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宁波华翔: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长26.44% 转型战略密集兑现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8-27 09:08:30

(原标题:宁波华翔: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长26.44% 转型战略密集兑现)

8月26日晚,宁波华翔(002048)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79亿元,同比增长10.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00亿元,同比增长26.44%,经营韧性凸显。

这份业绩背后是公司海外布局结构化调整的彻底落地、国内自主品牌业务的加速突破,以及人形机器人新赛道的快速起量,标志着宁波华翔“甩包袱、强主业、拓新局”的转型战略进入兑现期。

剥离欧洲包袱轻装上阵,北美业务减亏见效

宁波华翔长期承压的欧洲业务“包袱”在本报告期正式画上句号。根据半年报披露,公司于2025年5月30日完成对六家欧洲控股子公司100%股权的出售,交易对方为德国Mutares集团。此次剥离后,欧洲主要经营实体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彻底清除了多年来占用公司资源、拖累盈利的“负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华翔并未“永久退出”欧洲市场,而是以“战略暂别”为未来条件成熟时的回归预留空间。当前阶段,公司更注重将剥离资产释放的现金流与管理资源,集中投向国内高增长赛道及新兴产业,实现经营重心的高效切换。剥离完成后公司利润结构“去杂提纯”,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得以更真实呈现,为后续估值修复扫清了数据障碍。

海外布局的优化不止于“减法”,更在于“聚焦增效”。半年报明确,北美业务作为海外发展的重心,当前聚焦“加强运营能力,稳定生产环境”,通过减少报废、降低质量成本及超额运费,推动减亏目标落地。报告期内,北美业务的大幅减亏,保证了公司海外整体业务的增长。

国内自主品牌占比突破40%,利润率迎修复拐点

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客户结构快速演进,宁波华翔在海外“减负”的同时敏锐调整战略重心,积极从合资车企向自主品牌转型。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国内营收达104.38亿元,同比增长17.02%,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81.04%,较上年同期提高4.25个百分点,国内市场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公司在稳固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合作的基础上,加速切入比亚迪、吉利、奇瑞、理想、小鹏、小米等主流自主品牌核心供应链,预计2025年自主品牌国内营收占比突破40%。

随着自主品牌订单放量,公司国内业务利润率逐步迎来修复拐点。2025年一季度自主品牌新签订单占比已超60%,增量基础持续扩大。报告期内汽车配件行业国内业务毛利率保持16.89%的较高水平,显著优于海外7.76%的毛利率。这一差异背后,是公司依托宁波、重庆、芜湖等国内生产基地的布局优势,缩短与主机厂的运输半径,进一步提升了供货效率。

子公司的业绩表现进一步印证了国内业务的增长动能。以华翔汽车内饰为例,受益于埃驰中国业务并入及自主品牌订单放量,其报告期内营收同比激增129.78%,净利润同比增长26.94%,成为国内业务增长的重要推手。

人形机器人方向坚定,应用与硬件双轨并行快速落地

在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夯实基本盘的同时,宁波华翔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正从“战略规划”转向“落地兑现”,以“应用解决方案+硬件解决方案”双轨并行构建新增长极。

半年报明确,公司已设立全资子公司宁波华翔启源科技,作为机器人业务的核心运营载体,探索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内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二次开发和训练、总成装配以及核心零部件的开发制造等方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业务落地层面,“应用+硬件”的双轨布局已初见成效。启源科技在上海临港投建的全尺寸双足机器人总成工厂,目前已实现批量供货,与象山工投合资设立的宁波具身智能产业基地也已正式运营。此外,公司也同步推进核心零部件轻量化技术研发,双轨并行模式已见雏形。

从欧洲资产剥离,到国内自主品牌放量,再到人形机器人新赛道,宁波华翔的转型路径清晰可见。后续随着自主品牌订单持续释放、机器人业务规模效应显现,宁波华翔的中长期估值体系有望重构,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