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李瑾:技术驱动ESG价值创造,碳数据未来应用场景广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1 15:13:03

(原标题:李瑾:技术驱动ESG价值创造,碳数据未来应用场景广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永乐 上海报道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战略支持的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办。

在论坛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发表“企业实战:技术驱动ESG价值创造”的主旨演讲,深入剖析技术驱动下新的数字技术赋能碳数据管理实践与探索。

她表示,碳市场已成为全球主要减排政策工具,《巴黎协定》框架下的国际碳市场格局正逐步形成。碳数据未来应用场景广泛,“我们需要更多应用数字化技术工具,更好服务于碳数据的获取、加工和分析、使用,为ESG及“双碳”工作提供更好支撑”。

在演讲中,李瑾分享了行业在碳数据业务方面的探索,包括组织层面的碳核算、产品层面的碳足迹以及投融资层面的碳核算等。她表示,在此基础框架下,行业正探索碳数据的资产价值,碳数据未来的应用场景尤为广泛。

李瑾指出,目前不少行业和企业都在探索数字化碳管理系统,并搭建相应的能耗与碳排放平台,涵盖企业碳账户、碳资产管理、碳足迹上下游核算与填报、绿色供应链及其他“双碳”相关数字化业务,而这些业务的底层技术多依托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凭证及AI分析等搭建而成。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上海碳普惠体系运用区块链、数字身份认证、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了安全、高效、可信的碳普惠管理运营平台,确保用户数据隐私与减排量数据的真实、可追溯、防篡改,为碳普惠机制的稳健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

据悉,上海碳普惠体系已上线两个月,涵盖出行、能源等个人相关场景,吸引超20万市民参与。“上海搭建的这一平台,真正建立起了个人碳账户概念。不同场景中产生的减碳量,都会通过唯一的个人身份信息,归集到个人碳账户中。不同平台汇集的减排量及转化的碳积分,都能产生相应激励价值。”李瑾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沿领域,上海环交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也在探索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碳中和领域的应用;在金融领域,李瑾分享称,上海环交所在ESG主题下开发了基于资本市场及碳市场的各类碳指数。

其中,2022年该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证指数合作推出中证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去年,与上海期货交易所联合开发了上海碳价格指数,相关挂钩金融产品已进入开发阶段。

李瑾透露,在碳中和指数基础上,上海环交所今年下半年将发布资本市场绿色转型指数,聚焦于转型金融概念,通过评价高碳排放企业的绿色转型绩效,引导更多资金投向绿色转型领域。

“依托碳排放数据,在资本市场和碳市场中深化对底层数据的分析、加工与运用,能更好发挥绿色金融的引导作用,助力金融产品开发及投融资引导。”李瑾强调。

展望未来,李瑾认为,随着国内碳市场、碳足迹、绿色金融等新场景对碳数据的应用需求将日益增强,如碳核算、碳资产融资、ESG报告与评级等各类基于碳数据的场景及工作。

“我们需要更多应用数字化技术工具,更好服务于碳数据的获取、加工、分析和使用,为ESG及‘双碳’工作提供更好支撑。”李瑾如是说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