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超市场预期 上半年GDP增长5.3%的多重含义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15 16:39:29

(原标题:超市场预期 上半年GDP增长5.3%的多重含义)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成绩单。在数据发布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是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绩单。这是在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非常不容易。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上半年GDP增速超出市场预期,充分显示出中国经济的潜力和韧性,应该说成绩来之不易。在下半年各种增量政策陆续出台的前提下,一定能完成5%的GDP增速目标。

展望下半年,盛来运提及,现在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经济运行的基础还需要加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中,5.3%的GDP增速表明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增长潜能,但也要注意到,二季度GDP增速、投资增速相比一季度出现回落,上半年CPI增速持续低位,表明当前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的问题仍在不断发展。

消费成经济增长压舱石

上半年,从GDP增速看,中国经济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体现出中国经济的较强韧性。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这一成绩是在当前全球贸易复苏乏力、国内房地产深度调整、有效需求不足等多重压力下取得的,显示出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并超出市场此前5.17%的普遍预期。这一增速反映出前期宏观政策工具的有力支持,尤其是在出口回升和服务消费改善的带动下,经济基本面保持稳中有进。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近几年消费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压舱石。2023年、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2.5%、44.5%。

2025年上半年,消费延续了这样的态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16.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31.2%。

以社会消费品零售为例,上半年增速达5.0%,高于去年同期(3.7%)和今年一季度增速(4.6%)。

今年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消费的较高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达30.7%、25.4%、24.1%、22.9%。

潘向东表示,上半年消费呈现温和恢复态势,但表现仍弱于整体经济增长,且月度波动较大,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一是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储蓄倾向偏高,制约了可支配收入向实际消费的转化;二是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持续调整,导致居民资产负债表缩水,通过负向“财富效应”影响居民消费,同时居民提前还款(缩表)也抑制了居民消费。

张立群也表示,上半年消费呈现回升的趋势,但目前回升基础不稳、后劲不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居民对就业和收入的信心不足。“尽管许多政策提前释放了消费需求,但如果没有就业和收入的支撑,消费的增长可能趋缓。”

在上半年经济超预期增长的同时,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提出,应当看到上半年名义GDP增速为4.25%,与实际增速相差超过1个百分点,且这一差值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扩大。企业利润、居民工资、政府财政,皆是以名义收入计价,这意味着微观主体的感受和宏观统计的增长之间依然存在“温差”。

投资出现波动

在消费较高增长的同时,上半年投资增速出现了一定波动——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4.9万亿元,名义增长2.8%,低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增速。

盛来运从以下三方面解释了投资波动的原因:

其一,今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尤其是建筑材料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扣除相关物价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5.3%,这个增速跟去年同期比,回落0.3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全年实际增速提升了0.5个百分点。所以,投资增速回落幅度不像名义增速显示得那么大,基本是平稳的,考虑到价格因素,投资实物工作量并不低。

其二,投资增速波动和小幅回落,既有现实因素,也有深层次原因。现实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价格下行、企业竞争加剧,所以相关市场主体投资决策更趋谨慎。从深层次因素看,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发展方式在转型,新旧动能在转变,传统行业投资相对来讲比较饱和,一些产能要出清,比如房地产投资今年上半年继续下降。这些传统产业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在短期内会加大投资增长压力。

其三,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潜力仍然非常大,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投资增速放缓不意味着投资空间收缩,现阶段高质量发展投资潜力非常大。

过去,基础设施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投资增速整体较为低迷。

管清友表示,上半年投资增速确实波动比较大,市场也在讨论投资和消费应扮演的角色。“在我看来,投资和消费两者都不可偏废,既要千方百计地通过提振就业、增加收入去扩大内需,也要继续扩大投资,特别是扩大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这方面的投资空间依然非常大。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也应该加大相关方面的投资。”

潘向东也认为,下半年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扩大有效投资依然是重要抓手。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民间资本观望情绪浓厚、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以及地方财政承压导致基建项目推进迟缓。为此,需要多措并举强化投资拉动效应。

张立群表示,应尽快扩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快扩大公共产品投资规模。只有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才能带动企业订单的增加,进而通过促进就业来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最终激活国内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在扩大内需上起着启动键的作用。

但张林指出,拉动经济增长可能更需要有效率、有效益的投资扩张,而不是简单地扩大投资。他表示,从投资端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应放在扭转房地产投资的下滑态势上,同时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的增长需要提高效率和效益,否则可能会进一步放大供需失衡的矛盾。

实现全年GDP增速目标没问题

近期,多个国际机构发布了全球经济预测报告,其中多数机构都预测下半年全球经济将放缓。6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今年1月份的2.7%下调至2.3%,近70%经济体的增速被下调。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名宏观经济专家在采访时表示,预计下半年GDP增速会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有望实现。今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

潘向东认为,若无增量政策接续,三、四季度经济增长节奏或将有所放缓。他表示,下半年GDP增长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方面,从基数效应来看,下半年面临的同比增速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内外部多重挑战仍然存在,制约着增长动能的持续释放。在外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仍较脆弱,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仍构成不确定性;从内部来看,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周期,居民和企业中长期预期偏弱,制约了消费和民间投资意愿。此外,物价水平持续偏低也反映出有效需求修复仍较缓慢。

从经济增长面临的具体挑战来看,因为消费是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主动力,此前市场层面担心,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退坡”后,消费可能出现放缓迹象。

据张林介绍,“两新”政策额度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的支撑力度可能会走弱,比如,前6月消费品以旧换新已经下达额度1620亿元(全年额度为3000亿元),设备更新已经下达额度1730亿元(全年额度为2000亿元)。

盛来运回应称,下半年消费政策还会继续加力。大家担心消费补贴政策的一些问题,有关方面已经对外宣布,下半年刺激消费补贴政策已经陆续出台,各地也会继续出台相关措施促消费。下半年的消费,我们仍然充满乐观预期。 

张林认为,随着关税缓冲期结束,美国对于东盟等新兴经济体也开始抬高关税,中国出口企业的转出口和抢出口的难度可能会加大、必要性可能会降低,因此下半年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难以保持在30%以上。

面对多重挑战,张林建议,在下半年适时推出准财政政策工具,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最后是贯彻落实“反内卷”,“反内卷”并非简单地让价格一涨了之,而是一方面通过市场出清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扩大居民部门的收入和闲暇。当前,企业就业人员的周平均工作时间仍高达48.5个小时,这可能既不利于服务消费的改善,也不利于减缓产量的过度增长。

潘向东则建议,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需加大政策力度,增强逆周期调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在财政政策上,应进一步加快支出节奏,同时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快落地见效;其次,政府部门要把握好财政空间,既要化解债务风险,又要通过积极财政政策(中央加杠杆)稳定经济;第三,与居民财富和消费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稳定也至关重要;第四,货币政策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强化对实体经济的定向支持。下半年降息降准窗口仍在。

图片来源:田进制图


经济观察报

2025-07-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