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9 18:09:42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李高:我国碳市场累计成交近49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9月19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介绍,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累计成交额489.61亿元,真正实现 “稳起步、稳运行”。与此同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步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30余项制度规范落地,多层级、较完备的碳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这不仅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靓丽名片’,更成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 李高说。
在碳足迹管理领域,我国同样走在全球前列,目前已指导发布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定期发布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
我国作为固体废物产生大国,每年各类固废产生量超110亿吨。李高透露,“十四五” 以来,我国固废治理取得阶段性突破,历史性全面禁止 “洋垃圾” 入境,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能力达2.23亿吨 / 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达114.1万吨 / 天,较 “十三五” 末分别增长58.8%和72.4%。在 “无废城市” 建设方面,全国113个城市累计实施治理项目3000多项,投入约5600亿元;国家投入超211亿元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累计处理4.35亿台(套),产出693万吨再生资源。同时,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检、公安部开展专项行动,查处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案件1.91万件,其中涉环境犯罪案件5234件,形成有力震慑。
不过,固废治理仍存短板。据最新调查,我国历年累积堆存工业固体废物超330亿吨,占地面积超3500平方公里,非法倾倒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李高明确下一步重点,以非法倾倒填埋固废、非法拆解废电器、废动力电池及风电机组、光伏组件等 “新三样” 固废为整治核心,推动2027年完成磷石膏库、垃圾填埋场污染隐患排查,2030年完成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同时,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信息系统,压实各方责任,严防新隐患产生。
“以标准提升引领产业优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李高表示,“十四五” 以来,我国已发布生态环境标准430项,其中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32项,这些标准在污染减排、产业升级、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多重作用。
对此,李高明确了下一阶段生态环境标准建设的 “三大方向”。
一是聚焦 “双碳” 目标与新兴产业,2025年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标准》《氢能产业废气排放控制标准》等15项重点标准制定,填补领域空白。
二是推进标准 “差异化” 实施,针对东部、中西部、东北地区产业特点,制定分区域排放限值,既保证环境质量底线,又为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预留空间。
三是加强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建立 “标准发布-执行跟踪-效果反馈-动态修订” 的闭环机制,每3年对现有标准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根据污染治理需求与产业发展实际优化调整,确保标准始终 “管用、好用、实用”。
“生态环境标准不是‘静态门槛’,而是‘动态引领’。” 李高强调,未来将持续以高标准倒逼产业绿色转型,让生态环境标准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 “硬约束”,也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助推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筑牢标准支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观点
2025-09-19
智通财经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