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09-17 23:18:06
(原标题:要全面开放AI能力,腾讯市值重回6万亿港元)
时隔4年,腾讯(00700.HK)市值重回6万亿港元。
9月17日,腾讯股价大涨,收报665港元/股,涨幅约为3.10%。以此计算,腾讯总市值突破6万亿港元大关,达到6.09万亿港元。这是自2021年4月以来,腾讯首次站上这一高位。
9月16日,腾讯在深圳举办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并宣布全面开放AI能力。通过智能体解决方案、SaaS+AI、大模型技术三大升级,激发企业创新潜能。
“腾讯将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好用的AI’,让AI满足人的需求,提升工作效率,优化交互体验,甚至提供情绪价值。”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如是表示。
据其介绍,AI已经成为腾讯的“新业务基因”。腾讯元宝上线一年多,在国内AI原生应用DAU排名中位列前三。用户每天向腾讯元宝的提问量,已经达到年初一个月的总量;IMA知识库文件数量已经突破1亿;QQ浏览器AI月活数比4月增长了17.8倍。同时,AI也助力腾讯广告、游戏等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
这些成功案例让市场更加看好腾讯。在此之前,AI对腾讯业绩的帮助已经得到过验证。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腾讯实现营收1845.04亿元,同比增长15%,大超市场预估的1789.40亿元;实现净利润556.28亿元,同比增长17%。财报发布次日,腾讯股价一度涨至600港元/股,创下4年来新高。
增长被普遍认为源自AI的助力。腾讯广告、金融、游戏三大核心业务都通过深度嵌入AI跑出了双位数增速。就连腾讯创始人马化腾都在财报中强调,腾讯在AI领域持续投入并从中获益。
正是因此,腾讯才得以成为这一轮AI价值重估中的佼佼者:自年初以来,腾讯股价累计涨幅已超过60%。
在一众大厂之中,业内普遍认为腾讯、阿里、字节三家的AI实力处于前列。但与其他两大竞争对手相比,腾讯的AI战略更显“保守”。这家科技巨头更侧重于将AI能力无缝衔接入其社交和内容生态中,以此迅速实现商业化。在更长远的竞争之中,这会否制约腾讯发展,成为其必须思考的新问题。
全面开放AI能力
年初,元宝发起的“闪电战”还历历在目,不仅短短35天内迭代30个版本,更是掀起一场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除了传统互联网平台铺量之外,腾讯还大规模在乡村围墙被刷上蓝底白字的推广广告,带动元宝下乡。
正是这些积极举措帮助元宝迅速登上头部AI原生应用行列,并一路持续至今。据汤道生透露,用户每天向腾讯元宝的提问量,已经达到今年年初时一个月的总量,元宝在国内AI原生应用DAU排名中位列第三。此外,元宝还和腾讯会议、腾讯文档,以及微信、腾讯视频、QQ音乐等10多个应用打通,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和效率。
但腾讯在C端上的突破并不是这次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的重点,除活动开始汤道生简要提及了元宝等C端产品之外,更多时间与精力,留给了腾讯在B端服务上的规划和准备。
比如,在办公协同场景上,腾讯会议通过上线实时“AI纪要”功能并打通腾讯元宝,让腾讯会议AI功能用户量同比增长150%;在代码开发场景,AI编程工具CodeBuddy覆盖研发全流程,支持生成腾讯内部新增代码的50%,编码时间缩短40%,整体提效超16%。
类似案例还有很多。腾讯近年来已经形成包括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乐享知识库、元宝、ima、CodeBuddy、数据库、音视频云在内的丰富产品矩阵。这些产品都可以叠加上AI新功能,并以此获得新付费点。
在汤道生看来,这样要比凭空生造一个应用场景更为自然。在会后的群访环节,汤道生表示,AI能力本身非常宽泛,要真正用它解决问题,必须与客户的具体场景紧密结合。腾讯原本就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应用产品,在这些成熟场景中辅以AI赋能,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例如,开会场景中,基于腾讯会议融入AI能力就十分自然。反之,若要从大模型出发重新打造一个像腾讯会议这样的产品,不仅路径更长,挑战也更大。
同时,腾讯在这些产品上积累的能力,也可以向外输出。
