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18 08:09:27
(原标题:陈春花:重塑组织,才能真正激活员工)
如何看待组织中的人,是管理者最大的挑战。大多数情况下,管理无效的原因是源于没有把人放在组织中去理解,忽略了人与组织融为一体的特征。
数字化时代,环境复杂、高度不确定,组织要实现组织目标一定要依附于有创造力的个体。组织属性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个改变让组织具有了全新的属性:平台属性、开放属性、协同属性、幸福属性。这四大属性是为了释放人,释放人的价值创造是能面向未来的组织所必备的。
01 平台性
今天,被管理者的角色变了,他们更在意参与决策,对称的信息交流,以及互动的人际关系。平台属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组织的平台属性,表现为信息共享与自治协同。
1. 信息共享
在一个组织中,人们总是关注信任关系的建立,而信任关系的建立,就源于能获得对称的信息,能建立一种平等、亲切的沟通氛围和组织形态。
我一直欣赏那些拥有亲密无间合作关系的团队,并不是因为团队成员之间的一致性,而是因为团队成员能开诚布公地交换信息,这种交换带来了彼此的信任,并使大家愿意协同彼此完成很多个人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
数字技术在切切实实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同时,也重塑了社会与组织。它带来的最大改变是,组织中个体生存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因为通过文件共享、微信、社交网络以及数字化协同软件等协同方式,个体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显现出更加独特的价值能力。
如果能够让人们拥有对称的信息,个体创造力的释放将会带来不可想象的空间。
2. 自治协同
互联网改变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改变了个人与组织的力量对比,也改变了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力量对比。
今天的组织,更像是蜂巢,CEO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犹如蜂巢中的蜂王,每一个成员都高度自治,自我承担职责,组织甚至不再能界定核心员工,每个成员都需要发挥各自岗位的关键作用。
组织要让成员之间互动,而不是将其固化在各自的岗位范围内。只有每个成员都能高度自治,同时又能与其他人协同工作,他们才能为组织创造尽可能大的价值。
02 开放性
数字技术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全新的商业秩序开始显现,全新的价值链秩序也在逐渐形成。
一方面,数字技术赋予了消费者前所未有的权力,在消费者需求的驱动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得不开放自己,融入到数字技术缔造的全新价值网络中,重新界定企业的价值。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也赋予了个体前所未有的能力,在个体价值目标的驱动下,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得不开放自己,融入到数字技术缔造的全新价值网络中,重新界定组织的价值。
1. 动态组合
在数字技术时代,成员之间是一种网络的关系,各个点之间互联互通,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圈,成员既独立又包容。
由此,开放、合作、共享成了数字技术组织形态的基本生存法则。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成员之间形成各自独立、彼此依存、互动交流的有机体。
数字时代的成员,都是如德鲁克所言的“知识型员工”,这些知识型员工因其能力与知识,一定会要求组织开放边界,让他们能够在组织中感受到独立与价值创造的可能。
2. 价值网络
组织如何使资源向承担绩效的人倾斜,向顾客倾斜,是今天企业应对快速变化的关键。
大部分情况下,很多企业之所以无法面对外部变化,是因为企业的内部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集中在与市场和顾客非常远的地方。
如果想在内部构建价值网络,把后方变成系统的支持力量,让资源集聚到一线和顾客端,不仅要有对一线和顾客端的重要性的认知,还要沿着流程授权、行权、监管,实现权力下放。
企业在打造内部价值网络的同时,还需要构建外部价值网络,对今天的企业而言,开放结构而非建立壁垒是极其重要的组织管理要求。能够因应市场变化与技术变化的企业,都会让自己融入一个生态系统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03 协同性
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组织中的个体并不是独立的个体,他具有组织的属性,但是数字技术出现之后,组织中的个体成了独立的个体,同时具有组织的属性。
这就要求组织一方面尊重个体的独立性,不能简单采用管控的方式,另一方面协同人们的行为,让个体与组织能够融合。做到这两点,需要流程重组与目标承诺。
1. 流程重组
流程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发挥促进作用以便激发必要的努力。
如何促成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个人努力,是组织管理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职责。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使成员与组织建立协作关系;二是促使成员加倍贡献力量。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张瑞敏曾总结,“近几年来,海尔主要做了一件事:流程再造。归结起来就是两个转型:一是商业模式的转型,就是从原来的传统商业模式转型到‘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二是企业的转型,就是从单纯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
流程再造后,员工的能力水平不再由领导评判,而是应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形成每个人创新空间的平台,自己的成果自己说了算,是自驱动而非他人驱动。人单合一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能够不断自创新、自驱动、自运转。
2. 目标承诺
目标的制定和分解,是组织决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经理人理应承担的重要责任。除此之外,目标还是协同大家一致行动的根本要素。
经理人不仅要制定目标,还要设法让组织的所有成员都接受这个目标。
经理人在制定目标时,一方面自己要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要将部分工作授权给其他管理人员来完成。这样可以减轻经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更重要的是能使组织的其他管理层以及一线工作人员,对组织目标有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毕竟,制定目标只是一种手段,其初衷是让目标实现,最终能促进组织的发展。
04 幸福感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经逐渐对员工的频繁跳槽、人际冲突、工作倦怠等问题失去效力,变得无能为力。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成为所有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管理者首先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及工作的动机,才有可能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
今天,幸福感已经成为影响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指标。提升员工的幸福感,需要组织在两件事情上花工夫。
1. 组织支持资源
如果员工感受到,组织愿意为他们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员工就会为组织的利益付出更多的努力。
自我实现带来的成就感是员工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为了提高个人的能力及素质,员工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这就需要企业提供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平台和宽松的环境。
企业管理实践已经表明,组织为员工提供的资源并不仅限于工作相关的资源,还包括为员工个人及家庭提供相关的资源。
2. 创造“主人翁”的感受
让员工拥有“主人翁”的感受,可以给员工带来快乐和幸福感,而快乐和幸福感又使得员工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带给企业极大的创造力和活力,并让企业在同业中脱颖而出。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激发人:激发人的主人翁感,激发人内在成长的驱动力,激发人担当责任从而获得成就。
面向未来,激活员工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组织适应不确定时代的根本保障。(本文完)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