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外资巨头,集体发声!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8-08 10:35:10

(原标题:外资巨头,集体发声!)

【导读】多家外资巨头唱多中国:“此乃参与中国市场绝佳时机”

中国基金报记者 格林

近日,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主管施斌撰文表示,此乃参与中国市场的绝佳时机。近期,美国万亿资管巨头资本集团、管理规模为8457亿美元的美国巨头Federated Hermes也发表文章表达了对中国科技的乐观看法。

瑞银资产管理施斌:

“此乃参与中国市场绝佳时机”

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主管施斌在一篇题为“关注中国股票市场的复兴(Watching for a renaissance in China equities)”的文章中表示,复杂的经济前景、审慎的投资者心态和政府的支持,三者结合为股市创造了有利条件。施斌写道,“在我们看来,当前的时机非常有利,此乃参与中国市场的绝佳时机”。

施斌说,全球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有所回升。其中,专注于新兴市场的投资者信心回升尤其明显。尽管如此,国际资本流入相对缓慢。截至目前,国际投资者对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仍心存犹豫。他认为背后的原因包括,刺激消费的广泛结构性改革需求仍未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尚待企稳。尽管面临挑战,但这不应成为阻止投资者考虑中国市场的原因。

施斌认为,零售投资者尚未大规模回归,股市远未达到牛市的峰值。目前,IPO和融资活动强劲。由于中国股票估值处于有吸引力的水平,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流动性流入市场。目前,可比情况下,美国股票估值大约是中国股票的两倍,很多中国公司被低估。这为市场进一步上涨提供了空间。

施斌表示,他偏好已经或将要实现市场领导地位的科技公司,特别是在网络游戏等领域的公司。他认为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也具备在全球舞台上竞争的实力。

同时,他对拥有创新药物管线的生物制药公司拥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已经国际化扩张并向美国市场提供创新药的公司。中国的药物研发和制造成本大约是美国的六分之一。这种成本优势转化为更高的效率和竞争力。认识到这一点,不少跨国公司正在将研发工作外包给中国的CRO。全球公司纷纷收购在中国开发的后期药物,以利用中国在创新、成本和规模方面的优势。

资本集团:不要低估中国未来的创新

万亿美元巨头资本集团股票投资分析师Johnny Chan 7月亦撰文表示看好中国科技行业。

他表示,今年一月,DeepSeek(深度求索)横空出世,发布了其开源人工智能(AI)训练模型,震惊了全球市场。

他表示,DeepSeek证明即使在严格的限制下——不依赖最先进的半导体——中国也能够进行创新。2月,民企座谈会召开,其传递出的潜在信息是:科技行业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

中国擅长改进现有技术,实现从一到十的过程,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日益增长的主导地位就是例证。此外,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增长令人惊叹。10年前,这个行业几乎不存在。然而,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大量海外科学家回国,创建从事药物开发、测试和制造的公司。仅今年一年,阿斯利康、辉瑞和百时美施贵宝就宣布与中国公司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潜在癌症药物治疗许可协议。

Johnny Chan表示,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端技术,希望制约中国的技术发展。然而,限制措施激发了政府和企业自给自足的决心。美国的出口管制正在为中国半导体公司与中国主要客户合作提供机会。在半导体和其他先进技术领域,美国移民政策收紧,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持续回国,这可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创新能力。

最后,他表示,不要低估中国未来的创新,多重因素决定,中国将成为全球创新的强大参与者。

Federated Hermes:中国正在确立全球科技领导者地位

总部位于美国匹兹堡市的资管巨头Federated Hermes管理规模约8457亿美元。

Federated Hermes高级投资组合经理Sandy Pei近期在文章中表示,尽管房地产方面面临挑战,全球供应链重置为相关行业带来压力,但是中国正在确立其作为全球科技领导者的地位。其在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无人机技术和造船业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Sandy Pei认为,中国半导体行业正迎头赶上,特别是在存储技术领域。

综合来看,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转型成效显现:房地产行业在GDP中的占比已从超过25%下降到目前的十几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股票的估值、企业盈利趋向稳定以及结构性改善的股本回报率等方面具有吸引力,”她说,低利率环境下,股票回报对本地投资者具有吸引力。如果公司继续提高其派息比率并加速股票回购,这一吸引力将更为重要。

买方唱多的同时,数据显示部分外资已率先行动。

日前,来自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显示,7月,外资基金加速流入中国股市。其中,被动型基金流入39亿美元,主动型基金则流出12亿美元。被动型基金集中于月底入场,恰逢多项“反内卷”政策发布。7月外资基金净流入金额达27亿美元,多于6月的12亿美元。

编辑:赵新亮

校对:王玥

制作:小茉

审核:陈思扬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fund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