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9 18:32:18
(原标题:美联储降息后国际资本流动“再平衡”,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美联储时隔9个月后重启降息。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 “美联储”)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之间。
这是美联储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也是继2024年三次合计降息100个基点之后,对货币政策的又一次调整。
多名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降息符合市场此前预期。在这一政策落地背后,市场仍关注三大核心问题:美联储为何选择此时降息?本次降息为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哪些连锁反应?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体又该如何应对新的货币政策空间与挑战?
“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在不断上升的通胀和疲软的劳动力市场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困境。” 据央视新闻报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当前美国经济形势“非常特殊”——通常情况下,劳动力市场疲软时通胀会同步走低,劳动力市场强劲时则需警惕通胀升温,但如今美国面临的是“双向风险”——一方面通胀持续攀升,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表现疲弱。
从经济数据来看,美国就业市场的放缓迹象成为推动降息的重要因素。本月初,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发布非农年度基准修正数据,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间,新增就业人数下调了91.1万,相当于每月平均少增近7.6万个工作岗位。而2025年8月的非农就业数据进一步凸显疲软,当月仅增加了2.2万个岗位,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万个;当月失业率也从7月的4.2%上升至4.3%。
与此同时,美国通胀的风险并未消除。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的一年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上涨了2.7%;去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CE上涨了2.9%,均高于美联储 2% 的通胀目标。鲍威尔解释称,当前通胀压力主要来自商品价格的阶段性回升,服务类价格通胀则持续放缓;且短期内通胀指标的波动部分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属于“一次性冲击”,不具备可持续性。
分析师指出,美联储降息的主要考虑之一是就业疲软带来的下行压力。可以看到,美联储在抵御通胀和保证就业的“双重使命”中,重心发生微调,其中稳就业已成为重点。
央视网报道,美国财务研究与分析中心首席投资策略师斯托瓦尔也表示:“你必须在两个问题中优先应对一个。我们认为,美联储会将重点放在就业市场上。因为就业是消费者赚钱进而消费的基础,而消费占GDP增长的68%,因此就业会成为关注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息决策受到了外部政策压力与内部投票分歧的影响。据央视二套天下财经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自2025年1月上任以来,持续向美联储施压,要求通过降息刺激经济增长。从美联储发布的会议声明及投票记录来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机构)此次投票结果为 11:1,其中美联储理事、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投出反对票,其主张应直接降息50个基点,以更有力地应对就业疲软压力。
FOMC在会后发表声明说,近期指标显示,美国上半年经济活动增长放缓,就业增长放缓,通胀率有所上升,鉴于风险平衡变化,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而没有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同时鲍威尔强调,此次降息是“风险管理式”调整,暗示并非进入持续性降息周期。
对于未来政策走势,汇丰环球投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Ryan Wang对记者分析道:“我们认为,美国国内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关税效应传导的通胀粘性以及美元贬值压力等因素,或意味着2026年美国核心PCE通胀水平仍将保持相对高位。然而,如果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进一步恶化,尤其是在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数据趋于上升的情况下,则不排除美联储考虑在今年10月再一次降息25个基点,或是在明年增加降息幅度的可能性。”
美联储的利率调整向来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此次25个基点的降息,已在美元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空间等方面引发连锁反应。
近期美元指数已呈现震荡回落态势。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降息叠加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将进一步对美元指数形成下行压力。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来看,欧元区降息周期已基本结束,英国因通胀压力仍存,降息空间有限,日本则处于温和加息周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可能促使美元指数继续走弱。
与此同时,市场分析,特朗普政府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或增加美国经济的“滞胀”风险,使得美联储货币政策陷入“两难”:若继续降息以稳就业,可能推升通胀;若暂停降息以控通胀,又可能加剧就业疲软,这将进一步放大了美元汇率的波动性。
美元指数应声回落,带来了人民币对美元呈现走强趋势。具体来看,截至7月份,银行结售汇连续三个月为延续顺差态势,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基本平衡,我国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跨境资本流动平稳有序。
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赵格格认为,今年以来面对外部冲击,我国外汇市场顶住压力,人民币汇率表现出较强韧性,并且在美元走弱,国内资本市场走稳向好等因素支撑之下,实现了对美元的稳定升值,降息后预计资本双向流动也将更为均衡。
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报告同样显示,8月外国投资者向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投入近450亿美元,为近一年来的最高规模,其中向中国净投入约390亿美元。资本流入、外贸企业结汇增加及美元走弱将共同推高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同时,专家分析指出,中美利差收窄,在客观上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间。
面对美联储降息带来的连锁反应,我国货币政策需谨慎应对。
汇丰环球投资研究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兼亚洲联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对记者分析道,“随着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元走弱,其他央行或考虑跟进降息。相较而言,中国可能把政策重心更多放在财政政策和多项改革举措上,以抵消出口增速放缓的影响。”
业内专家同时提醒,尽管中美利差收窄为中国降息提供了空间,但需警惕潜在风险:一方面,进一步降息可能增加商业银行息差压力,导致银行风险偏好上升;另一方面,利率下行可能激励储户加速“存款搬家”(将存款转入理财、股票等市场),加剧金融市场波动。
范力民表示,目前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美联储继续降息的幅度仍有多大。
“本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决议表明,美联储自身在后续的降息路径上亦存在分歧。美国投资者已经将进一步大幅宽松的预期计入定价,但他们或许会感到失望。我们认为部分归因于关税的‘黏性’通胀可能会限制美联储进一步大幅降息的空间。”他进一步分析道。
对于投资者而言,美联储重启降息将带来全球资产定价的变化,资产配置策略需随之调整。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对记者表示:“随着美联储降息重启,我们重申跨资产类别、跨行业和跨地区的多元化配置,以应对多变环境,提升投资组合的韧性。同时,我们也可通过加入相关性较低的资产,如黄金、基础建设和其他另类资产 ,进一步强化多元化的配置策略。”
举例而言,匡正认为,“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的举措,或在未来几个月压低美元现金利率和债券收益率,持有美元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或将上升。因此,我们再次强调布局优质债券,为美联储新一轮降息做好准备。一方面,在美元现金利率进一步下跌之前锁定当前较高的收益率,优化组合潜在收益并布局潜在机遇。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使股债相关度下降,使债券成为分散投资组合风险的重要工具,同时也能够较好地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
(本报记者吴霜对此文亦有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观点
2025-09-19
智通财经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