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多地零碳园区建设提速 中小企业探索破解高成本难题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21 10:47:46

(原标题:多地零碳园区建设提速 中小企业探索破解高成本难题)

经济观察网 据中国证券报,有的可溯源绿色电力系统,能显著降低产品碳足迹,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融入全球绿色供应链。”

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的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借助当地的风光资源,园区构建了“内外协同、风光互补”的绿电供给体系,成为将煤炭依赖区转变为工业脱碳范本的经典案例。更低成本的绿电供给,以及更少的产品碳足迹,帮助园区动力电池工厂产品远销海外。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零碳园区不仅是能源转型的试验田,更是产业升级的加速器,通过集成清洁能源、绿色技术、循环经济和数字化管理,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低碳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史玉波评价,从内蒙古的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到江苏、广东等地的绿色工厂集群,一批标杆项目通过绿电直供、储氢一体化、智慧管理等创新实践,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带动了新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的集群发展。这一探索证明零碳园区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是推动“双碳”目标落地的重要抓手。

能源结构转型是园区降碳的关键,而能源供应方式取决于本地资源禀赋,需要因地制宜。

在海南,浙琼合作产业园零碳园区近日揭牌成立,园区规划引进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151.13亿元。园区以生物质发电供能,整合农光互补光伏、分布式光伏、微风发电等多种清洁能源,预计建成后年生产绿色电力6.4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消费占比96.2%。园区还将引入储能装置、碳管理平台、海洋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商道纵横合伙人曹原表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园区可以采取三种降碳模式:一是对于拥有光伏、储能电池等新能源产业的园区,可借助自身产业优势,带动园区屋顶光伏建设,高比例储存日间光伏电能,通过储能满足夜间大部分电力需求;二是针对冶金、化工类,拥有多样能源需求的园区,其电力负荷可调节性强,热力需求占比高,可采用热泵补热、熔盐储热等技术,既能高效消纳绿电,又能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天然气成为园区蒸汽热源,是基础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三是在风光资源富集的西北、东北地区以及海上风电丰富的东南沿海省份,园区将充足的绿电供给作为有利招商条件吸引企业入驻,如鄂尔多斯零碳园区、江苏盐城大丰零碳园区,凭借稳定的新能源资源吸引绿色产业落地,实现以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园区依赖综合能源系统实现降碳,能源系统管理能力也成为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要因素。曹原认为,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对于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带动园区中小企业转型至关重要。园区可引入具有负荷调节与管理能力的能源服务公司,接入园区制造业企业的可调节负荷,提升园区企业负荷调度能力,在新能源发电量充足时间段提升用电占比,利用多种形式储能,在缺少风光电量的时间段补充供电。“园区能源管理方不仅需要建立覆盖主要用能过程的负荷管理系统,还能结合工厂订单与库存,实施灵活的调节。”曹原说。

专家认为,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难以承担零碳改造的高成本,这是当前零碳园区建设面临的关键难点。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