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最强大脑”博士两个月内再访南沙:这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地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2 09:42:43

(原标题:“最强大脑”博士两个月内再访南沙:这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地方)

南方财经记者陈梦璇

8月21日, 牛津大学自动化博士潘周聃和40余名来自牛津、剑桥、哈佛等世界顶尖院校的博士组团,到广州南沙参加海外学子归国行2025(广州)走进南沙活动,参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下简称“港科大(广州)】、南沙新区规划展览馆和南沙国际人才港,通过“实地参访+精准对接+政策解读+互动交流”的多维模式,全方位感受南沙作为国家级战略平台的发展活力与创新魅力。

这位曾参加过《最强大脑》第七季的网红学霸,短短两个月内已经两次到访南沙,对港科大(广州)校区融合学科与艺术的发展模式印象深刻。潘周聃表示:“中国正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其中关键一跃,在于科技与人文艺术的结合,在于如何以创新产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南沙和港科大(广州)正在这条路上积极探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实力与前瞻性。”当被问及是否考虑在南沙发展时,他回答这里对创新创业者具有独特吸引力,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落地施展才华的地方。

这场活动由南沙区贸促会、南沙开发区人才发展局、南沙区侨联共同承办,安排了精准的参访路线,让海外博士学子深度了解南沙的规划蓝图、创新生态与人才政策。

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在作推介时表示,南沙承载着五大国家战略使命,是国家布局中唯一的“国际化人才特区”,近年来推出以“国际化人才特区9条”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才政策,推动高端人才集聚步入快车道。

近三年,南沙国际化高端人才年均增长55%,新招收博士后年均增长37%,人才引进成效显著。目前,南沙已建成院士工作站6家,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39个,设有全省唯一的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公共研究中心,已联合培养博士后超292名。同时,南沙正打造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设立各类科创基金群,全力支持青年人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据介绍,在扩大开放合作方面,南沙建设了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人才工作站、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实施海外高水平大学STEM博士研究生蓄水池计划,并在全省首设“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

南沙国际人才服务官刘晶晶以“三个不一般”为框架,系统阐释了南沙极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重点向海外博士学子详解了包括3个“100万元”境外人才奖励、博士后专项资助、创业扶持在内的多项重磅政策,凸显南沙对高端国际人才的特别关注与支持。

南沙区贸促会主任丘海斌作南沙区创新创业营商环境推介时,聚焦南沙的区位优势、战略平台叠加优势、四级政策扶持政策、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优越的营商环境以及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向博士学子们描绘了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新创业发展沃土。

本次活动现场还发布了58家企事业单位的100多个博士、博士后岗位需求,为海外英才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发展选择。众多学子对后续对接表现出浓厚兴趣。

来自剑桥大学物理系博士生李滢旭表示,虽然是首次到访南沙,但通过参观交流,对南沙“非常新颖、朝气蓬勃、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印象深刻,“毕业后我计划将事业重心放在大湾区,尤其是在考察南沙之后,我觉得这里的发展潜力巨大,如果回国就业,我会优先考虑这里。”

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广州学子余沁12年前曾前往百万葵园和南沙湿地公园游玩,此次回访,南沙发展转变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让他格外惊喜的是港科大(广州)的交叉学科融合办学模式。他表示,此次回国就是为了寻找国内发展机会:“通过这次参观,我觉得南沙非常不错,我会进一步深入了解,期待在这里找到好的发展平台。”

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推介,更是一次真诚的“双向奔赴”,南沙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建立长效对接机制,持续做好人才需求匹配与落地保障工作,为海外英才在南沙实现梦想提供全方位支撑。

“我们全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站C位!”张家炳向全球青年才俊发出诚挚邀请:“我们热忱欢迎更多青年选择南沙、扎根南沙,共同感受这座未来之城的创新动力与发展活力。”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