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高票通过"去监事会",常熟银行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来源:中访网

2025-08-14 10:44:00

(原标题:高票通过"去监事会",常熟银行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8月中旬,常熟银行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的一系列决议,为这家以"小微金融"为标签的区域银行勾勒出清晰的转型轨迹。高票通过的7项议案中,吸收合并3家村镇银行与取消监事会两项决策尤为瞩目,前者延续着其近年来的并购扩张步伐,后者则标志着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大调整,二者共同指向这家县域农商行突破地域限制、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01

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深耕

在江苏金融版图上,常熟银行的村镇银行并购动作已形成独特节奏。此次纳入整合的盐城滨海兴福、镇江润州长江、常州钟楼长江三家村镇银行,是其2025年第三次出手,年内累计收购数量已达7家。从地域分布看,这三家机构均位于江苏省内,其中滨海兴福银行由常熟银行旗下兴福村镇银行控股64.9%,另两家则与该行参股3.14%的武汉农商行存在关联,这种"嫡系+关联"的并购组合,既降低了整合难度,又体现出战略布局的缜密性。

回溯其并购历程,2019年拿下全国首张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牌照,成为常熟银行突破地域限制的关键节点。此后数年,其跨区域版图快速拓展,目前已形成65家异地分行加31家村镇银行的格局,省外覆盖六省百县,异地营收贡献占比达66.52%。2025年上半年,湖北宜昌4家"兴福系"村镇银行完成"四合一",南京、宿迁等地的"村改支"机构相继开业,加上此次拟吸收的3家,其村镇银行总资产已飙升至639亿元,占全行资产的四分之一。

"村改支"模式的优势在扩张中逐渐显现。相较于新建网点,被收购的村镇银行已积累本地客户基础与运营经验,常熟银行通过注入成熟管理体系、风控技术和资本实力,能够快速实现整合。如南京江宁支行等机构开业后,不仅填补了此前在省会及周边区域的空白,更依托"常银微金"等特色服务迅速扎根市场,这种"嫁接式"扩张比"从零开始"更具效率。

但规模扩张背后的挑战已开始显现。2025年上半年,常熟银行在常熟以外的江苏省内地区营收同比下滑1.94%,拨备前利润下降9.1%,区域贡献度均出现回落。村镇银行管理半径扩大带来的风控成本攀升,正在侵蚀利润——上半年全行拨备前利润下降12.16%,尽管异地存贷款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但盈利转化效率未能同步跟上。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4年末,村镇银行不良率1.05%,高于母行整体0.77%的水平,整合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成为必须直面的课题。

对此,常熟银行选择"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渐进策略。除已完成的并购外,江苏淮安地区3家村镇银行的"三合一"工作正在推进,预计2025年下半年收官。这种稳扎稳打的节奏,既是对监管层"减量提质"要求的呼应,也是对自身整合能力的清醒认知。

02

治理变革

股东大会上,以99.86%高票通过的"不再设立监事会"议案,成为常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转型的里程碑。这一变革并非孤立决策,而是与新《公司法》实施相衔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等配套制度,构建起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治理架构。

从行业视角看,中小银行治理结构调整往往伴随发展阶段演进。常熟银行从信用社起步,历经数十年发展成为资产超4000亿元的上市银行,传统"三会一层"架构已难以匹配其跨区域经营需求。取消监事会后,董事会将承担更多监督职能,决策链条的缩短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这对于正处于并购整合关键期的银行而言,无疑是重要的制度保障。

董事长薛文的"农信老兵"背景,为这场变革注入了务实色彩。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其深谙县域金融机构的治理痛点,此次调整既是对监管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基于自身发展阶段的主动选择。在异地业务占比超六成、村镇银行布局广泛的现状下,更集中的决策机制有助于统一战略执行,减少跨区域管理中的内耗。

治理变革与业务扩张形成的协同效应,在半年报数据中得到印证。2025年上半年,常熟银行实现营收60.62亿元,同比增长10.1%;归母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长13.51%,在银行业普遍承压的环境中逆势突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非利息净收入同比激增57.2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幅更是高达637.77%,收入结构的多元化转型,显示出治理优化对业务创新的促进作用。

03

小微金融构筑的护城河

常熟银行在扩张与变革中保持稳健的底气,源于其深耕十余年的"三农两小"战略。2025年半年报首次系统阐释的"常银微金模式",通过"IPC技术+信贷工厂+移动平台"的组合,破解了小微金融"效率、规模、风险"的不可能三角,成为其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将非标准化的小微业务标准化运作:前端客户经理借助移动平台完成高效尽调,中台通过"信贷工厂"实现批量化审批,后端依托IPC技术把控风险,形成全流程闭环。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1000万元及以下贷款占比达72.11%,其中100万元及以下贷款占39.15%,户均贷款仅44.08万元,真正践行"做小做散"的定位。更难得的是,在下沉客群中,其小微贷款不良率仅0.73%,低于整体水平,实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坚实的小微基础为创新业务提供了试验田。2025年上半年,常熟银行在科创金融领域服务企业超2300户,融资规模达145亿元;跨境金融方面,"常银跨海搜"平台覆盖230个经济体,外币贷款客户数同比增长17%。这些新赛道的突破,并非脱离主业的冒进,而是小微金融能力在不同场景的延伸。

资产质量的稳健表现,进一步夯实了发展根基。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0.76%,连续12个季度低于1%;拨备覆盖率489.5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低不良、高拨备"的特征,为其并购整合提供了充足的风险缓冲空间。

从并购村镇银行到治理结构转型,常熟银行的每一步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核心:在保持小微金融优势的基础上,突破地域与体制限制,构建更具韧性的发展模式。对于这家从县域走出的银行而言,规模扩张只是表象,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小而美"的基因注入每一个新纳入的机构,在更大的版图上复制其成功密码。当并购的光环逐渐褪去,治理的效能充分释放,常熟银行或许将为中小银行的转型之路提供一个更具借鉴意义的样本。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