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9 11:27:21
(原标题:吴雄昂:RISC-V会成为主流)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在日前于上海举办的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期间,半导体行业观察编辑碰到了久未露面的前安谋科技(Arm China)执行董事长兼CEO吴雄昂。过去几年,关于他要投身RISC-V的传闻频频见诸报端。考虑到他曾经在Arm扮演的角色,以及Arm和RISC-V当下的竞争关系,吴雄昂在这个赛道想做什么非常让人关注。
对此,吴雄昂回应道:“我们聚焦打造基于RISC-V架构的定制化处理器,开发针对机器人的计算解决方案。”“RISC-V 社区会在 AI 架构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就是我投身其中的原因。”吴雄昂接着说。根据他的判断,未来 5 年,RISC-V会迎来转折点,这个开源架构的采用曲线会非常陡峭。
“特别是 AI 计算领域,RISC-V 会成为主流。”吴雄昂强调。
时代呼唤RISC-V
在谈到为何投身RISC-V的时候,吴雄昂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这部分原因来自于他在Arm期间的前同事的反馈。“在我离开Arm以后,很多 Arm的老同事去了各种做 RISC-V 的公司,他们都纷纷跟我说 RISC-V 很有意思。”
于是,敏锐的吴雄昂便与现任Tenstorrent首席架构师Wei-Han Lien以及Tenstorrent产品策略VP的Aniket Saha做了一番交流。吴雄昂表示,他们三个人在Arm公司或架构上都有很长的工作经验,也见证了Arm架构如何乘着移动春风成长起来。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们对RISC-V的现状和未来有了独到的见解,这次交流为他们后来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Arm是一家很伟大的公司”,吴雄昂不假思索地说道。“但其实和RISC-V一样,Arm当年也曾很弱小,在大多数时间内,CPU这个市场是被‘Wintel’联盟一统天下的。”吴雄昂接着说。但在iPhone于2007年发布、Android系统测试版在2008年亮相之后,Arm的历史进程被改写了。
在吴雄昂看来,对于2010年诞生的RISC-V来说,AI就是他们的智能手机。
如大家所见,在OpenAI于两年前发布ChatGPT之后,全球掀起了大模型的军备竞赛。进入今年,DeepSeek横空出世,具身智能突然爆火,叠加大模型行业的日新月异,让人工智能走向千行百业成为大家的共识。也正是在这种趋势推动下,算力成为全球争夺的核心资产,“卖铲人”英伟达也在近日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四万亿美元的公司。
面对这个汹涌而来的AI浪潮,吴雄昂评价道:“就像移动革命一样,AI有新的用户群体,会产生新的数据:PC 时代产生的是工作数据,移动时代是照片、微信、WhatsApp 等信息数据,而 AI、自动驾驶产生的是摄像头数据、真实世界的数据,数据的使用者也从 ‘人’变成了‘机器’。”
“数据不同,计算需求就不同,因此必然需要新的架构。”吴雄昂接着说。按照他的观点,未来 5 到 10 年,必然会出现全新的架构。就像当年个人PC时代无法沿用 IBM Power架构,移动时代也无法沿用英特尔 X86 一样,AI 领域也很难沿用 X86、IBM 或 Arm 架构。具体原因如上所说——数据和应用场景变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因此不可能再用同样的计算架构。
“ Arm已经很成功、很大了,Arm也依然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吴雄昂重申。但如上所述, AI 是新一轮更大的技术革命,需要新的架构,RISC-V正成为这条赛道的最优选。
开放、定制化,必经之路
在Arm工作了六年的Aniket Saha也对吴雄昂的观点表示认同。
他坦言,从目前来看,AI 计算需要什么样的架构,答案还不明确。但可以明见的是,现在有很多实验和创新,这些创新一定需要开放的方式,所以 RISC-V 社区会在 AI 架构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也正是吸引他投身其中的原因。
“未来 AI 生成的程序不会基于过去的架构,需要新架构,而开放架构是唯一途径。”Aniket Saha重申。
他同时指出,Arm架构的控制权在 Arm 手里,架构的创新速度也很慢。这就意味着如果要为下一代工作负载优化 CPU,就得受制于 Arm。而AI 是全新的范式,要高效运行 AI,因此必须能定制架构,而这恰好正是RISC-V所擅长的。
Aniket Saha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RISC-V 的吸引力在于它虽然新,但能让用户掌握控制权,不用被架构控制方限制,只要确保软件能运行,就可以随时调整架构、添加指令、修改微架构。如果要在Arm上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很复杂的沟通,且周期会很长,拖慢创新。
