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21对话|樊文飞院士:人工智能发展应有多元路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9 09:03:11

(原标题:21对话|樊文飞院士:人工智能发展应有多元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南宁报道

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下称东博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本届东博会会期5天,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AI既是本届东博会主题,也是最大亮点,不仅在主会场新设人工智能(AI)专馆,还以AI首次赋能东博会筹备全过程。

“在人工智能发展上,广西具有后发优势。现在如北上广等城市都在尝试人工智能上,踩了不少坑,广西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教训,避免重复他们的一些错误。”会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樊文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广西还有地域优势,和东盟相近,语言文化相似等,这边的人才应该是比内地,比北上广等更有优势。如果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广西有机会来者居上。”

与之相对应的是,此前,广西就发布了《面向东盟“百千万”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2025—2027)》,该计划系中国首个面向东盟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专项计划。

“中国软件,尤其是技术软件,是由大量应用场景打造出来的,这些因为和东盟的地域文化的相似性,在东盟有很大的市场、很大的前景。”不过,樊文飞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确实非常强悍,而且会重新定义产业,但在应用、落地方面还有最后一公里有待打通,它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重视“基础设施”

《21世纪》:在AI出海的浪潮下,你如何看待国际化拓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樊文飞: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我是九几年出国学习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技术进口国。现在我们发展到技术可以出海了,这是非常好的机遇。而且中国软件,尤其是技术软件,是由大量应用场景打造出来的,这些因为和东盟的地域文化的相似性,在东盟有很大的市场、很大的前景。

第二,关于技术底层的基础设施方面,应该大力鼓励出海。将来各个行业的技术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设施,如果我们把这些基础设施出口以后,不管将来是什么国际环境下我们占得先机,不至于被动。

第三,我个人认为对外援助计划和技术“出海”计划应该结合考虑,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技术帮助所在国发展,另一方面打造国内技术的国际生态。

《21世纪》:你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关键要素是什么?

樊文飞:传统来说是算力、算法、数据。

从算法来说,目前国内主要是大模型、机器学习。我们接触的很多客户反映说,大模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有待打通,花了很多钱去训练大模型,最后应用、落地的时候还有一些障碍。

数据方面,我们国内在应用数据,如制造业、医疗数据上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直接应用于训练大模型,有些要进行标注。传统是需要去做人工标注,但在某些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比如医疗领域,靠人工标注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把医生从门诊拉下来去做标注,所以这方面更需要做高精度、自动化的标注。

美国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布局,但国内还有待加强。我们数据是有的,但是这些数据需要标注,因为数据是我们独有,所以不可能再去蒸馏,不能靠蒸馏国外的东西了。

而从算力方面来看,还有基础设施。最近有一家传统的数据供应商,甲骨文市值飙升近万亿。大家可能以为传统的基础软件在AI时代过时了,但其实不是,在业界有人把甲骨文评价为AI背后的大哥,它给AI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

我们应该在这方面高度重视,现在科研套壳在传统业务方面还达不到甲骨文的水平,在AI新发展的情况下靠这些可能又会再次被落后。我们要提倡自研内核、自研技术,这样在新的AI发展时代能够实现平替到超越和引领。

应用为主  

《21世纪》:本届大会以“AI唱主角,企业为主体”为特色亮点,你认为广西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有什么优势?

樊文飞:广西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领导高度理解且大力支持。

第一,广西成立了广西—东盟人工智能协会,提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这是非常好的条件。

广西的产业链各方面可能就比不上北上广,但做数据这方面我个人认为广西可以利用这些优势,一方面我们有人才和地域优势,另一方面投资不是很多,而且有聚集效应,假设语料是我们这边提供的,数据过来进行标注,那么这些训练大模型的大厂就会有聚集效应,他们就会来聚集广西,对广西的经济也是有促进的。这是我的一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21世纪》:AI时代,企业如何与AI深度共生呢?

樊文飞: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有“AI焦虑症”,但一直摸不到真正的捷径。我们应该坚持从0-1的创新,建立技术壁垒,保持独特性,不要去赶热度。比如,现在大模型、具身机器人这是风口热点,但不适于所有的公司去做,而是根据自身公司的强项、实力来做。AI可能会定义很多行业,这是一个新的机会。我们要真正的以应用为主,让AI应用落地促进经济、造福社会,这才是王道。

《21世纪》:聊到AI在具体行业的应用,在你看来,哪些行业有机会捷足先登?

樊文飞:大模型是很强悍的,但是不是万能的,里面有很多弊病,比如大家熟知的“幻觉”。

文娱在涉及这方面应用比较容易推广,在教育方面,积累知识方面也是大模型的强项。但是在我们的强项,制造业、医疗等方面它的幻觉可能是致命的。

我们真正所需要的是,AI能够真正的促进生产力、真正能够造福社会,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任何一个科学问题都不应该是单一路径,比如我们提倡的一条路径是全栈AI,把机器学习和逻辑推理融合,这样可以达到高精度、可解释、小成本在小样本数据下面充分利用,而且是可控的。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路径,我们更多是提倡从0-1的创新,而不是说国外有一条新的路出来了,我们就跟着别人去走,如果这样做,我们无法实现真正的引领。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