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北大医药新主面临待解后遗症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11 17:37:14

(原标题:北大医药新主面临待解后遗症)

入主8个月后,北大医药(000788.SZ)新实控人徐晰人已基本完成了对管理层的洗牌。

7月5日,北大医药发布多条人事变动公告。该公司宣布,经董事会决议,聘任实控人、董事长徐晰人为总裁,余孟川为常务副总裁。

自去年12月,徐晰人代替“平安系”成为上市公司新任实控人后,北大医药管理层开始频繁变动。

在徐晰人逐渐增强其对北大医药掌控力的同时,这家公司身上的“隐疾”开始爆发。

就在上述董事会召开前几日,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因相关历史遗留问题,该上市公司经营办公场所受到近百个离退休人员的冲击和围堵,严重干扰了公司行政办公秩序,造成了一定影响。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特指住房和离退休福利待遇等问题。

除面临管理问题外,业绩稳定性也成为横在新管理层面前的一道难题。此前,北大医药与同为方正集团旗下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国际医院”)关联交易频繁。2024年,北大国际医院是北大医药的第一大客户。

而在北大医药易主后,来自老股东的支持也将随之消失。7月11日,记者致电北大医药证券部,该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目前北大医药与北大国际医院的合作已经全部终止。


“低价”拿下控制权后 公司管理层大换血


徐晰人在资本市场原本并不显眼。资料显示,徐晰人1979年4月出生,硕士学历。现任新优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浦西支行浙江业务部主任。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徐晰人是台州人。据其了解“徐的自身实力一般”。此前,在得知北大医药控制权转让的消息后,徐晰人随即筹集资金。从结果来看,北大医药原控股方最终在诸多前往洽谈控制权的机构中选择了徐晰人。

2024年8月,新优势国际商业管理(杭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新优势国际”)在徐晰人与浙江中贝九洲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北九洲”)的联合下得以诞生。其中,徐晰人全资控股的鑫通焱和科技(海南)有限公司作为GP占股20%,中贝九洲为LP占股80%。中贝九洲是上市公司九洲药业的大股东。

2024年12月,徐晰人通过新优势国际以1元象征价格通过收购方正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方正商业管理”)所持有的北大医药控股股东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成集团”)100%股权,从而间接取得上市公司北大医药的控股权。

同日,新方正控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方正控股”)、北京方正数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数码”)与新优势国际签署《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债权转让协议》,约定新方正控股和方正数码将其对合成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享有的债权转让给新优势国际。根据公告,新优势国际以3300万元接受了上述价值23.92亿元的债权。

这意味着,徐晰人仅用了3000多万元便拿下了一家总市值近40亿元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而在此前,2022年平安系通过平安人寿出资482亿元参与方正集团的破产重整,才间接取得北大医药的控制权。

这一极具性价比的收购,使得徐晰人在A股正式登台亮相。

而在入主后,新实控人徐晰人迅速展开对北大医药管理层的洗牌。从今年1月起,过往董监高连续离任。今年6月,董事兼总裁袁平东辞职。这位执掌公司9年的总裁,被官方评价为“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推动公司利润创下历史最好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袁平东的辞职,北大医药原班人马已基本离去。徐晰人逐步接过公司董事长、总裁之位。


后遗症待解


对于新实控人徐晰人而言,完成对管理层的换血只是第一步。如何维持上市公司业绩稳定是其亟须解决的问题。

据北大医药2024年年报,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目前生产的药品涵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消化系统类、心血管类等,主要产品包括抗感染药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美罗培南,镇痛类药物萘丁美酮胶囊、精神障碍治疗药物盐酸丁螺环酮片等。医药流通业务是指通过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医医药”)、武汉叶开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叶开泰”)两家全资子公司从事第三方药品、器械和耗材的分销、零售、医院集采、药房托管等业务。

据披露,北大医药2024年的药品流通业务收入为14.37亿元,占到总体营收近七成。而这14.37亿元中的11.23亿元与北大国际医院有关。

据北大医药2024年年报,公司与北大国际医院签有物资供应与配送长期服务合同,合同金额为12亿元,在该期报告已履行11.23亿元。正是凭借该合作,北大国际医院成为北大医药2024年的第一大客户。

根据北大医药的说法,这份公司与北大国际医院的巨额合同是在2022年签订的。据公告,2022年4月,公司董事会通过了与北大国际医院的合同暨关联交易议案。

这份合同约定北医医药是北大国际医院医疗设备、手术器械、药品(特殊药品除外)、体外诊断试剂、医用耗材的采购、物流与配送等项目服务的唯一提供商。北医医药为国际医院提供上述所需品采购、物流与配送等项目供应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合同有效期为三年。合同期限内,暂估合同总金额为每年12亿元。合同的实际金额以北大国际医院实际采购的结算金额为准。

按照上述合同约定,2025年4月,双方合作三年期满。而就在2024年年底,北大医药控制权转让前夕,双方合作迎来变数。

2024年11月,北大医药称,接到北大国际医院举办单位北大医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大医管”)告知,北大医管将在该长期服务合同到期后改为就北大国际医院的体外诊断试剂、医用耗材供应、药品集中配送服务进行招标采购,并邀请北医医药参与招标。

北大医药称,若北医医药在北大医管的后续招标中未能中标,则将失去与北大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从而导致公司自2025年起可能面临年销售收入减少约9.10亿元,净利润损失约3666万元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控制权转让时,北大医药也提示,权益变动完成后,除北京大学另行书面授权的情形外,新优势国际及合成集团应促使下属企业在合理时间完成公司名称变更手续,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不得含有字号“北大”“北大医药”“北医”或类似字号。这也预示着,新老股东在上市公司层面将加速脱钩。

尽管如此,北大医药在2025年1月发布的公司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公告中,对于与北大国际医院的合作,北大医药仍保留了“一线希望”。

据披露,北大医药预计2025年在与北大国际医院合同到期后,合作金额为4050万元。

不过,7月11日,北大医药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该预测是基于去年的情况做的,预测不代表实际结果”。该人士表示,公司与北大国际医院的合作已没有后续,相关合作已全部终止。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