以网络领域应用为例,对于Arm架构来说,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如果用标准 Arm核的话,不同厂商的 SoC 会越来越像,差异化空间很小。但如果用 RISC-V,就能为特定市场设计出比标准核更有竞争力,且开放、可定制能创新的CPU。正是这一点,吸引Aniket Saha投身RISC-V 。
Wei-Han Lien也基于他在苹果和 Tenstorrent的经验补充道,Arm的授权太复杂,签约后也有 RTC 销售限制,只能进入特定市场,限制非常多,而他们不想要这些限制。于是,在评估了Arm之后, Tenstorrent也选择转向RISC-V。
作为对Arm最了解的人,吴雄昂也认为,Arm过去的优点现在正在成为其缺点。
“Arm的标准化是为了支持众多移动应用,要求所有用户按规格来,不允许像Wei-Han这样想走得更快的人突破,因为他们的主要营收来自现有大客户,所以Arm也必须保证兼容性。换而言之,Arm不是不愿意,而是做不到,这才是最核心问题。”吴雄昂解析道。
他表示:“Arm 适合标准化产品。以引擎为例,Arm的引擎有四缸、六缸、八缸,但都是为旧赛道设计的,新赛道上你只能用这些,还不能改。但在 AI 计算这个 ‘赛车’为主的新领域,每个人的赛道都不同。”
CPU,需要“磨”
RISC-V的可扩展性,让它不仅可以在通用计算的CPU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其Vector和Matrix特性,也让这个架构在多种处理器市场一展所长。换而言之,对于想入局这个赛道的玩家而言,可以做的选择很多。
如文章开头所说,吴雄昂选择了从定制处理器入手,由他担任董事长的初创公司CoreLab则是这段新征程的主要载体。据官网介绍,CoreLab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定制处理器 IP 解决方案的企业,这些解决方案不仅具备 Arm 级的品质,还兼具 RISC-V 的灵活性。而CoreLab则通过提供全面的服务,解决 IP 产品化过程中关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并获得成功。
“我们的使命是推广基于开源的 IP 解决方案,并通过细致的端到端支持助力合作伙伴取得成功。我们提供的服务包括许可授权、CPU 性能和面积优化、严格的验证流程、开发工具以及自定义指令扩展等。”CoreLab在官网中说道。
“SoC 迭代是生态系统工程,我们不可能做所有事,其中的关键则是授权模式。我们希望更开放,和更多人合作,让客户能轻松拿到最优解决方案——而不是客户的芯片上用三家不同的核,接口和工具还不兼容。”吴雄昂说道。
和 Tenstorrent的合作,则是吴雄昂新事业的一个明智之选。
在吴雄昂看来,像造火箭一样,CPU 设计很难,因此不是谁都能成功。CPU 也像水电一样,不能被别人卡脖子,尤其是还能看到、摸到的高性能芯片,这正是CoreLab和Tenstorrent正在联手打造的产品。
吴雄昂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CoreLab也将和Tenstorrent联合推动生态;合作开发定制化处理器解决方案(比如联合设计核)。除了CPU以外,SoC还要面临兼容性、核间连接、软件基础等挑战,这也是现有 RISC-V 还没做到的地方,但CoreLab希望能推动这些,让合作更顺畅。
“在任何技术领域,想成为有远见的开拓者并取得成功,就必须走自己的路,这在AI也不例外,”吴雄昂强调。“要想成为开拓者,就不能被别人控制路线图。因此我们认为,下一代设计必然是 RISC-V,因为做高端设计的人都想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掌握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拥有完全的创新能力。”Wei-Han Lien补充说。
Wei-Han Lien坦言,CPU 设计像工艺,需要老师傅 ‘磨’,磨多年才能出品质。按照Tenstorrent的规划,公司到2027年将推出全球最快的RISC-V CPU。正是基于这些了解,CoreLab选择Tenstorrent作为合作伙伴。
面对大家提到的RISC-V生态不成熟的问题,吴雄昂表示,这不需要担心。
“Arm 当年也不成熟,在我2006 年刚来中国时,Arm芯片甚至还不能运行浏览器,更勿论上网。直到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的时候,Arm芯片才能上网。而Arm的后续发展,大家也有目共睹。”吴雄昂回忆道。
在这个豪华阵容的推动下,让我们一起期待RISC-V五年转折点的到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099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
黑鹰光伏
2025-07-19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9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9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9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9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