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15 20:17:26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达8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10月15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25年年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论坛以“坚定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出席论坛并致辞。
黄润秋表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各国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当地时间9月24日,中国郑重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展现了中国加快绿色转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黄润秋表示,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一是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或重点工程改造,淘汰高排放车辆近5000万辆。加快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2024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86%,超过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今年3月,新增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碳市场管理,扩围后的碳市场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十年前相比,全国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92%,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7.2%。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长江、黄河全线干流水质持续多年保持Ⅱ类。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增强。
三是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更新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截至目前,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色面积,我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四是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出台《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持续健全督察工作体制机制,组织开展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进一步压实美丽中国建设政治责任。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将386万余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实施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
在做好国内工作的同时,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持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黄润秋指出,我国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推动达成“阿联酋共识”“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等重要成果。引领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落地实施,牵头发起的“昆蒙框架”实施倡议已获得29个缔约方及相关国际组织响应。中国出资成立的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已正式投入运作,首批支持的9个项目惠及15个发展中国家。深入推进南南合作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黄润秋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黄润秋指出,一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培育和壮大绿色生产力。二是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效,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三是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短板,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四是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展望未来,国合会要立足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推动国际先进理念和中国优秀实践的双向交流互鉴,为中国和世界环境与发展事业作出新贡献。”黄润秋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要在推动“十五五”规划落实中贡献新智慧。明年中国将进入“十五五”时期,建议围绕能源低碳转型路径、科技创新、循环经济、绿色金融等关键议题,加强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研究,提出具有操作性、创新性的政策建议,助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要在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中展现新担当。国合会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优势,建议聚焦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塑料污染、海洋治理等全球紧迫议题,开展更具包容性和建设性的对话交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和“昆蒙框架”,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三要在推动绿色公正转型中发挥新作用。面对发展赤字、技术鸿沟、能源安全等现实挑战,建议加强在公正转型、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政策研究与交流,增进理解、凝聚共识,研提务实有效的政策建议,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观点
2025-10-16
观点
2025-10-16
观点
2025-10-16
和讯财经
2025-10-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