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12 10:47:41
(原标题:经济大员北上的含义)
国庆节前夕,两则官员调动备受关注。9月30日,广东省省长王伟中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而一日之后,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调任辽宁省委书记。内蒙古和辽宁是北方的经济大省,也是东北振兴的重要省份,两省区的“一把手”配置,显现出中央在组织人事上进行区域协调和宏观布局的深层考量。
其实,新一轮的南方官员北上从2024年7月便拉开帷幕,长三角一批“70后”官员密集北上履新:宁波市副市长朱欢调任吉林省梅河新区党工委书记、梅河口市委书记;南京市高淳区区长蒋冰调任辽宁省丹东市委副书记,旋即当选丹东市市长;珠海市斗门区区长韩云任黑龙江省大庆市副市长。
厅局级官员的跨省调动,彰显的是中央在组织人事上的顶层设计:北上的3人均来自经济管理部门,蒋冰和韩云分别有会计学和区域经济专业背景。这样的跨省调任展示了某种意图:希望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官员,用新的观念和资源网络,带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从厅局级到省部级,这一轮官员的北上调任,可谓渐成气候。这也为接下来的省部级官员人事调动,做出了指向。更多懂经济的省部级官员北上履新,有利于为北方经济的发展打开新局面。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突出,除了政策、资金等常规的宏观调控手段,官员交流也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东北和长三角之间的“定向”干部交流,就是在东北振兴和“对口协作”政策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跨区域官员的调动,和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相关。历史上,中高级别官员的跨区域调动就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在大一统的治理体系中殊为贵重。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地方官若久居一隅,容易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网;另一方面,中国不同省域的治理重点天差地别,通过跨区域调动,能不断丰富和历练官员的治理能力。
时至今日,因袭于传统的治理智慧,仍有着新的时代意蕴。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跨区域的官员调任,南方发达地区任职经历的官员可以把在那里工作的观念、经验和资源网络带到北方、带到西部,为欠发达地区注入活力,成为“先富带后富”的具体实践。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计划用3个五年规划,完成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即“十四五”规划奠定基础,“十五五”全面发力,“十六五”填平补齐。当前,“十五五”规划正在抓紧编制中,这既包括国家发展规划纲要,也包括各省的“十五五”规划、市县级“十五五”规划,而地方层面的“十五五”规划编制质量,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也直接攸关全局。
要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十五五”取得决定性进展,排在首位的便是经济增长目标:到203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因而,在这一时点上的用人倾向,透露出加强地方“十五五”规划,明确经济增长目标,为后发地区带来经济新动能的风向。
来自南方经济大省的政府“一把手”,无疑处在中国市场经济潮头,在处理政府、市场以及对外经贸合作时,有更丰富的实操经验,有更为广泛的企业网络,当他们调任北方,面对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重的发展任务,可以付诸实施的经验,就更多一些,可以开拓进取的空间,也更大一些。
经济观察报
2025-10-12
经济观察报
2025-10-12
经济观察报
2025-10-12
经济观察报
2025-10-12
经济观察报
2025-10-12
经济观察报
2025-10-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