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媒体
2025-08-27 09:21:00
(原标题:公募FOF重回景气)
过去三年,公募FOF规模连续下降,2025年终于回到增长轨道:上半年其规模较年初增长24.42%;年内(截至8月18日)发行规模则已经超过2023年及2024年全年水平。机构资金及个人养老金的流入是背后的主要动力。
继3月21日银河致远养老目标FOF“一日结募”后,8月4日又有2只FOF“一日结募”,即摩根盈元稳健及永赢元盈稳健。再上一次的“一日结募”,还是2024年3月成立的华夏养老2060五年持有(FOF)。
从发行规模来看,截至8月18日,2025年以来FOF募资规模合计337.14亿份,已经超过2023年及2024年全年(分别募资218.62亿份及123.67亿份)。
定期报告也显示,截至上半年末,FOF规模1657亿元,较年初增长24.42%,一举扭转此前连续3年的颓势。
综合券商研报来看,机构资金及个人养老金的流入是FOF业务重回景气的主要动力。低利率环境、政策红利及业绩向好等因素的共振则是导致这些资金流入的主要原因。
业务重回景气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上半年末,FOF产品共计517只,资产净值合计1657亿元,较年初增长24.42%,重回增长态势。
在此之前,自2021年底FOF规模产品创下2228亿元的最高纪录以来,该类产品的规模已经连续下降3年。2022-2024年同期,其规模分别为1928亿元、1555亿元及1332亿元。
从产品分类上看,2025年以来FOF增量主要来自偏债混合型FOF、债券型FOF及养老目标日期FOF等3类产品。
其中,偏债混合型FOF规模由年初的266亿元增至上半年末的510亿元,增量244亿元,增幅91.99%。债券型FOF由51亿元增至162亿元,增量111亿元,增幅2.20倍。养老目标日期FOF由227亿元增至241亿元,增量14亿元,增幅6.21%。
上述增量说明机构资金及个人养老金的流入是上半年FOF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低利率环境、政策红利及业绩向好等因素的共振则是导致这些资金流入的主要原因。
摩根盈元稳健FOF“一日结募”后,华宝证券即发表研报称,在利率下行及理财净值化转型背景下,公募FOF产品凭借风险分散及多元收益特性,市场需求显著提升。
国泰海通则表示,在市场波动的背景下,个人投资者更倾向于“固收+”与海外分散策略,机构则通过指数债券、REITs与FOF工具稳健地增厚收益。
从政策端来看,2025年1月中央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涉及多项重要举措,比如国有险企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以及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等。
在此之前,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第6号)》,推动险资转向标准化资产以降低合规风险。
其后,于2025年5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又起草了《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统一规范三类资管产品即资产管理信托产品、理财产品、保险资管的信披执行标准。
上述政策一方面扩大了险资等中长期资金的配置空间,鼓励其增配波动容忍度更高的权益资产(包括FOF),优化长期收益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统一信披标准及穿透管理,降低了FOF嵌套及底层资产风险。
上述公告规定,自8月8日(含当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3%的增值税。
业绩向好亦是导致FOF业务重归景气的重要原因。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年前成立的477只FOF中,2025年以来实现正回报的有476只,回报率超过8.00%的有223只,超过10.00%的有157只,跑赢业绩基准的有412只,跑赢4个百分点以上的有145只。
13家公募规模翻倍
从管理人角度看,截至上半年末,成立了FOF产品的公募持牌机构共计82家,与2024年底相比,新增1家。
2025年1月15日,富达基金(中国)成立了其第一只FOF产品,即富达任远稳健(FOF),发行规模8.67亿元。
富达基金(中国)成立于2021年,是继贝莱德之后第二家获批的外资独资公募持牌机构。截至8月18日,外资独资公募持牌机构已有9家,其余几家包括摩根士丹利基金(中国)、摩根基金(中国)、宏利基金、路博迈基金(中国)、安联基金等。
其中,此前成立了FOF产品的只有摩根基金(中国)及宏利基金等2家。不过,这2家外资独资机构都是由成立多年的中外合资机构改组而成。
换句话说,富达基金(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第一家成立FOF产品的外资独资公募机构。也是在这一点上,让2025年的FOF市场有了更多景气的味道。
从产品资料来看,富达基金对上述产品也寄予了厚望。
二季报显示,富达任远稳健(FOF)基金经理由一个三人团队组成,其中,基金经理赵强是多元资产部负责人,并且是富达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两位基金经理助理李想和陶阳则都是FOF研究员出身。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其余81家公募持牌机构中,上半年FOF规模实现正增长的有41家,增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博时、东方红资产、华安、易方达及富国基金,分别为74.78亿元、55.15亿元、50.68亿元、30亿元及29.58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3.65倍、1.26倍、1.10倍、28.40%及1.03倍。
该81家公募持牌机构中,上半年FOF规模增量超过1倍的还有中加、前海开源、华富、东财、财通、大成、华宝、招商及中银证券等9家,分别为20.52倍、6.51倍、6.31倍、5.99倍、2.53倍、2.43倍、1.67倍、1.23倍及4.54倍。
具体产品方面,上半年增量排在前五的FOF依次是博时臻选楚汇、华安盈瑞稳健优选、易方达如意安诚、中欧盈选稳健及华夏聚嘉优选,皆为偏债FOF,份额增量分别为69.66亿份、51.43亿份、29.87亿份、21.72亿份、6.03亿份,净值增量分别是74.94亿元、54.27亿元、32.06亿元、22.97亿元及6.65亿元。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上半年末,FOF规模排在前五的公募持牌机构分别是兴证全球、易方达、中欧、南方及东方红资产,分别为143.20亿元、135.68亿元、131.77亿元、101.46亿元及98.96亿元。
从2024年底的持有人结构来看,上述5家机构的FOF产品皆主要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分别占到其FOF总份额的98.15%、89.36%、95.79%、73.27%及97.52%。
增配短债基金,减配权益产品
资产配置上,招商基金发布的研报显示,二季度末FOF第一大重仓资产为债券基金,重仓规模合计429.13亿元,占比51.37%,环比提升4.61个百分点。
第二大重仓资产为被动型基金,重仓规模合计164.31亿元,占比19.67%,与上季度基本持平。第三大重仓资产为混合型基金,重仓规模合计126.29亿元,占比15.12%,环比下降2.23个百分点。
根据西部证券发布的研报,债券基金方面,FOF对短债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基的增配最为显著,二级债基、可转债基金则被减持。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FOF重仓持有的短债基金规模为147.17亿元,占比17.58%,环比提升5.53个百分点。对被动指数型债基的重仓规模为105.81亿元,占比12.64%,环比提升1.36个百分点。二级债基及可转债基金的持仓占比分别为6.89%和0.69%,环比分别下降0.56个及0.04个百分点。
权益基金方面,FOF持仓皆有所下降,期末被动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及偏债混合型基金重仓规模分别为51.32亿元、71.77亿元、34.49亿元、44.12亿元及11.39亿元,持仓占比分别为6.13%、8.57%、4.12%、5.27%及1.36%,环比分别下降0.68个、0.36个、1.19个、0.99个及0.95个百分点。
QDII整体上亦被减配,期末FOF重仓规模为56.85亿元,持仓占比6.79%,环比下降1.39个百分点。其中,QDII债券基金减持幅度较大,持仓占比由一季度末的2.19%降至1.73%,QDII股票基金持仓占比由2.89%降至2.82%,QDII混合型基金则略有提升,持仓占比由0.13%升至0.24%。
商品型基金亦被减配,期末FOF重仓规模为17.37亿元,持仓占比2.08%,环比下降0.10个百分点。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7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