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长川科技密集资本运作,发生了什么?

来源:投资者网

2025-09-30 18:01:07

(原标题:长川科技密集资本运作,发生了什么?)

《投资者网》引线  | 吕子禾

在2025年三季度末的半导体设备赛道上,长川科技(300604.SZ)以“业绩涨停+资本动作密集”的组合拳,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长川科技先是发布行业首份三季报预增公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同比激增131.39%至145.38%,股价随即连续两日收获“20cm”涨停,两日收盘涨幅偏离值累计超30%,触发股票交易异常波动。但就在市场情绪高涨之际,实控人一致行动人却完成了股价高点的减持,套现约3.92亿元。

与此同时,这家国内半导体测试设备龙头还在推进两项关键资本运作:拟1.19亿元溢价超5倍收购子公司少数股权,以及推进31.32亿元定增融资。这也是其2017年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直接融资。

业绩利好与股东减持并行,激进资本运作叠加行业高景气,长川科技的“多面操作”,既是半导体国产替代浪潮下企业发展的缩影,也暗藏着估值与风险的深层博弈。 

业绩高增

长川科技2025年的业绩爆发力,在半导体行业传统淡季中显得尤为突出。

其2025年9月23日披露的公告显示,2025年1-9月,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7亿至8.7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57亿元增长131.39%至145.3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7.51亿至8.01亿元,同比增幅亦达118.03%至132.54%。

若聚焦单季度表现,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预计4亿至4.5亿元,同比增速更高达180.67%至215.75%,环比上一季度增长26.6%至42.4%,单季利润是上市以来的高点。

这份亮眼业绩并非偶然,而是行业红利与公司内生实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行业层面看,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正处于扩张周期,据全球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及国内行业研究机构数据,2025年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3亿美元。

从公司运营端看,订单储备与产能释放为业绩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上半年,长川科技合同负债达6314万元,同比激增143.79%,下游客户的订单需求旺盛。

更关键的是其产品结构的优化。作为核心业务的测试机营收占比达57.68%,毛利率高达63.48%,且存储测试机、SoC测试机等高端产品开始放量,进一步推动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提升。

不过,长川科技也暗藏压力。从财务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8亿元,自由现金流为-3.8亿元,现金流与利润增速的背离,应收账款回收或存货周转存在一定压力。

此外,当前由AI算力驱动的需求增长能否持续,仍需观察下游芯片厂商的扩产节奏,短期业绩红利能否转化为长期增长动能,仍是长川科技需要持续验证的命题。 

矛盾交织

在业绩利好推升股价的窗口期,长川科技实控人一致行动人的减持动作,引发了市场对“利好套现”的讨论。

根据其2025年9月25日披露的公告,实控人赵轶的一致行动人杭州长川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长川投资”),于2025年8月25日至9月24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1121.997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796%,恰好完成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上限。

从减持时机与价格来看,长川投资的操作引发了市场对“时点精准性”的关注。

在9月23日、24日公司股价连续涨停期间,长川投资通过大宗交易分别以69元/股、80元/股的均价减持229.65万股、273.68万股,通过集中竞价以96.32元/股的均价减持15.14万股,合计套现约3.92亿元。

尽管公司在公告中强调“此次减持不影响公司控制权”,减持后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仍合计持有公司26.63%的股份,但在股价高点实施减持,客观上可能对短期市场情绪产生一定冲击。

与减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川科技同期推进的高溢价收购,显露出其整合核心技术的决心。

据公司披露的收购预案及财务数据,公司拟以1.19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科为升视觉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下称“科为升”)剩余49%股权,收购完成后将实现对科为升的100%控股。

此次收购的溢价率高达5倍,以2025年6月末科为升4095.89万元的所有者权益计算,其整体估值达2.43亿元,较净资产溢价超5倍。

高溢价的背后,是科为升的技术协同价值。

公开信息显示,科为升专注于视觉算法与核心软件平台研发,2024年实现净利润972.09万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9.47万元,其核心技术可直接提升长川科技AOI(自动光学检测)设备的精度与稳定性,而AOI设备正是当前半导体测试环节的关键增长点。

通过全资控股,长川科技不仅能将科为升的利润完全并入上市公司报表,更能深度整合其视觉研发团队,完善“测试机-分选机-AOI设备”的产品矩阵,进一步强化在光学检测赛道的技术壁垒。 

扩张野心

在减持与收购之外,长川科技正在推进的大规模定增融资,进一步显露出其加速扩张的野心。

据长川科技2025年6月发布的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1.32亿元,这一规模远超其此前历次融资总和,是其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直接融资。

从资金用途来看,此次定增的战略导向十分清晰:其中21.92亿元将投入“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重点聚焦SoC测试机、存储测试机等高端产品的技术迭代;另有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募资总额的约30%。这一安排既呼应了行业竞争的需求,也缓解了公司当前的运营压力。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5年上半年长川科技研发费用率达26%,横向对比行业同行,显著高于华峰测控、精测电子,但与国际测试设备巨头爱德万、泰瑞达相比,仍需更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以缩小技术差距。而补充流动资金,则能有效缓解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8亿元的压力,为业务扩张提供资金保障。

不得不正视的是,大规模融资往往伴随着不小的风险。首先是控制权的稀释,若按定增上限1.89亿股发行,公司总股本将增加30%,经测算,实控人赵轶、徐昕夫妇的持股比例可能从当前的28.48%稀释至约18%,尽管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但控股权的稳定性面临一定挑战。

其次是业绩摊薄风险,短期内总股本增加可能导致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核心财务指标下滑,对投资者信心产生影响。更关键的是,半导体技术迭代速度快,57.74亿元研发投入能否转化为有效的技术成果,高端产品能否获得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核心客户的认可,仍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长川科技而言,2025年下半年既是机遇期也是考验期。种种资本运作,都等待着其用持续的技术突破与业绩兑现来回应。(思维财经出品)■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