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当盈利潮遇上燃油汽车反击,硬仗才刚刚开始

来源:正经社

2025-07-16 08:51:08

(原标题:当盈利潮遇上燃油汽车反击,硬仗才刚刚开始)

文丨詹詹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2200字)

【正经社“汽车淘汰赛”观察之40】

“可能再过几年整体新能源汽车产业都会进入到盈利的周期。”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曾如此预言。

“汽车行业是一个长周期的行业,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总体处于投入期,但是已经有一些企业跑出来了,像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已经跨越了盈利的拐点,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坚定了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信心。”不久前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标普全球汽车中国轻型车销售预测副总监林怀滨也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迎来盈利拐点。

这些观点的依据在于: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企业已跨越盈利拐点;新能源渗透率已超50%,全球市场持续增长,电池成本下降叠加销量规模效应,推动纯电车企利润率快速上升,预计未来2-3年将有一批企业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

事实上,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车企掌门人早就立下了2025年就要实现盈利的Flag。

然而,尽管我们一直乐见新能源汽车的持续进步,但却不得不在此时此刻对之泼点冷水。这场被寄予厚望的盈利潮,究竟是行业突破的曙光,还是过度乐观的幻影?这需要从技术、产品、市场等多维度客观审视。


1

高歌猛进:成绩单很亮眼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94万辆,渗透率高达44.3%;全年预计将达到1600万辆,渗透率超过50%

根据林怀滨给出的参考标准,新能源车企的盈亏平衡点约为年销量50万辆(豪华品牌则需约35万辆)。就此而言,部分车企已实现从烧钱到赚钱的跨越。

根据正经社分析师统计,目前全球已有6家新能源车企实现了盈利

国外,第一家是特斯拉,在2020年即实现全年盈利。

国内,第一家是比亚迪。2022年,其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全部转为生产新能源汽车。也就是在这一年,其全年净利润同比翻了4.5倍,达166亿元。

造车新势力方面,第一家是理想,2023年净利润为118.1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2024年,华为赋能的赛力斯也迎来业绩扭亏为盈,全年实现净利润59.46亿元。2025年1月,零跑汽车宣布2024年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提前一年达成单季盈利目标。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零跑汽车能否持续保持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此外,吉利集团曾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提到,其新能源车板块已经在2024年实现全部盈利,但未披露具体盈利金额。

“蔚小理”三家中,小鹏、蔚来也在2025年纷纷给出了盈利时间表:2025年第四季。

2025年6月,小米也宣称,汽车业务亏损正在逐步收窄,预计将在今年第三到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同样迅猛。800V高压平台、半固态电池、城市NOA等功能密集落地,整车性能与智能化得到了跨越性的飞跃;小米SU7上市即引爆市场,1小时大定超28.9万辆,印证了创新产品的爆发力。


2

暗流涌动:路障仍然不少


然而,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这一“盈利潮”更多是头部企业的盛宴,而非全行业的普遍现象。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市场份额的“天花板”已若隐若现。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零售占比在51%左右持续徘徊,相比一年前几乎停滞,突破60%的目标显得遥不可及。

其次,新能源技术仍然存在着安全与可靠性隐忧自燃率为0.026%(每万辆2.6起),是燃油车的3.15倍;智能驾驶、自动泊车故障导致的碰撞、动力系统突然失效等案例,频频发生。

另外,新能源车层出不穷推出新产品的同时,在价格战压缩成本的背景下,产品同质化问题愈加明显,很多新车的车型设计、功能配置趋同,缺乏差异化。


3

燃油车反攻:韧性积累上百年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短板逐渐暴露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的反扑悄然开始。

市场上一直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只是靠补贴才把燃油车打下去的,燃油车有100多年的历史,技术很成熟,不会有自燃和智能化失控等严重问题。其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稳定的机械素质和广泛的适用场景,至今仍在西部长途运输、北方严寒地区不可替代。其稳定性和低维护成本保持着不可忽视的吸引力。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更严峻的是,新能源车的基础设施远远滞后于燃油车,仍然属于硬伤。尽管一些车型宣称续航可达数百公里,但实际受驾驶习惯、天气等因素影响巨大,续航大幅缩水。充电速度也无法与燃油汽车几分钟就能加满油相比,快充也需要几十分钟 。

叠加主流合资燃油车价格这些年也大幅降价,配置却不降反升,消费心理的天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摆。

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曾明确宣称:“未来燃油车肯定还有市场份额,至少还有25%。”“上汽通用2027年以后还会保留8辆以上的燃油车。”(参见:正经社《急抛“25%生存论”,上汽通用卢晓是走夜路壮胆,还是确有依据?》)

综合来看,2025年将成为新能源车企盈利的关键窗口期。小米等品牌有望率先实现盈亏平衡,零跑、小鹏等则需要突破50万辆销量门槛。

长三角研究院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梁筱磊认为:“将2025年看作是新能源车企盈利、洗牌的‘分水岭’,有一定道理。”新能源汽车在走过10年发展历程之后,开启了新一个10年的全新历程。随着近年来一些利好因素的逐渐增加,发展环境正不断向好,这给一些新能源车企盈利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在如今市场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车企盈利时间点推迟也不意外。

除了外部因素,盈利与否主要还是取决于车企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不激进、不冒进,尊重客观规律,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至为重要。盈利潮不是等来的浪潮,而是车企自己打造的航道。【《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小米集团-W(HK|01810)$$比亚迪(SZ002594)$$比亚迪电子(HK|00285)$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