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12 16:23:43
(原标题:智荟中欧·北京论坛 | 全球经贸变局下,中企如何以“差异化出海”破局)
当地缘政治、贸易壁垒、金融波动、技术变革等多方面挑战正在重塑全球经贸格局时,如何开展本地化策略、如何推进供应链的智能化建设、如何制定出海战略等,成为追求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尤为关注的话题。
7月10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聚焦“全球经贸格局重构下的企业策略”展开讨论。
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神州信息服务集团联席董事长、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欧洲理事会前主席、比利时前首相夏尔•米歇尔(Michel Charles)以及多位企业界代表出席该论坛。
聚焦关键变量
面对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压力,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管理实践访问教授朱云来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物流能力、人力资源使我们依然可以占据优势,但要注意以互利模式,更精准地对接海外市场需求。在“双循环”格局下,把“国际牌”打好,提升与世界谈判的技巧,中国企业仍有大量系统性向外发展的机会。
对于国际投资和货币体系,朱云来表示,从美国到全球都面临投资回报率的系统性下降,这背后需要深究的是,长期过度依赖促进增长的政策是否导致了规模的过度膨胀与效率的相对下降。美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也使管理币值的稳定性成为系统性需求。稳定币的崛起创造了传统货币以外的代币形式,其未来管理还需国际性机构的介入,以算法公开和系统性金融管理实现“良币驱除劣币”,形成一个世界共识的相对透明机制。
在神州信息服务集团联席董事长、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看来,特朗普政府转向支持加密资产,全球监管正加速落地。随着美国《稳定币创新法案》及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的相继通过,要求持牌经营、足额储备并禁止信贷投放,这将显著削弱稳定币的“去中心化”属性,强化其作为支付工具的“代币”本质。美国推动稳定币发展隐含着巩固美元霸权,抢占加密世界制高点的战略意图,对此,大国一定要高度重视。
面对挑战,王永利认为,人民币稳定币可以通过香港先行先试,面向境外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展,但稳定币不是着重点,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快中国对加密资产与稳定币的立法与监管。中国要重点加快数字人民币进程,如在支付效率、清算成本等方面不能跟上美元稳定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将面临很大束缚。
王永利认为,若中国能把握美国暂停数字美元的窗口期,率先实现数字人民币与数字身份的融合应用,将有望重塑国际货币竞争格局。
差异化出海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占全球GDP比重稳中有升,全球化并未停止。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表现突出,前五月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增长42%,出口占全球份额已超越美国。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会计学教授许定波指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表现突出,但国内经济形势仍充满挑战,包括进口占比下降折射出国内消费不足的结构性问题,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中反复波动,企业出厂价格(PPI)连续下降,货币流动速度放缓,亟需更积极的货币政策扭转通缩预期,激活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意愿等。
而面对不断重构的全球经贸格局,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该如何应对,如何继续在海外市场落地本地化策略,又如何制定出海战略?
在赣锋锂业总裁、副董事长、中欧校友王晓申看来,从外资进入中国的经验可以发现,本地化做得好的企业才能做好全球化。他以赣锋锂业在海外投资为例,为化解当地“资源掠夺”的质疑,强调必须在尊重当地文化和法规的基础上,让当地共享收益,推动中国的效率优势、技术优势与本土的结合。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全球供应链负责人、中欧校友关伟表示,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塑产业规则之际,将中国制造优势与数字化管理结合,才能应对海外运营的挑战与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欧校友陆如泉则总结了央国企出海的6个核心经验,包括构建全球资源配置战略的“全球化运筹”,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位”,遵循行业最佳实践和合规进行“专业化管理”,整合全产业链进行“一体化协同”,推动理念、采购、人员实现深度“本地化立足”,以及适应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推进“低碳化转型”。
许定波最后强调,中国经济的未来不仅需要宏观政策调整,更取决于企业能否在全球化新阶段找到差异化路径,中国企业需要超越简单的“产品出口”,转向技术、资本和管理模式的深度出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