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17 12:26:37
(原标题:华清宴会:梨园声声与马蹄阵阵)
文博时空 作者 王子玥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六月一日,这一天骊山下的华清宫从早上起就人影攒动,宫人侍卫们鱼龙贯出,手持着各色宫灯绢花,霓纱彩旗,小心翼翼地布置在每处宫楼角宇。华清宫外的护城河波光粼粼,宫内的鲜花争奇斗艳,阵阵暖风拂过园中引得绿枝摇曳,美酒佳肴齐聚,乐工舞妓静候。而这场热闹堂皇的宴会主人正在梳妆打扮,36岁的杨贵妃风华不减,依旧宠冠六宫,唐玄宗专门为其行幸华清宫庆生。
轻歌曼舞醉太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唐 白居易《长恨歌》)这场诞辰宴会在华清宫的长生殿举行,初始,只见三十名乐工分别持磬、箫、筝、笛等乐器,为宾客弹奏乐曲。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演奏的曲子并非众人熟悉的《霓裳羽衣》、《紫云曲》、《春光好》等,这是一首全新的舞曲,因为是第一次在宴会上表演,众人聚精会神,沉醉在这轻灵雅致的管弦声,婀娜多姿的舞蹈中久久不能平复。
不怪众人夸张,这支乐队虽然是一支年轻的组合,乐工们的年龄均在十五岁以下,却是乐伎中的翘楚,更有“皇家子弟”之荣誉称号,所为何来?这一切源于唐玄宗自身在乐舞上的天赋以及对宫廷乐舞管理的精细严格。
细数中国历代帝王不乏有才思俊杰之人,而唐玄宗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堪称一绝,他从小就表现出在乐舞上的天赋,年仅六岁就能在祖母武则天的寿宴上表演《长命舞》。唐玄宗在音乐上的造诣可概括为“广”、“才”、“痴”三个字,“广”表现在其是丝竹管弦无所不能,作词谱曲信手拈来的全能型音乐家,尤其钟爱法曲和擅长演奏羯鼓。“才”体现在他拥有的绝对乐感,玄宗曾在百余人演奏中察觉到一个人的失误。“痴”则指他对音乐的痴迷甚至到了“玩忽职守”的程度,有一日上朝玄宗将玉笛藏于怀中,频频按动腹部,只为会想昨夜梦中听到的仙曲,故怀笛构思创作。
而这样一位对音乐如痴如醉的帝王对宫廷乐舞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玄宗提出“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唐玄宗所说的太常即太常寺,是唐朝开国初期借鉴前代之法而设立的,专门管辖用于礼仪祭祀的雅乐和民间、宫廷举行宴会时所用的俗乐。太常寺下领导太乐署、鼓吹署等,盛唐时该机构下属人员多达数万人。该指令的提出使俗乐脱离太常寺的掌管,由新成立的左右教坊负责。唐玄宗又择选有天赋的宫女和技艺精湛的乐工,在梨园亲自教授他们乐曲,这些乐师被称作“皇帝梨园弟子”,梨园成为专门为玄宗服务的宫廷音乐机构,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所皇家音乐艺术学院。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玄宗遇到了他的知音,年仅十八岁的杨玉环不仅明艳动人,而且擅长曲艺,尤其精通磬和琵琶,引得玄宗喜爱。入宫后玉环常常抱着琵琶在梨园演奏,琴音凄清,听者如同至于云中。古人一直秉承着诗、歌、舞三位一体的观点,贵妃不仅善乐并且舞蹈上也颇有造诣。唐玄宗创作的著名法曲《霓裳羽衣曲》的编舞者和首演者便是杨贵妃,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上元节,杨贵妃在木兰殿酒兴而作:“上又宴诸王于木兰殿,时木兰花发,皇情不悦。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方知回雪流风,可以回天转地。”玄宗与杨贵妃在乐舞上惺惺相惜,梨园不仅得到发展,也使得乐舞在唐朝走向巅峰。
唐玄宗时期一共有三处梨园,分别是长安梨园、华清宫梨园和洛阳梨园。“今西安府临潼县骊山绣岭下,即梨园地也。”(清·汪汲《事物原会》)距离大明宫约三十公里的华清宫是唐玄宗最喜爱的别宫。在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李隆基下令翻修华清宫,修缮后的华清宫是城中有城,楼外有楼,东部为娱乐区,中部为生活区,西部为宗教区。并且因地制宜地修建温泉汤池,如莲花汤、太子汤、海棠汤、尚食汤等,安禄山为献媚于唐玄宗找寻大量白玉石雕刻成鱼、龙、雁、莲花等图案,还摆放精美华丽的珠宝、玉石,将华清宫装饰得富丽堂皇。
