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分离焦虑(3个方法,让你不再害怕分离)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9-19 10:17:51

(原标题: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分离焦虑(3个方法,让你不再害怕分离))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分离焦虑。

什么是分离焦虑?今天,和你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01 分离焦虑的一些表现

分离焦虑,是当婴幼儿熟悉的看护者离开时,婴幼儿所表现出的紧张情绪。

焦虑通常开始于婴儿七八个月大时,大约在第14月时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将婴幼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反抗阶段。

反抗是因为幼儿心里尚存一线希望,认为反抗可以使分离不发生,所以他们又哭又闹,甚至拳打脚踢,摔东西,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亲人离开,让亲人一直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第二个,失望阶段。

失望通常发生在亲人强行离开后的初始阶段,主要表现为伤心、断断续续地哭泣、不理睬人、动作迟钝等。还一次次跑到门口张望,对平时玩的玩具也没兴趣了。

第三个,超脱阶段。

所谓超脱,是婴幼儿不得不接受分离,经过伤心后逐渐平复,接受外人照料,开始玩玩具等正常活动。好似一切恢复如初。

除了婴幼儿会有分离焦虑外,一部分成年人也有分离焦虑。经过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分离焦虑可以作为一种单独存在的疾病持续到患者成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成年后才会首次出现。

目前的数据甚至表明,在成年人被诊断出分离焦虑的案例中,约有40%是在18岁之后首次出现的。然而,成年人的分离焦虑通常不再与父母有关,而是与他们当下人生阶段中最重要的人有关,尤其是伴侣、孩子或兄弟姐妹。


02 3个方法,直面分离焦虑

那么,该如何面对分离焦虑?尤其是作为父母,孩子表现出分离焦虑时,我们该怎么做?

1.父母克服分离焦虑是必修课

孩子的分离焦虑,有时其实也反映了父母自身的分离焦虑。

表面上看,是孩子舍不得离开父母,但背后也可能是父母在心理上需要孩子陪伴、依赖孩子的情感支持。

当父母对孩子产生这类依赖时,他们自己往往先有了分离焦虑。

而孩子能够敏锐地察觉到父母的这种情绪,他们可能会通过不愿意上学、拒绝参与校园活动、避免和同学相处等方式,表现出分离焦虑。

这么做,一方面回应父母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也在无意识中用这样的行为缓解父母的不安。

可以说,很多时候孩子的分离焦虑,实际上是对父母分离焦虑的一种投射。

因此,要想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适应学校生活,父母首先要面对和处理好自己的分离焦虑。

独立是孩子的必修课,而处理好分离焦虑,却是父母的必修课。

2.不可采用疏离的方式。

一些父母在孩子有分离焦虑的时候,采取的大多是疏离的方式。

比如孩子哭泣的时候,采用费伯法。简单说来,费伯法就是让孩子哭出来。

比如把孩子们放在床上,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自己走开。如果他们哭,等五分钟、十五分钟或二十分钟,然后返回去,简短地安慰一下。

然后,你重新走开,宝宝重新啼哭。此时家长再度离开,过一阵子再返回,再离开。通过一直重复这种方式,直到宝宝停止哭泣。

但用疏离的方式锻炼孩子习惯分离,是饮鸩止渴,只会让孩子更加焦虑或者变得孤僻冷漠。童年时期产生太多的分离焦虑,会另一个人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让他难以相信任何人。

相反,你要让孩子对你充满信任,让孩子有安全感,让他理解:“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你可以一次一次向我确认。”

3.阶梯分离法。

也有一些家长总结出了比较有用的方法,就是阶梯分离法。

什么是阶梯分离法?就是像台阶一样,让孩子逐步地适应,并且循序渐进地度过分离焦虑期,到最后让孩子可以笑着和父母说再见。

阶梯分离法的重点,就是将孩子与父母分离的过程进行拆解,形成一个个难度递增的小任务,就像台阶一样,让孩子逐一去完成。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为了方便理解,给你举一个例子:

1.你陪孩子进入幼儿园教室,共同参与活动10分钟;
2.你坐在教室角落看书,孩子独立参与集体游戏15分钟;
3.你在教室外走廊等候,孩子与老师在教室内活动20分钟;
4.你在幼儿园休息区等待,孩子参与半日课程活动;
5.你将孩子送至教室后告知“我去超市买东西,1小时后回来”;
6.你送孩子到幼儿园后正常告别,离开3小时;
7.孩子完整参与幼儿园日托活动,从早到晚适应集体生活。

这7个点,有一个什么特性?就是时间像台阶一样,拉长了。而且,随着分离的次数越来越多,孩子不安的感觉会慢慢变淡,他知道爸爸妈妈就算消失一会儿,也还是会回来的,焦虑是可控的。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你要让他明确知道,你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这样他才会有安全感,你们之间也能建立信任。

而孩子一旦完成这样的目标,就要给予赞美和即时的鼓励。

人的行为是由其结果塑造的。如果一个行为发生后,带来了积极、令人愉悦的后果,那么这个行为未来再次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这就是所谓的正强化。

最后总结一下,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分离焦虑。如何应对分离焦虑?第一个,作为父母首先要克服分离焦虑;第二个,不要用疏离的方式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第三个,通过阶梯分离法,可以让孩子逐步适应和接受分离。



作者:杨怡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杨博士说心理”

经济观察报

2025-09-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