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格隆汇
2025-08-27 17:07:54
(原标题:5万亿!又到了个股难跑赢ETF的时刻!)
市场巨震,A股成交再破3万亿,位居历史次高。
今年A股出现了久违的情绪大逆转,从4月8日市场出现慢牛走势。
拉了下最新数据:市场微观层面信息量很大,硬科技企业领涨,整体上看,个股跑赢指数也越来越困难了。
今年以来,A股5426只股票中,361只翻倍,56只翻两倍,17只翻三倍,十倍股有一只。
再看一组数据:
4月8日至今,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科创100指数分别上涨22.72%、31.29%、49.43%。
同期:34.75%的个股未跑赢上证指数;50.07%的个股未跑赢深证成指;72.85%的个股未跑赢科创100指数。
科创100指数强劲领涨,其核心驱动力在于其鲜明的定位与结构:
1.专注“硬核创新”与“高成长”。指数成份股主要覆盖科创板中具备高成长潜力和硬核科技创新实力的企业,是科创板“小而美”、“专精特新”力量的重要代表。
2.深耕中小盘科技成长赛道。与聚焦大市值龙头的宽基不同,科创100指数更侧重于科创板内市值中等、流动性良好的优质中小盘科技成长股。仅有2家公司超过千亿市值,超过96%的权重集中于市值500亿元以下的公司。
3.具有非常鲜明的研发创新特征。在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研发人数占比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三个指标上,科创100指数都要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和上证指数。
科创100指数ETF(588030)作为紧密跟踪该指数的场内工具,其受到广泛关注,其最新规模为72.1亿元,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额3.3亿元,规模和活跃度在同类ETF中均位居第一。
此外,科创100指数ETF(588030)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费率在股票型ETF中最低,为投资者提供了低成本、高流动性的工具。
回到当下市场,已经有越来越多投资者意识到:大涨行情中,个股难跑赢ETF。
伴随本轮行情大涨,ETF规模也快速攀升至5万亿元,可谓是井喷式大跨越!
在市场情绪升温的背景下,指数化投资势不可挡。此前每新增一万亿,分别花了近14年、3年、10个月、8个月,而4-5万亿则仅用了5个月,大幅缩短。
头部私募最近进攻步伐也很猛烈!超六成百亿私募已接近满仓运作。
排排网数据显示,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达82.29。截至8月15日,仓位在八成以上的百亿级私募占比达到61.97%,较前一周的37.16%大幅提升24.81%;仓位在五到八成的百亿级私募占比为32.39%,较前一周下降6.75%;仓位在五成以下的百亿级私募占比不足6%。
此外,公募基金也维持高仓位运作。截至8月22日,国内公募权益型基金整体仓位达93.83%,总体处于2014年7月以来的历史偏高水平。
从配置方向看,电子(13.95%)、医药生物(13.09%)和通信(9.66%)成为公募权益型基金配置比例位居前三的行业,与近期市场交投活跃板块高度重合。
巧合的是,科创100指数ETF(588030)标的指数成分股的前两大行业分别为电子(37.8%)、医药生物(22.1%),合计占比59.9%。
这也解释了,近期科创100指数领涨核心宽基的原因。
当前国内无风险利率处于历史底部,使得流动性涌入科技成长板块。
科技成长宽基代表:科创100指数ETF(588030)自去年9.24以来涨幅超102.37%。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14年以来,我国长端利率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截至2025年8月27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1.76%,处于历史低位。
近两年以来,科技成长板块在两方面受益于宽松的流动性环境:
一是利率下降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升研发投入的空间;
二是在通过DCF模型估值时,成长股的远期现金流权重更高,贴现率下降提升了估值水准。
回到当下市场,上证指数在3800之际,很多投资者内心迷茫。
中信证券发文,不要被市场抽走灵魂,其表示:面对投资,每个人都应该明确投资的意义,制定合理的投资规划,构建应对不同市场环境的投资框架,从而保持对于市场波动的定力,不被市场抽走灵魂,在实战层面上,可行的做法就是抓住大势。
对于牛市,中信证券强调,请记住以下几点:
1.牛市会改变赚钱的概率,但不会改变你赚钱的能力,你还是你。如果你觉得自己突然变强了,那多半是牛市幻觉。
2.普通人能抓到的牛市红利是贝塔收益(趋势),不是阿尔法(差异选股),指数投资比投个股更实际些。
3.牛市是正确投资理念的验证器,不是扰动器。享受权益资产在牛市中上涨的红利,保持多元资产配置的纪律性,才是长久之策。
4.对于踏空不必过多纠缠,就像告别一段感情一样。向前看,做出些改变,更重要。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仅反映当前市场情况,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投资收益的保证或任何投资建议。指数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购买任何基金产品前请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请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格隆汇
2025-08-27
证星观察
2025-08-27
证星观察
2025-08-27
证星观察
2025-08-27
证星观察
2025-08-27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