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特朗普如愿重启降息,美联储能否兑现年内降两次?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9-18 11:10:28

(原标题:特朗普如愿重启降息,美联储能否兑现年内降两次?)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 4.00%—4.25%,这是自2023年12月暂停加息以来,美联储再次启动降息周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降息举措是一项风险管理决策,没有必要快速调整利率。这意味着美联储并不会进入持续性的降息周期,市场情绪因此降温。

降息消息公布后,美股冲高回落,截至收盘,道指上涨0.57%,纳指跌0.33%,标普500跌0.1%。

9月18日早盘,三大股指小幅高开。

一反常态的“一团和气”

此次降息决定以 11:1 的投票结果通过。新任理事斯蒂芬・米兰成为唯一反对者,他主张直接降息 50 基点。米兰的立场与其政治背景紧密相关,作为特朗普提名并火速上任的理事,他长期公开批评现任主席鲍威尔的政策节奏,并呼应特朗普的政治诉求,多次呼吁大幅降息以刺激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由特朗普提名的鹰派理事鲍曼和沃勒,此次却选择支持25个基点的渐进式降息。这一现象被市场解读为他们试图在政治压力与专业判断之间寻求平衡。两人虽认可降息的必要性,但认为25个基点的调整更契合当前经济数据,能有效避免过度刺激引发通胀反弹。

美联储的这种分歧在“点阵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FOMC成员对于2026年的降息次数存在异常广泛的分歧,一些成员预计届时将有高达四次降息。这反映出美联储在“防衰退”与“控通胀”双重目标下的艰难抉择。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将此次的美联储降息评价为:来得比市场预期的要“团结”。白宫特派的新理事斯蒂芬·米兰火速上任,特朗普和白宫在会议前频频暗示要更大幅度降息,市场原本以为9月降息会“充满火药味”,结果只有米兰反对、坚持降息50个基点。

陶川进一步指出,鲍威尔在风险平衡的表态上也更侧重于就业市场,这与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的讲话是一致的。强调经过修订的就业数据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不再那么稳固,多个指标表明劳动力市场正面临实质性的下行风险,应当朝更加中性的政策方向调整;而关税对通胀确实存在传导效应,但传导的过程比预期更慢、幅度更小,大幅失控的风险减弱。

“预防性降息”背后的经济数据

美联储此次降息,本质上是一次 “预防性操作”。从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虽未陷入衰退,但增长动能明显减弱。上半年 GDP 增速虽有小幅上调,但消费者支出的韧性已不足以支撑经济的强劲增长。劳动力市场更是亮起了红灯,2025年8月失业率攀升至 4.3%,创下四年来的新高。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周有超过26万美国人首次申请失业救济,创下4年来的最高水平。2024财年的就业数据也显示,过去12个月,新增就业岗位比先前估计的少了91.1万个。8月份,全美仅增加了2.2万个工作岗位,而6月份数据则为负值。

通胀方面,美国第二季度核心PCE折年率增长2.5%,高于预期。美联储在声明中明确提及“风险平衡发生变化”,并删除了此前鹰派措辞,转而强调就业下行风险,这清晰地表明政策重心已从抗通胀向稳就业倾斜。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美联储的风险管理式降息,预示着宽松预期未必一帆风顺。

本月美联储如期降25BP,并在点阵图中给出年内剩余两次议息会议连续降2次的预期。“但值得关注的是,鲍威尔在会后记者问答中指出9月降息是一次‘风险管理式’降息,即联储并未完全确认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对应鲍威尔也指出联储当前处于逐次会议相机抉择的状态,无法按点阵图准确预设政策路径。”李超说。

李超认为,整体来看,虽然点阵图指向年内仍有两次降息空间,但仍存在回摆的可能,主要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动能由消费切向投资后,非农就业中枢可能下行,但非农弱不代表经济弱,通胀韧性可能强于预期;二是非农中枢虽然下降,失业率未必上行。如果失业率持续保持稳定,连续降息未必能够兑现。

李超还强调,需要关注缩表年内停止的可能性。

对中国有何影响?

美联储降息的影响将迅速波及全球市场。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今年以来,美国股市和全球股市在资金流向上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重要变化:

一是美国股市出现了资金持续流出的现象。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投资于美股的美国长期股票型共同基金出现大规模资金外流,累计净流出约2590亿美元。7月净流出额更是高达3574.3亿美元,远超6月的616.5亿美元。不过,这里所谓的流出很大一部分资金其实是从美国股市流向相对稳健的美国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美国本土债券型基金7月获得368.2亿美元净流入,较6月142.2亿美元的净流入规模大幅增加;货币基金7月净流入529.5亿美元,是6月的3倍。

二是从美国股市流向全球股市的资金规模相对有限。据统计,7月除美国以外的全球股票基金获得了136亿美元的流入,创下了自2021年12月以来的最高纪录,但就绝对规模来看,依然较为有限。与此同时,7月全球多家基金、投行的基金经理和客户仍将其资金中对美股的配置比例保持在60%左右,或仅小幅下调,这表明尽管资金从美国股市流出现象的确存在,但在全球资金整体布局中,美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三是非美股市中,中国、欧洲、日本股市受到了全球资金的青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的态势。其中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显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境内股市的意愿显著增强。

连平表示,当美联储继续采取较为温和的预防性降息策略时,美国股市多数资金停留在美国金融市场“内循环”的可能性较大,但一部分“聪明的钱”仍可能流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资产和低估值资产。其中,欧洲、日本等发达市场受益更为普遍,新兴市场则更多表现为结构性流入。

美联储降息是否会进一步推高黄金走势?连平认为,2026年,美联储预计保持75—100bp左右的降息幅度,美元可能会再度趋弱;央行购金、黄金投资等需求将有可能推动黄金价格突破3900美元/盎司。2027年,美债风险持续上升,美联储降息节奏趋缓,央行购金可能会降速,但需求持续上涨会继续推升黄金价格至4100美元/盎司以上。

对于中国而言,外部流动性的改善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间。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4870亿元逆回购操作。

方正证券宏观经济团队认为,从历史经验看,预防性降息开启后,对美股在内的股票资产总体利好,港股弹性尤为值得关注,债券涨幅大概率边际收窄,弱美元格局通常迎来反转,大宗商品收益相对靠后。

该团队分析指出,美联储降息整体利好中国资产。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将打开,降准降息可期:美联储年内或有3次降息空间,中美利差有望收窄,汇率压力边际收窄,为国内央行货币宽松创造有利外部条件;从历史经验看,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后,国内权益类资产或将有超额收益。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