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9-19 16:56:02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声!)
9月19日(星期五)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来看看发布会具体内容:
生态环境部:将重点打击非法拆解废动力电池等“新三样”固体废物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历史性地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目前我国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能力达到2.23亿吨/年。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检、公安部持续开展打击违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专项行动,累计查处案件1.91万件。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扎实推进相关整治行动,打击非法倾倒填埋固体废物,重点打击非法拆解废电器和废动力电池、废风电机组、废光伏组件等“新三样”固体废物等。
生态环境部:建设美丽中国是“口碑工程” 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建设美丽中国是“口碑工程”,不是“口号工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不搞挂牌创建和层层评比,要以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美丽中国建设的实际成果。
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部将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着力破解区域性、流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二是环境要素要“全打通”,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三是发展方式“全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绿色生产力形成和发展;四是治理能力“全提升”,生态环境部将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短板。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要加快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态环境监测要加快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建设生态环境图谱库、声纹库等,利用AI技术实现智能识别、智能分析、智能筛查定性,从而精准识别问题来源。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以建设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2.0版为抓手,持续提升监测预测能力,为美丽中国建设及时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真实的监测数据。
生态环境部: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部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1.2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和9.5亿吨的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或者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且稳定运行,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同时,还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部:截至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今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了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与此同时,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提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稳起步、稳运行,已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成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期间,全国“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数量持续下降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要求我们以高水平保护推动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围绕以高水平保护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涉及到标准规范、精准监管、环评改革、绿色金融等方面。“十四五”期间,全国“两高”(高排放、高污染)项目环评审批数量持续下降,风电、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环评数量不断增加。2025年上半年,上述两项项目环评数量增长44.4%和31.3%。另初步统计,“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共审批电子信息制造类高技术产业项目环评文件1.46万个,涉及总投资6.28万亿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
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期间,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在蓝天保卫战方面,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涵盖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手段较为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其中,由生态环境部直接组织监测的站点达到3.3万多个,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重点流域和管辖海域,还涵盖水、大气、土壤、噪声、海洋、生态等各类要素,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生态环境部:借助大数据等穿透式执法,推动全国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问题率降至6.9%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通过大数据、大模型开展穿透式执法,严厉打击了第三方环保机构弄虚作假行为。以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为例,通过接入检验过程实时数据,运用大模型智能化研判,有效地发现数据逻辑不符等弄虚作假问题,推动全国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问题率从2024年的53%降到目前的6.9%。
责编:万健祎
校对:冉燕青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