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银行加速布局碳金融 1800亿REITs盘活绿色资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24 19:52:14

(原标题:银行加速布局碳金融 1800亿REITs盘活绿色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雷椰 北京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正式落地实施,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全面按下“加速键”。

据中碳登数据,截至2025年10月1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超过7亿吨,清算额突破千亿大关。在此背景之下,碳金融实践正从理念加速走向市场。市场扩容与产品创新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双引擎。

从逼近千亿碳市场与千亿级基金,到深入田间地头和传统工厂的精准信贷与转型贷款,中国绿色金融的体系脉络正愈发清晰。

然而,面向“十五五”,要真正支撑起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仍需构建一个更具深度和韧性的金融生态体系。

“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其意义远不只于提供一个履约工具,它正在成为中国低碳转型的‘定价之锚’与‘资金桥梁’。”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高级分析师胡辰在“价值塑造 洞察趋势”ESG战略论坛上表示,工商银行等机构在碳金融、转型金融领域展开了一系列新尝试,推动绿色金融向纵深发展。

银行业的绿色版图正在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以国家级基金为引领的股权投资矩阵,正成为攻坚转型硬骨头的关键力量。胡辰重点介绍,目前市场已形成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885亿元)和宝武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领衔,多只百亿级地方基金跟进的梯队格局。

“这一模式标志着大型银行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胡辰阐释道,“通过‘财政资金+企业资金+银行资金’的模式,我们正从债权方升维为积极的股权参与者和董事单位,实现真正的‘投贷联动’。”

除股权投资基金外,盘活存量绿色资产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正成为打通投融资闭环的另一关键金融工具。胡辰援引市场数据指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重点领域项目原始权益人用好基础设施REITs模式,开展投融资创新。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公募REITs累计发行产品66只,募集规模接近1800亿元,二级市场总市值剑指2000亿。”胡辰表示,REITs通过将具备稳定现金流的绿色基础设施(如光伏电站、污水处理厂等)资产证券化,为原始权益人提供了重要的权益型融资和资本退出渠道,有效吸引了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基建投资,形成了“投资、建设、运营、盘活、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绿色金融的工具箱也正变得日益精准和高效。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崔莹在上述论坛上指出,绿色金融实践已从“泛绿”标识走向了“精准滴灌”的模式革命。

在具体实践层面,崔莹剖析了一个绿色信贷的典型案例:某银行向贵州省某重点光伏项目发放了1亿元专项绿色贷款。该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光伏发电+农业种植”的“农光互补”模式。银行构建了一套多维度的评估与定价模型。通过绿色贷款差异化定价,将企业的环境绩效与贷款利率挂钩;同时,根据项目现金流特点优化还款周期,设置了更长的宽限期。银行从经济可行性、环境效益、社会价值三重维度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实现了商业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值得关注的是,论坛上,一个来自某银行的造纸行业转型贷款案例被引述。该行于2025年10月向某纸业有限公司发放了1.5亿元转型贷款,其核心风控流程便是严格对照地方的转型金融标准。“银行收集企业的项目备案、节能审查等文件,逐一比对《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中的具体条款,确认其符合转型要求后才予以放款。这标志着转型金融的实践已从概念走向了标准化、流程化的操作阶段。”崔莹解释道。

在制度建设方面,崔莹介绍了当前国内转型金融标准建设的进展。人民银行正牵头制定钢铁、煤电、建筑建材、农业等重点领域的转型金融标准,遵循“系统思维、先立后破、立足国情”的基本原则。

除了针对清洁能源项目的绿色信贷,一个更庞大、更复杂的市场——转型金融,正成为各方关注的下一片蓝海。“绿色金融的标准相对清晰,即支持‘纯绿’的经济活动。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真正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占GDP比重高、就业人数多的传统高碳产业如何转型。”崔莹指出,“转型金融必须有一套清晰、可信、被市场广泛认可的标准体系,防止‘假转型’和‘洗绿’。”

上述论坛多名金融人士表示,期待我国尽快推出碳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提升碳市场的深度和稳定性;加速完善并统一转型金融标准,建立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和第三方评估体系;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与可持续发展绩效挂钩的金融产品,将融资成本与企业减碳表现动态绑定。

(实习生杨雨菲对本文亦有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