比如游戏。作为全球最大游戏厂商的腾讯,在游戏与AI融合应用的领域积累出了不少经验,可以打包成服务向其他厂商售卖。今年,腾讯就推出了混元3D Studio,覆盖从概念设计到动作系统的全流程,以此解决传统3D开发管线中生产环节多、制作成本高等问题。
腾讯混元大模型技术专家林志鸿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兼具游戏应用场景与模型研发能力,是腾讯混元的核心优势,也是其成为游戏AI应用领域可靠选择的关键。得益于此,腾讯云已经为95%以上出海头部游戏公司的首选云厂商。
又比如智能体。正如APP之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体被认为将成为AI时代的主要应用载体。借由元宝等产品,腾讯亦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汤道生看来,腾讯的独特优势体现在广泛的场景适配能力。依托腾讯云,腾讯可以覆盖科研、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场景,沉淀标准化行业智能体模板,加速零售、医疗、金融等多个行业智能化升级。
“腾讯将全面开放AI落地能力及优势场景,让腾讯AI成为各行各业的提效与增长新引擎。”汤道生说。
如何应对竞争?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落地,各家科技大厂均在发力AI,试图提前抢占下一个时代的超级入口。
在一系列大厂之中,腾讯、阿里、字节被视为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过面对AI这一跨时代机遇,各家大厂战略各有侧重。
其中,阿里被认为侧重于构建覆盖AI硬件与基础设施、模型与工具开发以及上层应用的全栈技术体系。在这一框架下,阿里持续推动AI大模型能力的提升。它不仅在模型层持续发力,亦在自研芯片上取得一定突破。
9月16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项目建设成效,披露了阿里旗下平头哥最新研发面向人工智能的PPU芯片,其各项主要参数指标与H20相当。得益于此,9月17日,阿里港股(09988.HK)股价也同步大涨,收报161.60港元/股,股价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
而字节则在C端应用上集中发力,旗下豆包已然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AI原生应用。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8月,豆包月活用户达到1.57亿,超越DeepSeek成为国内月活用户最多的原生AI应用。与之相比,元宝月活用户量不过3297万,阿里通义月活用户更是只有300万。
而在豆包之外,字节在ToC AI应用上也几乎进行全面布局。东方证券研报指出,字节在AI应用各垂类如Chatbot、教育、图像视频、情感陪伴等均有产品上线,海外、国内均有布局,且同时建设于APP端和Web端。全面布局和流量优势下,字节AI产品能快速扩大用户覆盖。
面对激烈竞争,腾讯AI业务的突围路径已然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汤道生也对此做出了回应。其指出,虽然目前企业打造智能体的成本已经大大下降,但对于模型厂商来说,却仍需投入巨大的硬件成本和训练成本,商业模式并不明朗。
因此,在ToC板块,腾讯还没有思考商业化问题。“现阶段我们还是把重心放在打磨产品和服务体验上。比如元宝、ima这些AI原生应用,我们会更多聚焦用户体验的提升、场景覆盖的扩展等,让用户在使用时能更自然、更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而在ToB服务上,汤道生强调,虽然各家厂商都有一定的工具流和知识图谱支持,但真正的差异在于落地细节。只有真正走过落地过程,才会知道挑战在哪里。很多客户最终选择腾讯的智能体平台,正是因为腾讯在理解、处理复杂文档方面的优势。
“在服务不同客户的实践中,腾讯不断打磨产品和技术。很多客户在POC(概念验证)后发现,我们的方案最能解决他们的实际痛点。从客户最终的选择上看,这个方向是对的。”汤道生说。
国际金融报
2025-09-18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格隆汇
2025-09-17
国际金融报
2025-09-17
格隆汇
2025-09-17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9-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