玄宗在位四十五年,仅史书上明确记载其行幸华清宫的次数多达四十九次,每年十月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梨园子弟到华清宫避寒,年后天气回暖才回到长安,天宝十载(公元751年)玄宗与贵妃在华清宫居住时间更是长达九十六天。“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到玄宗执政的后期,华清宫已经成为其与贵妃赏乐观舞,放松身心的天堂。
华清宫的梨园规模较小,居住人数在百人之多,与长安梨园的规模相比明显存在差距,因此能伴驾的乐人是众多梨园弟子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在贵妃诞辰宴上表演的乐队是“小部音声”,是在梨园成立的后期所建立的。“小”既表示乐工年纪小,又指相比坐伎部三百人的规模可谓精简。表演队伍中有天宝年间梨园首席笛手李謩的外孙许云封,“树下彼何人,不语真吾好。语若及日中,烟霏谢成宝。”其名字是李白所取。许云封十岁时父母相继离世,成为孤儿的他来到长安,在几位舅舅的教导下学会吹笛,又因极具天赋被外公李謩举荐,成为梨园小部的一员。
为这支少年班创作新曲的是上受帝王赏识,下受王公大臣、富商大贾宴请追捧的李龟年。现在人们对李龟年最深刻的印象来源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龟年擅长筚篥和羯鼓,能作曲,他的成名作是与兄弟李彭年、李鹤年共同创作的《渭川曲》,名噪一时,深受唐玄宗的赞赏。入选梨园后有日用檀板创作歌曲,唐玄宗与杨贵妃听后称赞不已,更令李白为其填词,由此留下《清平乐同》三篇,不乏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等名句。
回到宴会上,乐工们演奏完毕,李龟年向唐玄宗解释到该曲因为新创作之曲,尚未有曲名,请玄宗赐名。而这时宫女们盛上来的吃食引起贵妃的注意,新曲的名称也由此诞生。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北宋·苏轼 《食荔支二首并引·其二》)杨贵妃因出生于生产荔枝的巴蜀之地,故尤爱荔枝。在唐代荔枝产地主要集中于岭南(今广东)、巴蜀(今四川)、闽中(今福建)三个地区,无论贵妃所食荔枝来于哪个地区,皆与长安城相距千里远,玄宗为博美人一笑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利用驿站由南方快马加鞭送至长安城。清代张岱在《夜航船》感叹:“七日夜至长安,人马俱毙。”
荔枝虽鲜甜可口却不易保存,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即使是日夜兼程若无良好的保鲜方法贵妃也难吃到新鲜的荔枝。然玄宗时期的史籍并未记载运输官员用何种方法,自唐末起后人对于荔枝的保鲜方法有不同的猜测。有人提出采用竹筒保鲜方法,即选择最新鲜的荔枝,用竹筒和泥土,裹挟保存。也有人认为是效仿汉武帝在扶荔宫移植荔枝的方法,即将南方的荔枝树种植于器物中,从湖南一带运送到湖北的襄阳,再丹江用船运到商州的秦岭山的内陆地区,这时荔枝刚好成熟,于是采摘之后,翻越秦岭,通过快马运送至华清宫,这样就能保证成熟的荔枝在采摘之后快速送达。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生日宴上的荔枝博得了贵妃的欢心,唐玄宗也有感而发将梨园演奏的新曲赐名为《荔枝香》。话语一出艳惊四座,众人欢呼称赞,声音回荡在骊山四周,久久不能平。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唐·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即使今日贵妃的诞辰宴结束,华清宫的乐舞也并未停歇,它们舞尽盛唐之繁华,奏响大唐之磅礴,直至同年十二月“渔阳鼙鼓动地来”,点燃叛乱之烟火,见证王朝之迟暮,而宴会的女主人却无从得知,享受着她此生最后一个盛大的生日宴会。
参考文献:
[1] 杨鹏涛.唐代宫廷音乐机构梨园探究[D].西安音乐学院,2021.
[2] 王玄玉.唐玄宗与华清宫[J].乾陵文化研究,2006,(00):95-99.
[3] 杨名.唐代舞蹈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 倪超.李杨故事的唐诗书写及其影响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3.
[5] 王晓洪.中唐文人的“明皇情结”与文学书写[D].陕西师范大学,2020.
[6] 李宗昱.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7] 叶丹菲.唐诗贵妃题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
图片 | 王子玥
排版 | 刘慧伶
设计 | 尹莉莎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