前想做而没有能力做到的事。哈利的财富像冰山一样向上生长,冰山的底部来自向金融机构借的钱。哈利几乎要变成了百万富翁,但大盘1962年开始下跌,个股更是重挫,哈利的财富冰山也开始融化,整个过程如黄粱一梦。

哈利在投资生涯中,重蹈覆辙了很多次,他在攒够了本金后依然延续以前的投资风格,满怀希望地参与下一次主题浪潮,直到失败再次来临。哈利多少年来都在原地打转,始终没有实现设定的财富目标。

  音乐不停就继续跳下去

在投机游戏中,人们总是无数次接近成功又被重重摔在地上,参与这个金钱游戏的秘诀是,必须提早离场,绝不恋战,才能笑着离开,但大多数人不舍得离开,越是疯狂的顶点看起来越安全。

《金钱游戏》的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我们都参加了一场精彩的派对,根据游戏规则,我们知道自己在某个时点应该离开,因为“黑骑士”会从露台的大门现身,杀死所有狂欢的人。早点离开的人也许会获救,但因为音乐和红酒非常诱人,让我们流连忘返。不过我们会问:“现在几点了?现在几点了?”只是没有一个时钟在正常运作。

所以我们知道,未来会发生这件事,而且确实发生了。“黑骑士”来了,杀死了狂欢的人,即使号称有着谨慎、忠诚等美德的人也不例外。如果你在1960年末期把钱交给他们,幸运的话,钱还剩下一半。

知名价值投资者赛思·卡拉曼说:“投机者很少,甚至从不关注下行风险,尤其是在上涨的环境中,在行情好的时候,很少有人能遵守纪律,坚持严格的估值标准和风险规避策略,尤其是当大部分抛弃这些准则的人快速致富的时候。因此,一旦‘黑骑士’到来,将会拿走一切。”

投机是一种想要把小钱变成大钱的努力,但可能不会成功;投资是一种想要避免大钱变成小钱的努力,应该能够成功。如果你试图在一年的时间内赚四五倍,那成功的概率很可能会很低,但如果你试图一年赚4%或者8%,只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投资者应该有极大的概率成功。

过去若干年资本市场的年化收益为10%左右,短期看并不会对财富产生太大影响,金钱游戏者未必看得上,但长期复利却是奇迹,10年年化10%的复利收益是1.6倍,20年6倍,30年16.5倍……更何况市场不是有求必应的机器,不遵守投资的规律最后都是来回“坐过山车”,竹篮打水一场空。正如段永平也曾说过,在投资的路上,并不是条条大道通罗马,而是一条大道通罗马。

短期看,价值投资一点也不刺激,但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绝不会被投机狂潮所诱惑,这是因为他们很早就明白投机成功靠运气,人们不能一直交好运。投机得来的财富最终一定会还给市场,一切还得从头再来。价值投资者的人生只需要富一次,绝不能回到原点。

价值投资者认为,证券并非投机工具,而是代表了对标的公司的部分所有权或者债权。没有哪一位长期投资者会因为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而后悔,而且信奉价值投资基本理念的投资者,也很少会转而信奉其他的投资方法。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