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9-12 12:04:28
(原标题:从芯片到车队,地平线的Robotaxi想象)
9月11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地平线与哈啰宣布结成战略合作。
这意味着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尤其是L4级Robotaxi,或进入“战国时代”的新阶段。
过去十年里,资本与舆论不断把Robotaxi推向风口,但围绕成本、政策、场景的争论从未停歇。如今,当地平线这样的技术基座公司与哈啰这样的运营商选择“合体”,意味着自动驾驶正从“能不能跑”转向“能不能跑得便宜、跑得久”。
如果把视线拉长,L4的商业化进程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被多股力量推着往前走。政策层面,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相继出台自动驾驶条例,明确车内无人、远程接管、收费试运营的管理框架。
北京在去年率先开放车内无人载人服务的收费试点,上海今年提出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强调示范线路的规模复制。这些政策释放出的信号是明确的:自动驾驶不再只是“展示”,而是逐步进入可付费、可持续的探索阶段。
场景层面,L4的商业化早已不只局限于Robotaxi。末端物流车、园区无人运输车、干线无人重卡,已经率先在港口、工业区、城乡配送网络中跑通商业逻辑。
京津冀高速的无人重卡跨省运营项目、美团和京东的无人配送车落地,都说明在封闭或半封闭的刚需场景里,L4可以形成稳定的现金流。这种“物流先行”的模式,正在为Robotaxi提供路径参照:从高频、刚需、可控场景积累经验,再逐步走向开放道路的城市出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平线与哈啰的合作有了新的意义。地平线在L2级辅助驾驶领域已经实现千万级芯片出货和数百款车型的量产落地,具备从算法、芯片到系统的完整工程化经验。
其征程6P芯片能够提供560TOPS算力,通过模块化扩展达到千TOPS级,配合一段式端到端算法HSD,把大模型与多传感器融合纳入同一架构。这样的能力,在Robotaxi量产上解决的不是“能不能实现”,而是“能不能压低成本、缩短周期”。
哈啰则是另一个重要拼图。依托蚂蚁集团、宁德时代等股东,哈啰既有资金支撑,也有用户入口。相比滴滴、百度Apollo等更强调自研体系的玩家,哈啰选择的路径是依赖外部技术基座,把自身资源集中在调度、用户培育、生态运营上。
此次首发的Robotaxi前装车型HR1计划2026年量产、2027年超过5万辆,直指规模化复制。这种打法的逻辑是:通过规模先行摊薄成本,用车队化运营来加速商业模式的闭环。
在行业路线的分野中,地平线与哈啰的组合选择了“渐进式”。跨越式路径强调合规、标准和架构完整性,以稳健应对监管风险;渐进式路径则依托L2的量产和数据积累,不断扩展ODD边界,在迭代中走向L4。
瑞银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Robotaxi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1830亿美元,全国将有约400万辆车投入运营。无人物流车则有望更早进入盈利期,成为支撑现金流的第一个成熟场景。
对于投资人而言,这意味着未来三到五年是自动驾驶行业“跑通模型”的关键期。无论是资本还是监管,都会越来越关注两点:单车成本是否能降到合理区间,运营是否能形成可持续现金流。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车队的运营数据和现金流具备稳定性,它们不仅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融资抵押物,还可能被纳入RWA(现实世界资产上链)的新兴框架,这也是阿里系擅长的领域。
换言之,Robotaxi或无人物流车的收益权、里程收入、甚至车队的资产池,都可能通过链上化与金融市场对接,为行业提供新的融资与交易工具。这意味着自动驾驶不仅是技术与出行的故事,也可能成为未来资本市场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角度看,地平线与哈啰的签约,是产业转折期的一次试探。它试图回答的问题不是“技术能不能做出来”,而是“商业能否跑得通”,“工程能力”是不是足够强。
在竞争激烈、路径不一的L4赛道上,这个答案,将在未来几年逐渐揭晓。
金吾财讯
2025-09-12
金吾财讯
2025-09-12
金吾财讯
2025-09-12
金吾财讯
2025-09-12
金吾财讯
2025-09-12
经济观察报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